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近几年来在威海市普遍流行的玉米病害。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其发生轻重与灰飞虱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重病地块减产率达95%。本文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总体偏重发生,部分晚播春玉米偏轻发生;夏玉米轻发。传毒媒介灰飞虱耐寒怕热,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超过30℃,低于20℃则不利于成虫的生长。威海地区4月中旬越冬代灰飞虱成虫开始盛发,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自5月中下旬羽化,此时,早播春玉米正直苗期,成虫陆续从小麦田向玉米田内迁移,6月初达到高峰。此时是玉米感病的主要时期。6月中旬成虫开始减少,到6月底降到较低水平;7月,随着二代灰飞虱的发生,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但由于春玉米株高在1米左右,灰飞虱主要在杂草上活动,对玉米的传毒较少,感病较少;到7月底8月初,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利于成虫的活动及繁殖,此时的灰飞虱对玉米不构成威胁,因此,夏玉米受危害的程度明显降低。
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灰飞虱的生活特性和传毒规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防治。
1.选择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
针对近几年的玉米种植情况分析,同样的年份地块,不同的玉米品种表现出的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不同,因此选择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种植可以根本性的减少损失的发生。例如较有抗性品质有农大108,中玉9号等等。
2.调整玉米播期,适当晚播
玉米苗期至6叶期是感病阶段,春玉米适当晚播,可以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夏玉米可以在小麦收获后播种,避免麦间套种。
3.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或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毒,减轻粗缩病的发生。
4.及时清除杂草,改善玉米生长环境
路边、田间杂草是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场所。清除田间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的发生。
5.适时治虫防病
玉米出苗后至6叶期喷药防治。玉米出苗后开始喷药,隔5~7天左右施药一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或3%啶虫脒乳油30~40克加20%異丙威乳油15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做到速效药与长效药相结合。
6.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物理的方法,利用杀虫灯进行防治。杀虫灯不能单独使用,要连片分区同时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灯下虫口密度大,局部病害重的情况发生。再者生物防治也是灰飞虱防治的发展前景,利用灰飞虱的天敌青蛙、蜘蛛、赤眼蜂等,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针对玉米粗缩病得发生规律,在对灰飞虱的防治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及时,到位,由一家一户分散防治转变为成村成片联合防治。使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现象不再重演。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在春玉米总体偏重发生,部分晚播春玉米偏轻发生;夏玉米轻发。传毒媒介灰飞虱耐寒怕热,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超过30℃,低于20℃则不利于成虫的生长。威海地区4月中旬越冬代灰飞虱成虫开始盛发,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自5月中下旬羽化,此时,早播春玉米正直苗期,成虫陆续从小麦田向玉米田内迁移,6月初达到高峰。此时是玉米感病的主要时期。6月中旬成虫开始减少,到6月底降到较低水平;7月,随着二代灰飞虱的发生,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但由于春玉米株高在1米左右,灰飞虱主要在杂草上活动,对玉米的传毒较少,感病较少;到7月底8月初,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利于成虫的活动及繁殖,此时的灰飞虱对玉米不构成威胁,因此,夏玉米受危害的程度明显降低。
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灰飞虱的生活特性和传毒规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防治。
1.选择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
针对近几年的玉米种植情况分析,同样的年份地块,不同的玉米品种表现出的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不同,因此选择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种植可以根本性的减少损失的发生。例如较有抗性品质有农大108,中玉9号等等。
2.调整玉米播期,适当晚播
玉米苗期至6叶期是感病阶段,春玉米适当晚播,可以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夏玉米可以在小麦收获后播种,避免麦间套种。
3.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或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毒,减轻粗缩病的发生。
4.及时清除杂草,改善玉米生长环境
路边、田间杂草是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场所。清除田间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的发生。
5.适时治虫防病
玉米出苗后至6叶期喷药防治。玉米出苗后开始喷药,隔5~7天左右施药一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或3%啶虫脒乳油30~40克加20%異丙威乳油15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做到速效药与长效药相结合。
6.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物理的方法,利用杀虫灯进行防治。杀虫灯不能单独使用,要连片分区同时使用,这样可以避免灯下虫口密度大,局部病害重的情况发生。再者生物防治也是灰飞虱防治的发展前景,利用灰飞虱的天敌青蛙、蜘蛛、赤眼蜂等,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针对玉米粗缩病得发生规律,在对灰飞虱的防治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及时,到位,由一家一户分散防治转变为成村成片联合防治。使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现象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