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对泾河流域明代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泾河流域旱灾的等级序列、年际变化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泾河流域这一时期共发生旱灾110次,平均每2.52年
【机 构】
: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5JJD770014);陕西师范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09CXS041)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泾河流域明代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泾河流域旱灾的等级序列、年际变化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泾河流域这一时期共发生旱灾110次,平均每2.52年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6次,占旱灾总数的14.5%;中度旱灾53次,占48.2%;大旱灾28次,占25.5%;特大旱灾13次,占11.8%。该地区旱灾以中度旱灾为主,但是大旱灾和特大旱灾也很频繁,平均6.8年发生1次。明代277年分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为1368-1435年,共68年,旱灾发生频次较少,平均4.5年发生1次;第2阶段为1436-1560年,共125年,是旱灾频繁发生较高的阶段,平均每2年就发生1次;第3阶段为1561-1595年,共35年,是旱灾发生频率较低阶段,平均2.9年发生1次;第4阶段为1596-1644年,共49年,旱灾发生的频率较高,平均2.2年发生1次。资料表明,泾河流域明代旱灾在第2阶段和第4阶段频次较高,是旱灾多发期。旱灾频次总体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明代轻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造成的,中度旱灾是由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降水量有一定减少造成的,大旱灾与特大旱灾一般是气候干冷导致降水量明显减少引起的。初步确定明代泾河流域大旱灾、特大旱灾发生时,灾区降水量比多年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左右。
其他文献
<正>"一切为了孩子"!这个响亮的口号常常在耳畔响起,而且涉及的领域好深远和宽泛。我们今天且不说社会各界对孩子的关爱,只说最直接的家庭之爱!要提及这个,并不是本主持人想
<正>一、引言从莫言和福克纳的作品里,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位不同地域的作家在他们的艺术道路上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热爱文学并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两个乡土作家,他们小时候都深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我国必须不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而
<正>2015年11月13—15日,由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十三五"河南古代文学研究展望暨河南省古代文学2015年年会,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并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蕴涵强大的综合功能,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传统的固定班级学习组织方式已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理念。"选课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方式,不仅符合
在现阶段,村镇银行在数量上呈快速増长,在质量的表现上却参差不齐。部分村镇银行发展缓慢,支农效力低下,甚至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总体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成熟,在农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的梳理,围绕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这一研究命题,以浙江省为背景开展了研究综述工作。主要分析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的投入产出、环境影响与政策创新
旅游扶贫是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措施之一。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具体思
当前,学术界运用美学理论对电影进行分析已毫无争议地成为一种必要且科学的研究模式。作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论文选择了国产电影的成功范例之一—《失恋三十三天》(以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