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必须拥有数字化素养(Digital Literacy)。2000年3月,欧盟制定了里斯本战略,强调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就业能力的人才,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世界最具竞争力和动力的知识经济。2000年6月,欧盟发布了数字欧洲计划(eEurope Action Plan),把“消除数字鸿沟,构建信息社会”作为优先目标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本文着重介绍了欧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情况,希望对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欧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基于里斯本宣言的目标、教育及训练系统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把信息通信技术 (简称ICT) 整合到教育及训练系统成为重要议题。欧盟的e-Europe2002及e-Europe2005计划皆视“数字化学习”为最优先推动的计划,随后又提出了e-Learning Programme(2004-2006)计划,以推动ICT的发展,提升數字学习的品质。“数字欧洲”中的“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是使学生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和服务,交换相关教学信息。整个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为学校配备电脑;二是用数字技术培训教师;三是开发欧洲的教育服务系统和教育软件;四是加速学校和教师的网络化发展进程。需要的资金由各成员国和欧盟共同承担。该计划期望历时7年(2000-2006),花费40亿欧元。通过在欧洲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中使用数字技术,使200万欧洲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掌握新技术和外语,以改善他们的就业状况。同时,加快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进入数字时代的步伐。
到2003年底,欧盟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93%以上的学校接入因特网,每台在线计算机的学生使用人数低于15人。借助欧洲学校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所学校的学生合作利用新的ICT完成了各种合作学习项目。随后,欧洲将学习信息化项目转移到提供高质量内容、创新教育实践和培训高素质教师上。到2005年底,所有成员国的所有学校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已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能够实现网上的教学和科研。
二、欧盟教育信息化的行动计划
1.战略行动计划
欧盟有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推出的,如“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1998)”、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苏格拉底”计划(1995-1999)、改革职业技能培训的“达芬奇”计划(1995-1999)等,以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欧盟自1999年提出里斯本战略后,教育机构和企业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关注ICT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关注知识创造的社会价值。欧盟相继出台了“eEurope2002”和“eEurope2005”信息化战略计划。2005年6月公布的欧洲信息社会的五年(2006-2010)发展规划,即i2010- A Europe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growth and employment,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将里斯本策略中促进经济增长及提升就业人口数量两大方向作为基本原则,旨在推动欧洲信息社会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政府支持与教育电子政务
欧盟各国都制订了本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措施,呈现出国家重视、政府推动的显著特征。瑞典政府制订了到2010年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计划。为此,政府建立了首相直接领导的由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并为相关的研发部门拨出10亿瑞典克朗作为政府专项基金。2005年,英国政府准备了1.25亿英镑实施数字化学习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年中,投资2亿英镑用于帮助建立新教室。此外,学校可以用这笔款项购买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专为缺陷儿童设计的专家沟通软件、在线多媒体新闻屋等。学校有权自由选择最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使用工具,如笔记本电脑、互动白板和高速宽带进行教与学活动。
3.关注“数字鸿沟”和“数据排斥”
信息化战略是一个“全民”战略。欧盟明确指出:数字技术基础,即使用因特网的能力,已经变得与读、写、算能力同样重要,应当对学生从小培养并贯穿其一生。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很容易被社会和职业排斥。因此,对所有人进行信息社会必备技能的培训是消除“数字排斥”(digital divide),实现信息化教育机会平等的必要措施。欧盟各国在实施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都把在中小学中普及互联网,设立面向国民的培训中心等列入必行措施。以英国为例,为消除社会群体使用因特网的差距,让大多数英国人从网络技术发展中受益,英国政府推出了一个七点行动计划,包括向学生出租电脑,以便学生在家里上网下载学习资料,确保中学生,特别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电脑可用;鼓励地方当局利用网络技术改善社区服务,并向表现出色的地方当局颁发“数字化挑战奖”等。2005年英国宽带普及率已突破60%。
4.数字资源建设
1998年11月,英国政府投入1.05亿英镑启动了国家学习网(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简称NGfL,http://www.ngfl.gov.uk)。旨在通过网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指导,同时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加快无纸化进程。该网络主要是提供网站的链接,这些网站都是经过NGfL筛选的信息丰富且内容质量高的网站。无论学生、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在该网站中找到所需信息。2001年国家课程网站(National Curriculum online,http://www.nc.uk.net)开通,它为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每门具体课程提供了相应的网络资源支持。欧盟2005年9月宣布建立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到2008年,将有200万部书籍、电影、照片、加工图和其他著作通过图书馆放到因特网上去;到2010年,这个数字化图书馆的收藏量将上升到600万部。届时,欧盟的中小学生将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各国的国家图书馆。
三、信息通讯技术(ICT)教学应用的发展
1.ICT课程内容及阶段发展规划
欧盟采取一连串的政策,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的IT教育。各发达国家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形式上均有一些差异,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概念与操作的教学,最典型的是英国的ICT课程。第二类则并不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而只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整合渗透,例如法国的多媒体教学。它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个学生都介入多媒体学习活动之中,比如要求学习计算机绘图与操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电子信件通讯;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习使用WEB网络服务器;初中生学习在因特网上操作;大学生建立个人网页。从2003年开始,法国所有的小学生在离开学校时都必须持有信息教育文凭。2000年,英国将信息技术(IT)课程改名为信息通信技术(ICT)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英国14岁以下的学生都要接受ICT课程学习。国家的ICT课程标准细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八个能力等级和一个特优表现,作为评估学生ICT水平的依据。英国政府的目标是:2004年,75%的青少年达到或超过等级五;2007年,85%的青少年达到等级五。在英国,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已经嵌入到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全面革新课程标准,以实现课程重构。详见英国国家课程在线(http://www.curriculumonline.gov.uk)和英国资历课程委员会(http://www.ncaction.org.uk),后者在主页上提供了“ICT与学科教学”的链接,在所有学科中给出了ICT与学科结合的具体指导。
2.教师培训
信息空间的飞速发展,使欧盟各国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e-Learning中更需要高质量的教师以及新的学习方法。
法国政府的2000年计划突出了教师培训,教育部将教师培训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合并,培训1000名年轻博士从事多媒体教学,并将新教学技术作为教师继续培训的最重要内容。英国、意大利建立服务于教师备课、培训的“教师联盟体系”,两国教育部都为教师建立了教师培训专网。2000年8月,英国教师网(http://www.teachernet.com)开通,配合国家资助的教师ICT培训,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教师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大量的免费课程计划,获取个性化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教案、实验演示和备课资料等。除了大量的在线培训外,学校内部还结合校内导师制,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内培训,如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2003年,英国开始将教育信息化战略重点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基础培训转向了用ICT革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其教师ICT培训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对学校领导层的培训。国家校长培训学院将ICT培训列入校长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中。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从侧重ICT技能,转向从教育学角度将ICT嵌入到现代课程中,以实现课程的重构。通过持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ICT的洞察力,与学科结合的潜力和使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协同和管理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改行动
2003年12月制定的 e-Learning Programme(2004-2006)跨年度项目,目标是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欧洲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该项目涉及四个领域:一是提升使用数字技术和产品的技能,二是欧洲虚拟校园,三是欧洲电子结对学校,四是横向行动。其中,领域二是促进虚拟校园的开展,使学生和研究工作者能参与到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利用宽带网“虚拟出国”,开展虚拟国际交流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欧盟为贯彻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在中小学推行电子结对,以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力,增强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促进教育方法的革新,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增强语言学习和对话能力。到2006年,计划有15万所欧洲的学校通过因特网与另外一个或多个欧盟成员国或者非成员国的学校结成姊妹校关系,使每一个欧洲的孩子都能在校内利用因特网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特别鼓励学校把虚拟的交流与真实的交流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进行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并且开设数字技术支持服务,使教师们参与该姊妹校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教育、组织竞争和评奖。截至2006年3月,参加eTwinning的学校达到13 250所,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达到2 706所,结成1 353个学校电子对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都值得我国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europa.eu.int/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i2010/introduction/index_en.htm.
[2]Building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DB/OL].http://europa.eu.int/information_society/edutra/inno/index_en.htm.
[3]歐洲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http://www.ictedu.cn/show.aspx?id=477
一、欧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基于里斯本宣言的目标、教育及训练系统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把信息通信技术 (简称ICT) 整合到教育及训练系统成为重要议题。欧盟的e-Europe2002及e-Europe2005计划皆视“数字化学习”为最优先推动的计划,随后又提出了e-Learning Programme(2004-2006)计划,以推动ICT的发展,提升數字学习的品质。“数字欧洲”中的“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是使学生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和服务,交换相关教学信息。整个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为学校配备电脑;二是用数字技术培训教师;三是开发欧洲的教育服务系统和教育软件;四是加速学校和教师的网络化发展进程。需要的资金由各成员国和欧盟共同承担。该计划期望历时7年(2000-2006),花费40亿欧元。通过在欧洲教育培训和终身学习中使用数字技术,使200万欧洲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掌握新技术和外语,以改善他们的就业状况。同时,加快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进入数字时代的步伐。
到2003年底,欧盟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93%以上的学校接入因特网,每台在线计算机的学生使用人数低于15人。借助欧洲学校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所学校的学生合作利用新的ICT完成了各种合作学习项目。随后,欧洲将学习信息化项目转移到提供高质量内容、创新教育实践和培训高素质教师上。到2005年底,所有成员国的所有学校以及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已连接到因特网上,并能够实现网上的教学和科研。
二、欧盟教育信息化的行动计划
1.战略行动计划
欧盟有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推出的,如“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1998)”、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苏格拉底”计划(1995-1999)、改革职业技能培训的“达芬奇”计划(1995-1999)等,以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欧盟自1999年提出里斯本战略后,教育机构和企业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技能的培养,关注ICT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关注知识创造的社会价值。欧盟相继出台了“eEurope2002”和“eEurope2005”信息化战略计划。2005年6月公布的欧洲信息社会的五年(2006-2010)发展规划,即i2010- A Europe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growth and employment,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将里斯本策略中促进经济增长及提升就业人口数量两大方向作为基本原则,旨在推动欧洲信息社会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政府支持与教育电子政务
欧盟各国都制订了本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措施,呈现出国家重视、政府推动的显著特征。瑞典政府制订了到2010年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计划。为此,政府建立了首相直接领导的由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并为相关的研发部门拨出10亿瑞典克朗作为政府专项基金。2005年,英国政府准备了1.25亿英镑实施数字化学习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年中,投资2亿英镑用于帮助建立新教室。此外,学校可以用这笔款项购买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专为缺陷儿童设计的专家沟通软件、在线多媒体新闻屋等。学校有权自由选择最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使用工具,如笔记本电脑、互动白板和高速宽带进行教与学活动。
3.关注“数字鸿沟”和“数据排斥”
信息化战略是一个“全民”战略。欧盟明确指出:数字技术基础,即使用因特网的能力,已经变得与读、写、算能力同样重要,应当对学生从小培养并贯穿其一生。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很容易被社会和职业排斥。因此,对所有人进行信息社会必备技能的培训是消除“数字排斥”(digital divide),实现信息化教育机会平等的必要措施。欧盟各国在实施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都把在中小学中普及互联网,设立面向国民的培训中心等列入必行措施。以英国为例,为消除社会群体使用因特网的差距,让大多数英国人从网络技术发展中受益,英国政府推出了一个七点行动计划,包括向学生出租电脑,以便学生在家里上网下载学习资料,确保中学生,特别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电脑可用;鼓励地方当局利用网络技术改善社区服务,并向表现出色的地方当局颁发“数字化挑战奖”等。2005年英国宽带普及率已突破60%。
4.数字资源建设
1998年11月,英国政府投入1.05亿英镑启动了国家学习网(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简称NGfL,http://www.ngfl.gov.uk)。旨在通过网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和教学指导,同时在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中加快无纸化进程。该网络主要是提供网站的链接,这些网站都是经过NGfL筛选的信息丰富且内容质量高的网站。无论学生、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在该网站中找到所需信息。2001年国家课程网站(National Curriculum online,http://www.nc.uk.net)开通,它为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每门具体课程提供了相应的网络资源支持。欧盟2005年9月宣布建立数字化图书馆计划,到2008年,将有200万部书籍、电影、照片、加工图和其他著作通过图书馆放到因特网上去;到2010年,这个数字化图书馆的收藏量将上升到600万部。届时,欧盟的中小学生将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各国的国家图书馆。
三、信息通讯技术(ICT)教学应用的发展
1.ICT课程内容及阶段发展规划
欧盟采取一连串的政策,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的IT教育。各发达国家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形式上均有一些差异,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概念与操作的教学,最典型的是英国的ICT课程。第二类则并不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而只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整合渗透,例如法国的多媒体教学。它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个学生都介入多媒体学习活动之中,比如要求学习计算机绘图与操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电子信件通讯;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习使用WEB网络服务器;初中生学习在因特网上操作;大学生建立个人网页。从2003年开始,法国所有的小学生在离开学校时都必须持有信息教育文凭。2000年,英国将信息技术(IT)课程改名为信息通信技术(ICT)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英国14岁以下的学生都要接受ICT课程学习。国家的ICT课程标准细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八个能力等级和一个特优表现,作为评估学生ICT水平的依据。英国政府的目标是:2004年,75%的青少年达到或超过等级五;2007年,85%的青少年达到等级五。在英国,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已经嵌入到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全面革新课程标准,以实现课程重构。详见英国国家课程在线(http://www.curriculumonline.gov.uk)和英国资历课程委员会(http://www.ncaction.org.uk),后者在主页上提供了“ICT与学科教学”的链接,在所有学科中给出了ICT与学科结合的具体指导。
2.教师培训
信息空间的飞速发展,使欧盟各国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e-Learning中更需要高质量的教师以及新的学习方法。
法国政府的2000年计划突出了教师培训,教育部将教师培训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合并,培训1000名年轻博士从事多媒体教学,并将新教学技术作为教师继续培训的最重要内容。英国、意大利建立服务于教师备课、培训的“教师联盟体系”,两国教育部都为教师建立了教师培训专网。2000年8月,英国教师网(http://www.teachernet.com)开通,配合国家资助的教师ICT培训,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教师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大量的免费课程计划,获取个性化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教案、实验演示和备课资料等。除了大量的在线培训外,学校内部还结合校内导师制,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内培训,如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2003年,英国开始将教育信息化战略重点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师的基础培训转向了用ICT革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其教师ICT培训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对学校领导层的培训。国家校长培训学院将ICT培训列入校长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中。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从侧重ICT技能,转向从教育学角度将ICT嵌入到现代课程中,以实现课程的重构。通过持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ICT的洞察力,与学科结合的潜力和使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协同和管理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改行动
2003年12月制定的 e-Learning Programme(2004-2006)跨年度项目,目标是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欧洲教育和培训体系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该项目涉及四个领域:一是提升使用数字技术和产品的技能,二是欧洲虚拟校园,三是欧洲电子结对学校,四是横向行动。其中,领域二是促进虚拟校园的开展,使学生和研究工作者能参与到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利用宽带网“虚拟出国”,开展虚拟国际交流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欧盟为贯彻数字化学习行动计划,在中小学推行电子结对,以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力,增强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技能,促进教育方法的革新,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增强语言学习和对话能力。到2006年,计划有15万所欧洲的学校通过因特网与另外一个或多个欧盟成员国或者非成员国的学校结成姊妹校关系,使每一个欧洲的孩子都能在校内利用因特网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特别鼓励学校把虚拟的交流与真实的交流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进行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并且开设数字技术支持服务,使教师们参与该姊妹校的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教育、组织竞争和评奖。截至2006年3月,参加eTwinning的学校达到13 250所,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达到2 706所,结成1 353个学校电子对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都值得我国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http://europa.eu.int/information_society/eeurope/i2010/introduction/index_en.htm.
[2]Building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DB/OL].http://europa.eu.int/information_society/edutra/inno/index_en.htm.
[3]歐洲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http://www.ictedu.cn/show.aspx?id=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