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共振现象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声、光、无线电、原子内部及工程技术中都常遇到。共振现象对人类有利有弊。例如,许多仪器就是利用共振原理设计的:收音机利用电磁共振(电谐振)进行选台,一些乐器利用共振来提高音响效果,核内的核磁共振被利用来进行物质结构的研究以及医疗诊断等等。本文不谈共振的利用,只简述共振现象、历史上有名的共振危害、警防教室里的共振现象伤害学生。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不可见光时,由于缺少实验操作,对概念理解不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据此,教师可将实验进行分类,巧用转换法来设计与不可见光有关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验,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  关键词:红外线;紫外线;教学做合一;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58-3  不可见光是太阳光的重要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的相反数是()  A. -2 B. 2 C. - D.   2. 如图1所示,a∥b,若∠1=40°,则∠2等于()  A. 40° B. 140° C. 50° D. 130°   [1][2]  图1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2·a3=a6B. (-y2)3=y6C. (m2n)3=m5n3D. -2x2 5x2=3x2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计算(-1)2010的结果是(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习提示  1.点在直线上的射影:由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足,叫做这点在已知直线上的射影,(又称正射影)。如图8所示,点M在直线l上的射影是M′在l′上的射影是M″,而点Q在l上的射影是Q点本身,在直线l′上的射影是Q′。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
2009年与《磁场》有关的高考试题侧重于考查磁场的基本概念、安培力的简单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应用。命题的特点仍然是“基础与能力并重”。笔者以2009年部分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如下:    1 安培力的简单应用    例1 (2009年海南卷第2题)一根容易形变的弹性导线,两端固定。导线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当没有磁场时,导线呈直线状态:当分别加上方向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或垂直于纸面向
一、选择题  1. 设a,b,c,d∈R,且a>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c>b d B. a-c>b-d C. ac>bd D. >  2. 给定命题:①a>b,且abb;③a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 若f(x)=3x2-x 1,g(x)=2x2 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A. f(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变压器》一节为例,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角度,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5(S)-0063-4    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
[摘 要] 本文以苏州市初二调研的一道试题为例,反思试卷讲评课中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教”让道与学生的“思”,让数学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绽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试卷讲评;有效教学;数学思维  问题的提出  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在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试卷讲评课中,作为教师,应恰当地把握
8月5日清晨5:40左右,重庆一载有5名乘客的出租车行驶至一下穿道时,冲入1.58米深积水中被淹没,司机自行逃生,导致2名乘客死亡,其中包括一名2岁的幼童。目前,肇事司机文辉已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 要] 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技能进行再认识、再实践、总结升华,完善单元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核心归纳;拓展优化;探究提炼;有效性  数学单元复习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