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黏液癌与纤维腺瘤黏液变性的MRI特征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与纤维腺瘤黏液变性的MRI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癌(单纯型)或纤维腺瘤黏液变性,且术前进行过乳腺MRI检查的40例患者,乳腺黏液癌26例,纤维腺瘤黏液变性14例。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平扫、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分析,观察病变形状、边缘、周围组织浸润、部位、平扫T1WI信号、脂肪抑制T2WI信号、低信号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边缘强化、延迟时相内部强化、DWI信号特征,并测量病变ADC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黏液癌及纤维腺瘤黏液变性患者的病变边缘、低信号分隔、病变部位、边缘强化、延迟时相内部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的形状、平扫T1WI信号、脂肪抑制T2WI信号、周围组织浸润、TIC类型、DWI表现、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黏液癌较纤维腺瘤黏液变性肿物边缘多不光滑,较少出现低信号分隔,动态增强后早期以边缘强化为著,延迟时相内部强化更不均匀,且好发生于纤维腺体浅层。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利用头颈部MRA分析颈和椎-基底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行头颈部MRA检查的7 246例患者的MRA图像,2名医师分析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特点,包括原始三叉动脉(PTA)、原始舌下动脉(PHA)和原始寰前节间动脉(PIA)。结果7 246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44例。PTA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早期诊断大鼠慢性移植物肾病(CAN)及监测移植肾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实验组以Fisher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CAN模型30只;对照组以Lewis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原位同基因肾移植模型30只。所有大鼠移植术后14 d开始每2周检测1次肌酐浓度。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各组大鼠8只分别于术后4、12、20周行连续性MRI检查,分别测量各组移植肾皮、髓质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肺肿瘤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125例肺肿瘤患者进行142次射频消融治疗,回顾性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策略。结果125例患者均完成肺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治疗过程中出血18例,其中3级出血3例,分别为肺磨玻璃结节穿刺出血、肋间血管出血、病灶内部出血;气胸16例,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5例;胸痛28例,23例病灶位于胸膜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的相关并发症,为其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CT引导经皮纳米刀消融治疗的LAPC患者(17例,共17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患者术中及术后7 d内及30、90 d的并发症发生与进展情况。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术中2例患者于电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内毒素(ET)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BCS动物模型。所有实验大鼠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12只)、模型组(48只)和假手术组(48只),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又各分4个亚组(实验1、3、6、12周),每亚组12只大鼠。行DSA证实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抽取9只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及肝脏组织,采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PLNs)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IPLNs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8例共计49枚IPLNs,其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SCT扫描并行1.0 mm薄层重建,采取双盲法行CT征象分析,并对照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部位:均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左肺17枚,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