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中的主动性培养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008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主动性培养问题,从理想信念教育、自我分析与评价、环境分析与评价和就业准备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全程化 就业教育 主动性
  [作者简介]许静(1984- ),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晓明(1983- ),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英语教育。(江西 九江 33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人文社科课题“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的设计与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91-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正逐渐感受到机遇与压力并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如何为人才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課题。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则是就业实践中的一个颇有亮点的尝试,避免了“临阵磨枪”式盲目就业,使大家更加认识到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全程化就业教育是指在大学教育全过程中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以明确适合学生的职业规划为主线,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既系统全面又可持续发展的专门教育。
  一、全程化就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研究发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工作仍然把服务对象局限于毕业生,将学生就业教育集中在毕业前半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错失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1.职业理解。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做到既注重挖掘自身潜能,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又能根据所学专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弥补自己的短处,主动适应职业要求。
  2.个体培养。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3.社会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4.信息利用。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势及有关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择业求职和升学提供信息咨询、介绍推荐及组织供需见面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或升学。
  二、主动性培养问题
  在全程化就业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培养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一旦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激发,他们便会全面、成熟地看待就业问题,养成不急不躁、循序渐进的职业习惯,这对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1.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全程化就业教育中的主动性培养问题的根本立足点,也直接关系到就业教育工作的成败。只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认真处理好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问题,才会使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并发挥踏踏实实、锲而不舍的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利益紧紧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祖国的高度统一。
  2.自我分析与评价。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前提下,促使学生进行理性、客观的自我分析与评价是其主动性培养的基础,也对全程化就业教育的整体走向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自我分析与评价是对自身的全面审视,是知己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和职业能力,所以每位学生的自我分析与评价结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其主动性培养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进行合理定位,有利于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利于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3.环境分析与评价。个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制约。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个人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具有不同影响。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认真进行环境分析与评估,审视环境因素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认清大环境适合自己做什么,协调好“想做什么”与“要做什么”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两者关系时,主动性培养问题显得十分微妙。于是在尽量保持学生“想做什么”的就业热情的同时,我们还得在具体方法和实现途径的选择上尝试创新,让学生明白随着环境变化的动态发展才是一种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但受各方知识面、经验等影响,分析与评价结果难免出现偏差,这时就更加体现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全程化就业教育中主动性培养问题的根源。只有做到主次有序、齐头并进,学生的就业主动性才会更加明确、更加持久。
  4.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充分的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职业测评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行弹性规划。通过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把专业学习过程与职业目标实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人生角色转换。
  5.就业准备。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担当,技能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层次分明、互动有效的课程实践,同时要教育他们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就业心理和法律政策的准备,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证书。引导学生加强与社会上本行业专业和人才市场的紧密联系,有目的地培养锻炼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具备职业目标所需的基本素质,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全新知识结构,进而达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不断增强择业竞争力,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夯实基础。
  三、结语
  完善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不仅是今后一段时间做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构建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全程化就业教育中的主动性培养问题,一定会给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参考文献]
  [1]张海生.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张义秋.对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8(2).
  [3]David A.The Transition of Youth from School to Work:Issues and Policies[M].Pari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2000.
其他文献
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本科教育的质量,我有几个基本的观点想提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个是高位适应和多元适应的问题。所谓的高位适应就是我们定出一个高标准,说这就是高质量,
文章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意义、大学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以及从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特点着眼,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文章针对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专业建设中突出行业特色和注重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别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
2010年12月21日,山东省学位办公布了对学位授予工作的检查结果。统计显示,本年度山东省共有65人因学术道德问题未通过学位申请。
动漫专业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社会职能、专业性质和实现技术的进步,要求这个行业的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动漫专业应在有限学时内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使动漫专业的教育达到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在激烈竞争的当代社会,高校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提高高校的行政效率,需要不断完善
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年仅29岁的女教师冯赫南,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今年6月被医院诊断出患了绒毛细胞癌,并在短期内病情恶化,不幸于10月6日去世。冯赫南用心教书,以爱育人,在塑
在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主体作用。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所以大学内部的质量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能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
[摘要]文章在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类 高职高专学生 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梁新宗(1955- ),男,广西来宾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中医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西 柳州 545006)  [
[摘要]叙事教学作为传统外语教学的补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和表达水平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叙事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摄取能力和语言加工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  [关键词]叙事教学 写作 认知  [作者简介]米卫文(1966- ),女,湖南湘潭人,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