【摘 要】
:
目的: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857名患者中,共有537名患者(28.92%)发生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共141名(7.59%),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治疗的高危因素有:日剂量大于137 mg·kg-1 ·d-1,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临床药学中心,江苏南京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21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857名患者中,共有537名患者(28.92%)发生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共141名(7.59%),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治疗的高危因素有:日剂量大于137 mg·kg-1 ·d-1,(OR=8.74,95%CI:4.11~18.56,P<0.001);初始谷草转氨酶(AST)≤261.40U·L-1,(OR=2.56,95%CI:1.25~5.26,P=0.01);初始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评分)≤5.96,(OR=2.08,95%CI:1.08~4.00,P=0.03).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2%,经处理仍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日剂量大于137mg·kg-1、较低的初始谷草转氨酶(AST≤261.40U·L-1)和初始MELD评分较低(≤5.96)是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以葡聚糖纳米颗粒(glucan particles,GPs)负载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得到的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对小鼠肝脏的靶向性.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灌胃给予ABZ和ABZ-GPs,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大鼠眼脉络丛取血、小鼠解剖取肝组织,样品按相应方法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MS/MS)法建立的回归方程测定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并分析2种ABZ剂型的药动学参数及肝靶向性差异.结果:建立的LC-MS/M
目的:探索医联体处方审评中心平台的建立,以实现医联体内基层医院合理用药关口前移,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由上海市卫健委牵头,以上海长征医院为中心组成医联体,建立数字信息化医联体审评中心,形成以技术推广、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分级处方审核与点评模式.结果:协助1家医疗机构开展处方前置审核、3家医疗机构开展全处方事后点评,并构建区域审方中心药品规则库,为医联体区域审评中心的开展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结论:通过构建医联体区域审评中心平台,采用分级审核与点评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医疗机构药师的作用,促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