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下咽癌的临床观察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ONGQ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下咽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9例)和单纯放疗组(44例)。单纯放疗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化疗。治疗结束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4.6%(33/39),单纯放疗组为63.6%(28/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1,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2%(34/39)及61.5%(24/39),单纯放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为61.4%(27/44)及38.6%(17/4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3,P=0.008;χ2=4.338,P=0.037)。联合治疗组患者2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腔黏膜、咽及食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同期化疗可有效提高下咽癌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胃肠道反应高于单纯放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光斑调Q 1064 nm激光联合逍遥丸加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黄褐斑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采用大光斑调Q 1064 nm激光联合逍遥丸加减治疗,对照1组采用大光斑调Q 1064 nm激光治疗,对照2组采用口服逍遥丸加减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16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大光斑调Q 1
目的探讨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出现上睑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因上睑症状行手术治疗患者(最终诊断为上睑脂肪肉芽肿)8例,均有面上部自体脂肪填充手术史,除外上睑脂肪或人工材料填充史。通过切开重睑成形术入路行手术治疗,并行上睑眶隔内探查,对病变组织行手术切除。结果8例患者术后重睑切口愈合良好,重睑线对称流畅。术后随访1~1
目的探讨三点式重睑成形术同期双弧线设计不对称Z字法矫正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三点式重睑同期进行双弧线设计不对称Z字法矫正内眦赘皮者36例,均为重度内眦赘皮,其中眼睑薄的20例,轻度肿泡眼13例,中度肿泡眼3例。结果经电话或微信随访,26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为中度肿泡眼并重度内眦赘皮者。结论对于眼睑薄的无需去皮的单睑和轻度肿泡眼同时存在重度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方法2002-2015年进行综合疗法的瘢痕疙瘩患者共52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手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放射治疗组)、B组(手术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瘢痕内注射组)和C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瘢痕内注射联合放射治疗组),评价3组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4.0%和64.9%,其中A组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A组和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进行重睑生理性重建的同时矫正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利用上睑提肌腱膜制造腱膜瓣,同时解剖上睑提肌腱膜超过睑板上缘,进行上睑提肌腱膜前徙或联合米勒肌前徙,并将远端上睑提肌腱膜瓣插入眼轮匝肌中以形成更符合生理结构的重睑。结果采用生理性重建的重睑成形术并矫正上睑下垂74例(125只眼)。上睑下垂矫正良好117只眼(93.6%),矫正不足8只眼(6.4%)。对称性评价,
目的探索上睑三维立体曲线衰老的变化,观察手术恢复冠状面横S形曲线的效果,以寻找一种理想的重塑年轻态上睑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三维立体重建手术矫正上睑老化者48例。利用双重睑皱褶切口切除松弛冗余的皮肤,切取眶隔内侧疝出的脂肪移植填充于眶骨外上骨性轮廓清晰区域的眼轮匝肌深面,折叠并上提眶隔筋膜,同时通过眉部切口上提眉毛,制取复合组织瓣转移填充进行上睑冠状面横S曲线的重塑。结果48例中随访6个月以上
目的探讨耳后袋状皮瓣全耳再造二期手术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小耳畸形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均应用耳后扩张袋状皮瓣行全耳再造二期手术。试验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引流压力3.99~5.32 kPa(30~40 mmHg);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歇负压引流,引流压力3.99~7.98 kPa(30~60 mmHg),对比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试验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期刊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Park法)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Park法)行重睑成形术1384例(男136例,女1248例),其中伴轻度上睑下垂者436例。结果1384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随访4~22个月,平均10个月。重睑脱落或变浅16例,重睑皱襞不对称11例,重睑皱襞不规则或不流畅10例,睑板前皮肤皱褶(手风琴效应)9例。大部分
目的探讨可充分反映眼部美容手术美容就医者眼部畸形和不佳形态的照相定位新方法及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实施眼部整形美容手术的美容就医者行术前、术后照相,获取美容就医者正位时平视、上视、下视、闭眼、挤眼、微笑6个动作照片。共采集1068例眼部术前、术后照片,同时分析手术结果并与传统正位平视、闭眼定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正位平视、闭眼两个定位的照片采集方法相比,正位6位照相法可更详尽地反映眼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