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形成性测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为例

来源 :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过几年的实践,反馈出一系列成果,评价作为本次课程实施的关键点与改革的重点,其效果与功能价值受到更多领域的关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性测试是教师最方便实施的评价方式,也成为初中数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因此,形成性测试卷是否立足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特定学习目的、教科书指导进行命题有待探究,即初中数学形成性测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分析.为深入探究该问题,形成系统性认知,本文以“图形与几何”领域作为分析对象,展开形成性测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以一节校本课程的数学阅读课为例,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学生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开始,进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逐渐学会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落实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传统文化类试题是近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热点之一 .以近三年的理科试题为例,2020年全国卷Ⅰ 的第3题从立体几何视角融入传统文化,全国卷 Ⅱ的第3题从数列视角融入传统文化;2019年全国卷 Ⅰ的第4题从不等式视角融入传统文化,全国卷 Ⅱ 的第4题从方程视角融入传统文化、第16题从立体几何视角融入传统文化,全国卷 Ⅲ 的第4题从统计视角融入传统文化;2018年全国卷 Ⅰ 的第10题从概率视角融入传统文化,全国卷 Ⅱ 的第8题从概率视角融入传统文化,全国卷 Ⅲ 的第3题从立体几何视角融入传统文化 .结合一些
期刊
数学教师需要修炼很多专业基本功,如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指出的“善于提问”“善于举例”“善于比较和优化”,这三项基本功引发很多教研专家的共鸣.近年来,《中学数学》(初中版)上有多篇文章提到“三项基本功”.此外,结合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课堂生成,非常需要修炼“诊评”功夫.本文就从一次听课记录说起,记叙听课观感及对教师“诊评”功夫的一些初步思考.
期刊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平面几何部分的一些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有许多重要的几何性质 .在高中解析几何问题中,常用到一些特殊平面几何图形的几何知识来处理问题 .巧妙借助特殊平面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抓住题设中图形特征和数量关系,定义或几何性质等,常常可以实现有效转化,得到简捷而巧妙的解法,实现问题的有效切入与突破 .
期刊
本文中从一堂初三“一轮”复习——三角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反映出执教者遵循章建跃先生“三个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教学中把握好“度”,机智应对生成,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思维,体验成功.
单项式与多项式均属整式单元的基本概念,两者在概念生成和知识呈现方式上具有较强的关联.适当整合教材,实施单元教学,于“巧”中创设生活情景,于“慢”中探索概念生成,于“活”中呈现知识应用,于“实”中进行课堂小结,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都是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一个极佳媒介 .高考数学真题,往往立意新颖,内涵丰富,思想典型,科学创新,交汇融合,极具教学、学习、观摩、探究等多层面的价值,值得我们好好深入分析与探究 .借助高考真题,合理渗透与落实探究意识,深入学习,有效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数学能力立意,合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系统的知识转化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自觉应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轻概念、重解题大量解题训练代替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导致教学重心错位.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效益低下,学生学习质量差,苦不堪言.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以近期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概念课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本课着眼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
期刊
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大,学生厌学情绪浓,这与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有重要关系.改革初中数学作业教学,优化作业设计、调整、布置、批改和反馈等环节,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解三角形问题经常与平面几何、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等相关知识加以交汇与综合,充分落实新课标中“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高考命题中的一大基本考点 .下面笔者结合2021年高考数学新高考 Ⅰ 卷中第19题谈谈解三角形问题思路分析与破解策略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