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17个银屑病多发家系及109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HLA-A,B抗原的检测,发现A3、B13抗原频率显著升高,A11抗原频率显著下降.遗传特性分析提示银屑病既非显性也非隐性遗传,单倍型关联分析发现有3个和致病有关的单倍型,为A2-B13、A3-B13,A9-B5;单倍型分离分析进一步证实银屑病与HLA单倍型显著关联,Lods分析表明银屑病致病基因与HLA基因呈中等程度的连锁.HLA抗原与银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17个银屑病多发家系及109例无血缘关系的银屑病患者HLA-A,B抗原的检测,发现A3、B13抗原频率显著升高,A11抗原频率显著下降.遗传特性分析提示银屑病既非显性也非隐性遗传,单倍型关联分析发现有3个和致病有关的单倍型,为A2-B13、A3-B13,A9-B5;单倍型分离分析进一步证实银屑病与HLA单倍型显著关联,Lods分析表明银屑病致病基因与HLA基因呈中等程度的连锁.HLA抗原与银屑病临床应用的分析显示对可疑银屑病患者进行A3、B13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见到一些二期梅毒患者,现将其中作了病理检查的5例报告如下。
多虑平为三环抗抑郁药,并有较强的抗组织胺作用.最近有人外用此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一定效果,但对口服给药与透皮给药之间的关系等缺乏了解.我们自1988年1~5月对78例荨麻疹病人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本文在电镜下观察了中克氏孢子丝菌(沈阳株)的出芽方式及细胞分裂的超微结构,发现孢子丝菌的出芽方式为内分芽型,双相性移行时菌丝机械性断裂为菌丝断片,其分裂繁殖方式为全分芽型.在分生孢子形成上具有多形性.在菌丝相中,见到本菌株具有假轴状分生孢子柄,可形成多个顶生分生孢子,故符合孢子丝菌.本文获得的结果可供对本菌株的分类、命名等参考.
患者男、38岁,1988年9月25日入院.就诊前4天因感冒口服去痛片,日3次、1次2片,服药后第2天于双手出现大水疤,自觉瘙痒及疼痛,皮损逐渐增多蔓延头部及全身,伴发热,经当地治疗静滴白霉素及地塞米松不见效.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本文报告一例前额的3块皮肤肿物上发生脂溢性角化病(SK)、基底细胞癌(ACC),鳞状细胞癌(SCC)和日光性角化病.
患者女,39岁,1988年12月29 p就医.患者自2年半前开始,腕部、继之上肢及躯干等处反复成批发生丘疹和结节,每批皮疹数个至数10个.
我们观察混合波紫外线疗法(UVN)治疗银屑病时,其表皮郎格罕细胞(LC)在光镜、电镜及免疫学检查时的改变,并与PUVA疗法进行对比。发现两者LC的变化不同。
患者女,21岁,于1984年9月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左眼突出,并有胀感,X线检查为“左上颌窦混浊”,在某院诊断为“恶性肿瘤”.
患儿男,4岁.1988年8月中旬无任何诱因面部及小腿部突起红斑,第2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绿豆大小的水疱,瘙痒明显.
例1.男,35岁.1982年7月20日门诊.患者主诉颈、背部出血汗15天,间隔数小时至10余小时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伴有焦虑不安,饮食减少,四肢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