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主要包括实施耕翻轮作、清除杂草种子、中耕除草、秧田灭草、插秧田除草、抛秧田或超稀植田化学除草等内容,并总结了寒地水稻化学除草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23-02
  枣庄市稻田主要杂草可分为三大类,即稗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雨久花(兰花菜)、野慈姑(驴耳菜)、泽泻(水白菜)、眼子菜(水上飘)、牛毛草(牛毛毡)、萤蔺(灯芯蹜草)、针蔺(小水葱)、扁秆蹜草、日本蹜草(三江蹜草)、三棱蹜草等。现将移栽稻田杂草防除技术总结如下。
  1 耕翻轮作
  采用深翻措施,把杂草地下根茎翻在地表面,同时把杂草种子翻入到深土层中,这对多年生三棱草、稻李氏禾、眼子菜、慈姑等杂草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尤其是在三棱草、稻李氏禾危害严重的地方,深、秋翻显得尤为重要。除老稻区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旱改水”和“水改旱”进行轮作,这对防除恶性杂草和水生杂草、改变生态环境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2 清除杂草种子
  一是清除田边及池埂、渠边杂草。杂草种子尚未成熟时,清除田边、池埂、渠道杂草。池埂化除,可用74.7%农民乐(草甘膦)1 500~2 250 mL/hm2,或41农达(草甘膦)3 000~4 500 mL/hm2,对水喷雾。二是施用充分腐熟发酵的农家肥。三是精选稻种。种子要进行过筛和盐水选种,清除轻小的杂草种子,严防草籽混在稻种中传到田间。
  3 中耕除草
  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可以促进有机质分解,消灭田间杂草。插秧田一般在移栽后10~15 d进行中耕除草,10 d后再进行第2次除草[1]。
  4 秧田灭草
  一是苗床封闭。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选用60%新马特乳油1 500~1 950 mL/hm2,或50%禾草丹(杀草丹)4 500~6 000 mL/hm2,对水225 L进行土壤处理。钵育摆载的秧田严禁使用封闭除草。二是茎叶处理。在水稻1叶1心时,用20%敌稗乳油4 500~7 500 mL/hm2,对水250.5 kg均匀喷雾,喷药后立即盖膜,可提高防效。也可在稗草2~3叶、水稻1.5~2.5叶,选用48%灭草松(排草丹)水剂2 400~2 700 mL/hm2与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900 mL/hm2混配,对水225 L喷雾茎叶处理[2]。
  5 插秧田除草
  5.1 分期施药
  插秧前5~7 d,用60%马歇特乳油1 500~1 950 mL/hm2,或50%丙草胺(瑞飞特)7 50~900 mL/hm2,或30%莎稗磷(阿罗津)乳油750~900 mL/hm2喷雾;插秧后15~20 d,用60%马歇特乳油1 500~1 950 mL/hm2与15%乙氧磺隆(太阳星)水分散粒剂300 g/ hm2或10%苄嘧磺隆(农得时)150~225 g/hm2混配,或50%丙草胺750~900 mL/hm2,或30%莎稗磷乳油750~900 mL/hm2,对水225 kg甩施[3]。
  5.2 大龄杂草防除
  移栽田个别地方灭草效果不好时,采用50%二氯喹啉酸(快杀稗)450~750 g/hm2 30%阿罗津750 mL/hm2,于稗草4~7叶时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105~150 kg/hm2;或48%排草丹2 700~3 000 mL/hm2与10%千金1 200~1 800 mL/hm2混配,防治大龄阔叶杂草和稗草。
  5.3 稻田难治杂草防除
  插秧前水整地后就施药防治稻稗,第2次施药于插秧后15~20 d[4];插后在稻稗2~3叶时用10%千金1 200 mL/hm2、稻稗3~4叶用10%千金1 500 mL/hm2、稻稗4~5叶时用10%千金1 800 mL/hm2,对水喷雾。防除泽泻、慈姑,于插秧前5~7 d用10%太阳星300 g/hm2 30%阿罗津(杀稗剂)750~900 mL/hm2,甩喷法施药,水层3~5 cm,保水5~7 d。插后15~20 d药剂药量同插前[5]。苗期可使用48%排草丹3 000 g/hm2喷雾,施药时田面一定要平,保持水层7 d。防除葡茎剪股颖(爬蔓草),可用10%太阳星300 g/hm2 50%扑草净750 g/hm2 30%阿罗津900 mL/hm2毒土法施药,或10%千金1 050~1 200 mL/hm2 喷液量0.5%的植物油型助剂茎叶处理,施药时要求水层5~7 cm,以保证药液分散均匀,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补水。防除芦苇,可用15%精稳杀得10倍液或10.8%高效盖草能10倍液涂抹。防除扁秆蹜草、三江蹜草(日本蹜草)、三棱蹜草,可用48%排草丹3 000 mL/hm2喷雾法施药,或10%草克星450 g/hm2水稻移栽前毒土法施药。防除水绵,可用10%草克星150~225 g/hm2,或10%金秋240~255 g/hm2,毒土法施药。在水绵发生初期,可池边捞出集中处理掉;采取深耕深翻、磷肥深施等措施及减少越冬水绵数量,清除沟渠中水绵等[6]。
  6 抛秧田或超稀植田化学除草
  抛秧田由于前期根部裸露在药土层中,根系直接接触药层吸收量大,稻根易受药害、选用的除草剂要比插秧田的安全。超稀植由于靠增加分蘖来增加产量,因此所使用的除草剂应不能抑制分蘖。用禾大壮同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较为适宜。即用96%禾大壮1.50~2.25 L/hm2 10%草克星2.25~3.00 g/hm2于插后5~7 d、稗草1~4叶,用毒土或喷雾法施用,水层5 cm保持5~6 d[7]。
  7 寒地水稻化学除草注意事项
  7.1 选准药剂   一是除草剂选择原则为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药剂为农业部药检所推荐的除草剂品种。二是本田除草剂安全性较好的有阿罗津(莎稗磷)、瑞飞特(丙草胺)、本噻草胺、马歇特、农思它、草克星、农得时、威农、快杀稗、排草丹、太阳星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有丁草胺等,特别警告的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稻乐思)、甲草胺、田毛(甲草胺 苯噻草胺 苄嘧磺隆)、乙·苄(稻草畏 乙草胺 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苄·甲(稻草一次净、乙草胺 苄嘧磺隆 甲磺隆)、农利来(稻乐思 苄嘧磺隆)等除草剂均不适合于黑龙江地区使用,如若使用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三是秧田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50%杀草丹、60%新马歇特、10%千金等。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有丁草胺、快杀稗(二氯喹啉酸)、丁·扑、丁·西混剂等[8-9]。
  7.2 科学施药
  一是整地要平,做到寸水不露泥,严防产生药害和除草效果不良。二是施药时要均匀一致、雾化良好。三是本田采用毒土法、甩喷法、弥雾机喷雾法施药,严防瓶甩原药的做法。四是药量准确,按格田分布图施药。五是池埂化除时,喷头必须带遮盖罩,在早晚无风条件下施药,严防农药漂移造成药害。六是插前封闭除草不能在水整地后立即施药,而应在插前5~7 d再用药,以防插前、插后用药间隔时间过长,降低除草效果和产生药害[10-13]。
  8 参考文献
  [1] 张俊国,都兴林.稻田杂草防除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00(4):19.
  [2] 王智圣.稻田杂草的科学防除技术[J].科学种养,2012(5):30-31.
  [3] 黄世广,吴锦霞,乔德丰,等.闵行区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27,129.
  [4] 刘金武,王鹏,孙亚东.稻田杂草化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78.
  [5] 苗淑梅,李红,高娟,等.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J].北方水稻,2008,38(3):115-116.
  [6] 周桂香,王建富,叶华斌,等.抛秧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5):34.
  [7] 任永发,童贤明.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J].杭州科技,2000,21(4):33-34.
  [8] 徐桂庆,韩友义.抛秧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研究[J].杂草科学,1997(3):30-32,37.
  [9] 袁春新,潘新武.旱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J].杂草科学,1991(1):25-26.
  [10] 徐丽君,王英满.无锡市稻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防除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1):109-110.
  [11] 解晓林,陆玉权.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其防除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8(1):105-106.
  [12] 程勤海,陆强,董伟明,等.免耕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2):12-14.
  [13] 张昌松,荀东,廖中军,等.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2):49.
其他文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30年来,我区的职业教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桂”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改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3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从社
中国基金业在2010年缩水1739亿元,基金业进入了发展瓶颈期,现阶段存在的信任危机、制度缺陷和渠道瓶颈,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本文利用SPSS队华夏基金管理有限
2007年~2009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历时三年,行程8300多公里.共探访超过100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捐助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累计捐资超过300万元,并完成了对中国四大文化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