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任法大教授:“乒乓皇后”的艰难转身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b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42岁邓亚萍再获新职,受聘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
  继任职即刻搜索总经理“败光20亿”争议之后,这位身高150米的世界冠军再次受到网友的质疑:体育教练能否胜任教授一职,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是否合乎程序。
  清华大学英语学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硕士、剑桥大学博士,先后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邓亚萍的诸多身份和头衔都没能改变她“乒乓皇后”的形象,反而是体育明星的高光每每掣肘于邓亚萍转身之时。
  “法大教授”风波
  2015年12月2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报国巡讲团在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中华情·中国梦”主题巡讲活动,邓亚萍为师生做了主题为“报效祖国、成就梦想”的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结束后,政法大学在乒乓球训练馆举行了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仪式,校党委书记石亚军向邓亚萍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名人当教授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却依然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邓亚萍获得政法大学教授一职的消息发布后,引发了网络争议。流传最广的网络评论是:“政法大的学子们,你们的法律真的要由体育老师教了!”
  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徐恒更是在第一时间发表公开信,要求校方公开聘任程序及兼职教授的聘任制度,以及就邓亚萍将从事的工作做出说明,并强调大学不应“罔顾学科建设发展规律”,透过“拓宽交际资源的办法”引入名人任教。
  12月6日,《中国学术评论》主编杨玉圣在新浪微博质疑校方“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并称“为洁身自好、拒绝污染计,本人决定逃离这所‘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
  当天下午,政法大学校方就此事作出回应,解释目前正将聘任教授的相关管理办法上载至网际网路供同学查询,并坚持聘请邓亚萍是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申请,由人事处处理,符合相关规定。校方表示,希望通过聘请邓亚萍女士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成绩,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据校方透露,邓亚萍的聘期为三年,从2015年12月2日至2018年12月1日:聘期内,邓亚萍不收取任何报酬,除完成校内讲座的任务,还需要每学年无偿指导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两次。
  在搜狐新闻采访中,多位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同样保持沉默,表示不便发言。早前的质疑者杨玉圣也未对政法大学的解释表态。
  面对如潮的抨击声,邓亚萍一直未现身回应。此前,一位接近她的人士透露,邓亚萍精神很好,“前天下午在和别人谈事情,晚上还和周挺一起打了羽毛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表示:“邓亚萍来到政法大学无可厚非,中国政法大学属于一个综合性大学,除了法律学科之外还拥有很大非法学学科,体育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是法学里也有体育法,邓亚萍是可以胜任的。我认为,政法大学聘用邓亚萍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水平,不会让她来交自己不擅长的法律。”
  12届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姜怡也表示:“邓亚萍受聘并无不妥之处,学校应该是想用邓亚萍的名气与乒乓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未必不想把她的特长用到实处。公众的质疑有哗众取宠之嫌。”
  现年42岁的邓亚萍,十三岁时成为国家队乒乓球选手,早年致力打球。及至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而声名鹊起,她从运动员队伍中激流勇退,退役后先是保送到清华大学完成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然后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一年书,获得硕士学位,再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并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年,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典礼上,邓亚萍如愿穿上博士袍,圆了十年来的一个梦。拿着博士学位证,邓亚萍兴奋地和丈夫、儿子照全家福,还和朋友一起打开香槟庆祝。她说,拿到博士学位的感觉“像我登上领奖台,都是一样的,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就。”
  18次世界冠军,长达8年的世界女子乒坛第一人,“乒乓皇后”的身份始终掩盖着邓亚萍自身的成长。在公众眼中,她始终是那个国家队里的乒乓英雄,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无限放大。
  败北即刻搜索
  名人到大学兼职任教,绝非邓亚萍一人,然而邓亚萍却始终是话题的中心,这或许和她在即刻搜索的滑铁卢有关。
  法大教授皮艺军就认为:“大家质疑的地方主要是程序问题,因为在宣布邓亚萍受聘之前,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其次就是邓在之前即刻搜索上的失败所导致的阴影。”
  2014年4月11,邓亚萍在《中国梦想秀》落泪,尽管《中国梦想秀》节目组澄清,邓亚萍是被节目中的悲惨故事感动落泪,但不少网友还是猜测,“她做搜索赔了20亿,能不哭吗?”
  这句猜测,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揭示了邓亚萍在互联网搜索业务惨败后的悲情。
  2010年3月,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同年,人民网成立互联网搜索“国家队”——“人民搜索”(后改为“即刻搜索”),并力邀前奥运冠军邓亚萍担任总经理。邓亚萍凭借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她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搜索”带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从当年9月19日传出相关消息开始,10天内关于“人民搜索”和“邓亚萍”的搜索结果便飙升至128万条。一位即刻员工说,随着邓亚萍的到来,一大批互联网的优秀人才加盟了即刻搜索。
  同年9月,邓亚萍开始四处“取经”,她去拜访李开复、张朝阳、马云、周鸿祎、马化腾等业界大佬,虚心向他们请教,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她,“现在搜索引擎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大多数人都建议说不要干,干不成的,很难的。”
  当时的圈内人士表示:“邓亚萍试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互联网圈子里,但比较戏剧性的是,邓亚萍几次演讲时,台下都有人在笑,因为这个圈子只认你做出了什么东西。”
  “当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设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技术平台。我们一直围绕这个目标在努力,先把基础打好。”在网站盈利方便,邓亚萍坦言,前期靠国家给予资金支持,但她坚持称“最后一定要走向市场”。   两年的时间,邓亚萍拉来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刘骏、前谷歌总部数据中心工程师王江、安卓1.0系统开发参与者钱江等人,组建了一支技术队伍,公司规模由初创时期的百余号人攀升至巅峰时期的超400人。截至2012年8月,即刻搜索日均PV流量已突破上千万。
  “我们本身代表的是国家,你不用打败我们,你(百度)应该多帮助我们,多给我们出主意。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履行国家职责。”邓亚萍在人民搜索新闻搜索1.0版上线后说道。
  据《看天下》报道,2012年9月,一位从新浪跳槽到人民网的业内人士表示:“只要国家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了,即刻搜索超过百度是迟早的事。”当时新浪微博正如日中天,他却放弃了可能的期权,坚信“国家队”会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格局。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位业内人士所憧憬的那样美好,2013年8月份,有媒体报道称:盘古搜索和即刻搜索召开大会,宣布合并消息,两家搜索团队将重组为一个新公司,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将担任新公司CEO。当时,即刻相关负责人表态称,“合并传言是不实的。”但是,同年11月,即刻搜索多个业务消失,搜索结果跳至盘古搜索。随后便传出有关亏损20亿元的消息。
  “公道自在人心,谣言终会破灭”。这是邓亚萍对该传闻作出回应。
  有专家分析道:“遭遇滑铁卢的邓亚萍,沉默至今。她的世界冠军成就有赖于举国体制,但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再次高举‘国家队’旗帜时,却败下阵来。”
  永远的“乒乓皇后”
  从邓亚萍加入国家队开始,举国体制的标签从未远离过这位“乒乓皇后”,由国家培养、为国家出征、代表国家形象的定式似乎不仅仅关乎邓亚萍的运动员身份,也“监督”着她的每一次身份改变。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便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
  1988年,个子矮小的邓亚萍在诸多争议中进去了国家队,凭借高超的乒乓技术获得了国家队的认可。前国家女队教练的张燮林说,“你们认为邓的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也许这是她的优势,因为个子小,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
  速度快、打发凶狠,这是邓亚萍留给全世界最深刻的印象。1998年9月邓亚萍宣布正式退役。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个子矮小的邓亚萍成为了“乒坛巨人”。
  退役之后的两年,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的文凭。同年9月,邓亚萍来到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一年后,她顺利取得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并在2003年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开始攻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其后,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在留学期间,邓亚萍依然密切关注着中国奥运事业发展的动态,并为提升国人在国际舆论中的形象而努力。在北京奥运后的第三年,她与郎平、郭晶晶、丁俊辉、姚明一起,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里的一员。
  2008年,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典礼上,一张邓亚萍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下跪图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网友看到图片表示:“在下无知,尚不知这是中国礼仪还是剑桥礼仪。但是,无论是谁的礼仪,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折射出一位世界顶尖运动员华丽转身后,心中溢满着对学术的敬礼、敬畏与虔诚。”
  然而,更多的网友则认为邓亚萍是民族英雄,代表着中国形象,下跪此举有损人格、国格。因为邓亚萍曾对新华社记者说过:“我是国家培养的。我认为,我并不仅仅代表我自己,我代表的是中国和中国运动员的形象。”
  虽然时过境迁,邓亚萍从1998年加入国家队到如今已过17个年头,人生也经历过了运动员、学者、公职人员、商业人士等不同身份,但是在公众心中,她却始终是代表着国家出征,把五星红旗高悬在世界级运动场上的“乒乓皇后”。
  责任编辑/星霓
其他文献
此轮由双汇公司引发的瘦肉精丑闻,最终波及全国,亦引发了国家层面史无前例的对瘦肉精的清缴和打击行动。“瘦肉精”也因此而红遍大江南北,红得令人发指。  瘦肉精: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当“中国第一屠夫长”遭遇瘦肉精  本刊记者/要璐瑶    曾有人这样形容:“央视春晚成就的是明星,而3
【摘 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初中生产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笔者还将英语学习动机的缺乏视为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并根据给农村初中一年级学生上课的切身体会,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几点策略。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与学的过程必将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教与学必将迎来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师也必将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英语 学习动机 教学 策略    缺乏外语学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七种智能中都有强项(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优势),同样也有弱项(某一种或几种智能弱势)。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并通过各种教育方法,给予他们发挥各自长处的机会,发展并张扬这种智能优势。实施扬长避短的教育,才有利于培养人才获
摘 要:文章基于成都市高中生感知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结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地理观察与测量能力、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地理制作与绘制能力、地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构成地理实践力的4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与家庭因素共同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三者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而教师和家庭因素又以学生为中介,对地理实践力产生中等程度的间接正向影响;综合而言,教师
近年来,《亲爱的》《湄公河行动》等在电影市场上缔造了票房与口碑不俗战绩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身份。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彼时两地电影人通过各种交流学习,使两种不同的美学观念与制作理念相互渗透交融,对彼此的创作产生积极影响。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两地电影之间的融合加速。随着香港电影市场陷入萎靡以及内地电影市场不断壮大,香港电影人大举“北上”和内地
一、三版本教材图表设计异同点  1.海洋与陆地  此部分内容人教版的标题是“海陆分布”,湘教版的是“海洋与陆地”,而商务版则以问题的形式“地球?水球?”出现。七年级的学生对问题充满好奇,商务版的标题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海洋与陆地是地球表面重要的地理事物,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课是学生区域认知的开始,如何从地图上认识地球,是学生走
[摘要]本文以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简要说明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篇章信息的技能和技巧,从四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阅读课教学,并探讨了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 阅读课 教学 实践    阅读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课能够巩固所学词汇,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
六月,初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有一群青年,在这个时节准备离开校园、告别同窗与师长。  美剧《绝望主妇》终于在第八季完结了,大云的QQ签名更新为:Goodbye美景镇的主妇们。当这些可爱的人陪伴我们从大一新生也变身成为主妇才恍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毕业4年了。好怀念大学时姐儿几个群居在一起每天吐噜每天看主妇的时光,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仿佛阿光那句“以后一定要像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近年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学科声望不断提高,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旅游地理学已经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  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在经历了“量”的积累后,走向“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术贡献,强调旅游地理学为其它学科输出知识,强调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去掉课堂浮华的外衣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问题:有的课堂,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