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倪萍绘画的底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著名演员、主持人的倪萍,1997年以来相继出版了散文集《日子》《姥姥语录》,后者还与贾平凹、肖复兴一起获得了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去年秋,她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了首次画展,同时出版了首部画集《和姥姥一起画画》,今年春,又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再次办展并出版了《倪萍绘画作品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喜爱,是因為她的画作不仅显示了不凡的绘画才情,而且彰显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审美。这是名人光环下本质的含金和底蕴。
  倪萍说:“质朴的姥姥给了我最质朴也是最受用的智慧,这些智慧如同储蓄卡,里面储存了善良、宽容、坚持、给予、吃亏、放弃、感恩、豁达、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着需要的精神。长大了,这个卡就相当有用了,有时刷起卡来才明白这是姥姥当年精心为我储存的。”
  倪萍的姥姥是青岛海边中国最底层吃苦耐劳、善良智慧的农村劳动妇女,以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为己任。倪萍的画作中,经常用姥姥的话语作题跋,而姥姥朴实无华的话语,表达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态度、人生哲理,闪烁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光华。
  除却自生的天赋、勤奋与机遇,姥姥播在倪萍幼小心田的健康种子,成了她日后的人生信条,随着岁月的风雨阳光,渐渐发芽、长大。因此,无论是作为演员、作为主持人,还是作为作家、作为画家,生命都在行进、角色也在变换、道路亦在拓展,一次次的华丽转身都使倪萍展示出璀璨的风华。
  倪萍的画,多取材于日常所见和对姥姥家园情景的回忆,姥姥家水门口渔村的点点滴滴、童年生活的历历往事,成了她于今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这份所见和回忆,如此亲情、如此温馨、如此甜美,浸淫着她的所爱、所感、所思,表述着心中的美好、向往、祝福,质朴而真切,单纯而深刻,闪烁着真、善、美的亮色,与女性柔、韧、强的光泽。这内在的品质,是姥姥滴注给倪萍的鲜红血液,是两代中国妇女美好心灵的真实写照。
  倪萍不仅在圆儿时的画画之梦,也是功成后选择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因为爱画而画,那么真挚,那么投入,近乎疯狂,凭借她丰富的阅历与经历,倪萍步入了相对于演艺、主持更自我、更自由的职业和生活,同时也成了她表述自我的另一种方式,这个方式使她不意间与自己的童年相会,与仙逝的姥姥际遇,于是心灵返童、与姥姥合二为一,莫辨画笔所向是自己的画还是姥姥的话。
  “和姥姥一起画画”,这是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姥姥不会画画,倪萍是用姥姥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对人生的体悟来画画,用画画来解读生活、解读人生、表述衷肠。在我看来,“画画”一如“话话”,倪萍是用自己的画与姥姥作心灵对话,是中国祖孙两代妇女传统与现代的人生对话,那么朴实,那么和谐,那么富于人情味,那么富于感染力!一个是革命烈属、英雄的母亲,一个是建功立业、当代的巾帼,我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在倪萍的画中熠熠生辉,在倪萍的身上传承光大!正是这位姥姥,为我们这个时代培养了一位集演员、主持人、作家、画家于一身的杰出的女性,姥姥平凡而伟大!
  听惯了“子曰诗云”、听惯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今天我反复默诵“姥姥说”,从倪萍的画中,我读懂了姥姥,读懂了倪萍。(责编:魏佩)
  (作者为中国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月报》艺术总监、荣宝斋画院刘大为工作室执行导师)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层出不穷,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差异性日趋显现,用户需求也呈现出快速持续变动的特点,客户流动率不断提高,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提升客户
期刊
企业价值的计量与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的难题之一。多年来理论界与企业界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的探索与研究举不胜举,经济增加值(EVA)也是其中之一。EVA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