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学会倾听”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就是“细心听取”的意思,即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课堂上有了倾听,师与生之间才有互动,生与生之间也才有互动。无论是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还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都得学会倾听。那怎样学会倾听呢?
一、 教师的倾听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学会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也才能事半功倍。
(一)教师的倾听是一种尊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是对话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独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我在上《万年牢》一文时就有过很深的感触。当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万年牢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热烈发言交流后,大家都觉得分析透了时,班中一位平时语文成绩较差、常常默默无闻的学生要求发言:“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我听后满怀热情地表扬了该生见解的独到精辟,肯定了他在阅读课文时能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品味语言发表感悟,并建议全班同学为他精彩的发言热烈地鼓掌。在后来的教学中,该生经常积极举手发言,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证明,教师愈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就愈会由衷地感受到被教师尊重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成功的体验也就更强烈了。
(二)教师的倾听是一种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例如,我在上《中彩那天》时,就是在耐心细心的倾听中,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对文本中道德难题的理解有疑难,于是引发学生展开争论,充分地调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碰撞探究的结果是,学生懂得了道德难题是父亲在只有自己一家人知道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是否送走汽车。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不断得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的倾听是一种理解,可以形成师生的教学相长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就要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把他们看作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在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学生的倾听
(一)学生要学会倾听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学会倾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消除干扰。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是妨碍倾听的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时都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才能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
2.要耐心,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
3.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发言时尽量的面向大家,即回头面向大多数同学。原因是人从单一的声音中获得的信息比较少,如果在发言时能看到发言人的面部表情那就不一样了
4.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5.要懂礼仪,当有发言人发言得非常精彩时,应该给以鼓励(鼓掌)。让发言人感觉到自己的发言是重要的。
6.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首先,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
其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孩子是生龙活虎的个体,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一味的讲解产生厌倦,再优美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巧用各种辅助手段,如CAI、實物投影等都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形象直观,不仅能很好地突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而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听,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师生共同在课堂上绽放倾听的花朵,让学生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健全的人格,听出灿烂的未来,听出精彩的人生。
一、 教师的倾听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学会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也才能事半功倍。
(一)教师的倾听是一种尊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是对话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独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感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我在上《万年牢》一文时就有过很深的感触。当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万年牢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热烈发言交流后,大家都觉得分析透了时,班中一位平时语文成绩较差、常常默默无闻的学生要求发言:“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我听后满怀热情地表扬了该生见解的独到精辟,肯定了他在阅读课文时能调动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品味语言发表感悟,并建议全班同学为他精彩的发言热烈地鼓掌。在后来的教学中,该生经常积极举手发言,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证明,教师愈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就愈会由衷地感受到被教师尊重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成功的体验也就更强烈了。
(二)教师的倾听是一种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例如,我在上《中彩那天》时,就是在耐心细心的倾听中,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对文本中道德难题的理解有疑难,于是引发学生展开争论,充分地调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碰撞探究的结果是,学生懂得了道德难题是父亲在只有自己一家人知道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是否送走汽车。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不断得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的倾听是一种理解,可以形成师生的教学相长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名好教师就要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把他们看作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在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学生的倾听
(一)学生要学会倾听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学会倾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消除干扰。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是妨碍倾听的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时都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才能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
2.要耐心,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
3.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发言时尽量的面向大家,即回头面向大多数同学。原因是人从单一的声音中获得的信息比较少,如果在发言时能看到发言人的面部表情那就不一样了
4.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5.要懂礼仪,当有发言人发言得非常精彩时,应该给以鼓励(鼓掌)。让发言人感觉到自己的发言是重要的。
6.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首先,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
其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孩子是生龙活虎的个体,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一味的讲解产生厌倦,再优美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巧用各种辅助手段,如CAI、實物投影等都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形象直观,不仅能很好地突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而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听,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师生共同在课堂上绽放倾听的花朵,让学生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健全的人格,听出灿烂的未来,听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