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慈溪“二次创业”的推进之年。面对新常态下的新任务,慈溪市将紧紧围绕“十三五”总体规划部署,精准着力“二次创业”使命和“二次腾飞”目标,全力抓好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助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量才适用充实专业型的干部。把专业特长作为干部配备的重要标准,根据岗位需要和专业特长精准选用干部,确保各类优秀干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一是围绕功能提升建班子。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注重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领导经验、工作经历和性格气质互补,做到干部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与岗位要求、班子整体结构相匹配,实现从配齐配全向配优配强转变,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着眼结构优化配干部。深入分析研判全市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匹配度,根据实际需要充实熟悉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善于做党建、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等工作的干部,同时在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提高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三是坚持竞标择优选人才。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比选机制,根据换届对结构性干部和专业干部的需要,科学设置条件资格,优化选拔程序方法,公开比选一批35岁以下市管领导干部。同时,针对镇(街道)发展亟需的岗位开展中层骨干定向竞标选拔,破解基层专业型干部“青黄不接”的窘境。
“雏鹰计划”培育懂经济的干部。根据慈溪产业发展实际和“二次创业”需要,启动经济干部“雏鹰计划”,培养造就懂经济、善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引进来”储备经济干部。从2016年开始,用3年时间,每年从重点高校选拔10名左右经济专业毕业生到市内重点企业工作2至3年,工作期满后充实到全市经济部门和镇(街道)从事相关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储备一批具有经济专业特长的优秀干部。二是“沉下去”熟悉经济工作。实施优秀年轻干部赴市内重点骨干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通过投身转型发展第一线,学习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了解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走出去”开拓发展视野。坚持走出去寻差距、找路子,以“接轨大上海”发展路径为重点,选派20名左右优秀干部到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部门、开发园区、国企集团和镇(街道)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学习先进理念做法,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改革发展需要的干部。
因需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干部。针对干部专业知识不精、业务能力不强等“短板”,坚持精准施策、因需施教,为各类干部提供前沿性、个性化的专业知识培训,打造干部专业素养“升级版”。一是日常培训突出专业方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日常干部教育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现代金融、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和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培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二是业务轮训体现高校特色。充分发挥国内重点高校在专业化培训中的优势,根据具体培训对象类别、层次及专业需要,结合高校专业特色开展领导干部专业知识轮训,整体提升领导干部专业素养。三是线上教学打造“指尖课堂”。主动适应传媒方式变革,探索“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开设干部“指尖课堂”,开发手机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平台,深化网上学习数据的应用共享,制作一批受欢迎、有深度的移动端微课程,便于干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作者为慈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
量才适用充实专业型的干部。把专业特长作为干部配备的重要标准,根据岗位需要和专业特长精准选用干部,确保各类优秀干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一是围绕功能提升建班子。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注重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领导经验、工作经历和性格气质互补,做到干部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与岗位要求、班子整体结构相匹配,实现从配齐配全向配优配强转变,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着眼结构优化配干部。深入分析研判全市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匹配度,根据实际需要充实熟悉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善于做党建、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等工作的干部,同时在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提高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三是坚持竞标择优选人才。健全年轻干部常态化比选机制,根据换届对结构性干部和专业干部的需要,科学设置条件资格,优化选拔程序方法,公开比选一批35岁以下市管领导干部。同时,针对镇(街道)发展亟需的岗位开展中层骨干定向竞标选拔,破解基层专业型干部“青黄不接”的窘境。
“雏鹰计划”培育懂经济的干部。根据慈溪产业发展实际和“二次创业”需要,启动经济干部“雏鹰计划”,培养造就懂经济、善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引进来”储备经济干部。从2016年开始,用3年时间,每年从重点高校选拔10名左右经济专业毕业生到市内重点企业工作2至3年,工作期满后充实到全市经济部门和镇(街道)从事相关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储备一批具有经济专业特长的优秀干部。二是“沉下去”熟悉经济工作。实施优秀年轻干部赴市内重点骨干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通过投身转型发展第一线,学习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了解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走出去”开拓发展视野。坚持走出去寻差距、找路子,以“接轨大上海”发展路径为重点,选派20名左右优秀干部到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部门、开发园区、国企集团和镇(街道)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学习先进理念做法,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改革发展需要的干部。
因需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干部。针对干部专业知识不精、业务能力不强等“短板”,坚持精准施策、因需施教,为各类干部提供前沿性、个性化的专业知识培训,打造干部专业素养“升级版”。一是日常培训突出专业方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日常干部教育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现代金融、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和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培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二是业务轮训体现高校特色。充分发挥国内重点高校在专业化培训中的优势,根据具体培训对象类别、层次及专业需要,结合高校专业特色开展领导干部专业知识轮训,整体提升领导干部专业素养。三是线上教学打造“指尖课堂”。主动适应传媒方式变革,探索“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开设干部“指尖课堂”,开发手机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平台,深化网上学习数据的应用共享,制作一批受欢迎、有深度的移动端微课程,便于干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作者为慈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