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运动:创新型领导力的跳板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主办,2019年冬季大运会组委会与俄罗斯大学体育联盟(RSSU)承办的第14届国际大体联论坛(FISU Forum)于2018年8月6日至10日在俄罗斯联邦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学生体育运动:创新型领导力的跳板。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2名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主要形式包括主题圆桌讨论、分主题报告、分主题研讨、展示会、体育和文化活动等。由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率领的由首都体育学院的裴东光、李琳老师和王永双、朱泽玉、朱津阳同学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论坛。
  一、国际大体联论坛简介
  国际大体联论坛始于1992年,每2年举行一届,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年错开举行。其目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报告、热点研讨、文体活动,为大学生、教师和各国大学体育协会的官员提供相互了解和讨论有关体育、教育、社会及文化等问题的机会。每次论坛国际大体联要求其会员单位派2名官员(教师)和4名学生(男女各2名)参加,以体现男女平等和重视学生。
  二、丰富多彩的本届论坛安排
  1.主题圆桌讨论。国际大体联主席Oleg Matytsin、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主席Verena Burk、国际奥委会教育委员会主席Barry Maister、印第安纳大学教授Richard Hsiao、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校长顾问Natalia Eiryilina,在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中心主任Georgy Bilman的主持下,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嘉宾从不同国家的特点、大学体育与其他体育面临的挑战、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参与体育的区别、大学体育与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条件创造等方面结合各自的经历回答如下问题:大学体育面临怎样的挑战、创新能力与年龄的关系、男女领导力的区别、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创新领导力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等。这一讨论,为本次论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开题的作用。
  2.国际大体联圆桌推介。Oleg Matytsin、国际大体联第一副主席Leonz Eder、Verena Burk、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副主席Leopold Senghor,在国际大体联教育与发展处Buhajezuk Julien的主持下,围绕国际大体联的历史、发展、战略、活动、计划等进行了阐述,回答了与会者对国际大体联与大学体育运动发展提出的问题。这一推介,拉近了世界各国与会者与国际大体联领导层的距离,尤其是大学生们与国际组织领导们面对面的交流,既起到了推介国际大体联、大学体育运动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
  3.全体人员参加的分主题报告。围绕主题,论坛分设了4个分主题:大学体育运动中的创新型领导力、体育运动中的机会平等、价值观和道德——善治、双职业。论坛邀请12位专家进行了分主题报告。
  4.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分主题报告结束后,参会学生被分为3组围绕分主题进行讨论,讨论由专家和学生混合主持和总结。讨论内容包括:大学体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大学体育运动中的学生领导者、反兴奋剂教育、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双职业案例分享、运动员教体结合、顶尖运动员与奖学金等。
  5.教师讨论。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同时,与会的各国教师和官员也聚集一堂,围绕分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集中在:国际大学体育节、对群众精英不同层面体育积极宣传的探索、组织国际大体联活动的益处困难和机会等。
  6.创意项目设计大赛。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自愿报名组成8个小组,围绕世界大学生体育、大学生志愿者、冬季大学生运动会3个主题在各自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创意设计成一个低成本可实施的项目计划。组委会根据创意项目设计与演讲展示进行打分,从8个小组中选出最佳小组与成员并在闭幕式上进行颁奖。
  7.国际大体联展会。国际大体联展会是历届论坛最受与会者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各代表团利用大会提供的展台,展示自己国家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展示的内容有图片、影像、图书资料、挂图、小礼品、小型游艺活动等。近几届展会增加了各代表团青年穿着传统服装服饰并进行体育、舞蹈的展演。展示会成了各国与会者交流的重要场所,深受大家喜爱。
  8.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与比赛。历届论坛期间都会安排与会者学习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比赛。本届论坛第3天晚上安排的是冰壶项目的学习和与会者的分组比赛。与会者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冰壶运动技能,增加了世界各国朋友间的友谊。
  此外,论坛还利用晚上时间安排了参观2019年大冬会场馆、城市文化之旅、欢迎晚宴和欢送晚宴等活动。本届论坛期间的各种活动,与会学生、教师、国际大体联及各国体育协会官员一起参加,不分年长年幼,不论肤色信仰,同室而坐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场竞技表现自己的活力與特色,同会展示本国民族特色游戏、歌舞、服饰,充分展示了国际大体联倡导的以学生为主的平等理念,和“今日之星,明日领袖”的国际大体联格言,体现了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试图通过论坛把各个会员协会聚集一起,通过体育的媒介,让论坛参加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在这里分享和交流观点、设想和知识,讨论大学体育的价值,扩大与会者的国际视野,提高年轻人的领导才能。
  三、论坛开闭幕式透露出的信息
  开幕式于8月7日上午在201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场地之一、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会议中心举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政府及教育、体育部门负责人,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校领导,以及2019年冬季大运会大使、俄罗斯著名冰雪项目奥运会金牌得主等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各代表团代表在志愿者引导员的引导下手持国旗入场完毕后,俄罗斯副总理Olga Golodets、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代理州长Alexander Uss、Oleg Matytsin、Verena Burk在开幕式上致辞。
  Olga Golodets在致辞中说,大学体育运动有着非常丰富的潜在价值,对社会文化以及年轻人智力发展和身体教育有直接的影响。到俄罗斯参加论坛对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方式、爱国主义、忍耐力以及对传统的尊重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为此,代表俄罗斯政府感谢国际大体联将这样一个重要的论坛放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办。Alexander Uss在致辞中表示,相信在西伯利亚中心举办的国际大体联论坛将为大学生体育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并将有助于不同国家年轻代表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   Oleg Matytsin在致辞中强调,如果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国际大体联提供给学生运动员发展他们潜能的赛事,那么国际大体联论坛则是一场独特的国际盛会,主要目标是发现学生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富有成效的对话,尝试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国际大体联帮助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尝试。这届活动的特色在于它选择了将在半年内举办世界冬季大运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举行,这就为论坛参与者提供了了解即将到来的大冬会场馆的可能性,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座美妙的城市。只有大家一起展示大学体育的创新性,珍惜体育真正的价值,才能引导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社会。
  Verena Burk在致辞中说明,与国际大体联组织的其他活动不同,国际大体联论坛是国际大体联所有成员单位集中在一起分享信息和观点的平台,它提供给大学体育领导者、教育者、学生以及专家和国际大体联合作伙伴独一无二的机会,聚集起来分享对大学体育发展重要问题及趋势的新见解。
  致词之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学生在欢快的俄罗斯流行音乐伴奏下表演了丰富多彩的俄罗斯民族体育舞蹈。此时,大屏幕上滚动出现与会者星形头像,取国际大体联的格言“今日之星,明日领袖”之意。
  闭幕式上,Leonz Eder在致辞中说,国际大体联教育论坛不仅是重要的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冬会组委会的第3次测试赛,以检验大冬会交通、饮食、住宿、医疗、安保等的准备情况。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冬会组委会负责人Maxim Urazov在致辞中感谢论坛参与者和志愿者提供的大量反馈信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长Sergei Eremin在致词中感谢各位与会者带来的各自祖国的问候,同样,他希望大家带回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美好的回忆。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和舞蹈的陪伴下,Verena Burk将国际大体联会旗传递给了2020年布达佩斯第15届国际大体联论坛主办者匈牙利体育大学副校长、匈牙利大体协副主席TamásSterbenz。闭幕式上还介绍2019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冬会报告会、2020年国际大体联论坛的筹备情况。
  透过论坛的开闭幕式可以看到:第一,国际大体联和主办方2019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世界大冬会组委会十分重视论坛的开闭幕式,将开闭幕式作为强化对国际大体联、国际大体联论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众所周知,成功的開闭幕式所表现的内容和展示形式的结合,可以突出强化民族与文化认同,具有重大的情感影响力,使人们从他们所参与的开闭幕式中获得较大的满足。国际大体联论坛将开闭幕式作为一种重大的仪式性活动,既是肯定自身的过程,同时也是建构“国际大体联权力话语”的过程。开闭幕式中国际大体联主席、第一副主席、各相关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政府副总理、西伯利亚联邦负责人等俄罗斯领导人,以及国际奥委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等国际组织领导人的出席,俄罗斯青年对音乐和舞蹈的展演,无疑在构建一种权威和影响,使开闭幕式成为宣传国际大体联、国际大体联论坛、大冬会和俄罗斯体育文化的重要场域,这种权威性的仪式性活动自觉地传达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认同。第二,面对当今各种严峻的社会问题,国际大体联将帮助今天的大学生变成明天的领导者作为自己的使命,而实现这个使命的途径就是帮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大学体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开拓性的领导。参加国际大体联论坛为年轻人提供了显现自己天赋的机会,在参与论坛中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领导者。
  四、分主题报告主要内容
  1.报告1:大学体育运动中的创新型领导力。针对此主题,4位分主题报告人给出了他们的见解。
  Barry Maister,新西兰国际奥委会委员、蒙特利尔奥运会曲棍球冠军,他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运动教育年轻人践行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体育运动带给人们自信、探索、努力、创新、自省、决策技能、团队合作。大学教育带给人们思维开阔、善于挑战、理性争辩、逻辑分析。领导力是一种通用能力,可以在不同领域之间迁移。
  参加过第22届冬奥会、第31届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冰球锦标赛志愿者工作的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中心主任Georgy Bilman认为,举办大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是发展体育基础设施的好机会,是发展世界体育产业的重要因素。利用好2019年世界大冬会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对俄罗斯的体育产业至关重要。大运会不仅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发挥领导潜力的平台,也是参与组织和举办大运会的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参与大运会,获得在大学体育领域工作的经历,是未来从事体育经理职业的重要基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健康与健身中心主任Richard Hsiao教授认为,创新型领导力需要创新思维。创新型领导力是一种结合了各种领导风格的理念和技术,以促进创造力、生产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创新型领导力的核心是创新型领导者。创新型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能够识别周围的机会、考虑替代方案、面对风险并准备与他人沟通,创造更好的机会使组织获得成功。大学体育环境对创新型领导力培养至关重要。所有大学体育部门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运动员提供教育和成长的机会。
  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计划主任、索契冬奥会人力资源教练Madlen Baturina认为,魅力和激励团队的能力对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领导者来说绝对重要。现在的领导则应具备达到目标、获得成果并使团队取得成功的不同技能。对创新型领导力至关重要的6个关键品质是远见、全球思维、跨文化沟通、技术知识、协作领导力、建立伙伴关系的能力。
  2.报告2:体育运动中的平等机会。针对此主题,3位分主题报告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德国图宾根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高级讲师Verena Burk认为,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是个体与性别、年龄、种族、肤色、社会地位、宗教、文化、身体、心理、经济等条件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交往。随着过去几十年体育俱乐部成员年龄结构变化、参加体育运动的女性数量大幅增加、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由于移民和全球化使得种族多样性增加、交往的多样性对体育组织构成了挑战,由此,需要考虑体育运动中的充分参与、机会平等和多元管理模式。   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体育和社会正义研究所执行主任Delise O’Meally指出:体育运动超越了种族、性别、宗教和国籍的界限,并打破感知的障碍。参与体育运动赋予权力、信心、决策、社交技能和健康,并提高一个人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的能力。参加体育活动可为所有学生提供重要的健康和社会福利,包括残疾学生。理解和解决隐性偏见对于实现机会均等目标至关重要。
  俄罗斯冬残奥会2块金牌和2块铜牌获得者Alexey Moshkin在演讲中揭露了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严酷现实:要么成为第一和最好的,要么什么都不是。
  3.报告3:价值观和道德——善治。针对此主题,2位分主题报告人进行了报告。
  加拿大Inuksuit国际公司总裁、排球优秀运动员Laurent Torrecillas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体育已从一种休闲活动发展到了全球性的商务活动和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治理对当今的体育组织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通过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和重视技能与能力使组织结构专业化。体育组织一直处在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问责和透明使得体育管理者只有运用善治原则才能让组织变得可信和成功。
  欧亚电视与无线电学会副会长Alexander Ukhov认为,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是取胜。然而,没有两场胜利是相似的。体育运动中存在大量的负面现象说明,今天的体育运动,尤其是精英体育中道德伦理价值的持续贬值。体育道德要求在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公平的态度。不成文的体育法律禁止人们在比赛时间结束前放弃比赛、放慢比赛、退出比赛或停止比赛,即使运动员确定自己已成败局。公平竞赛是基于对体育的崇高和公平本质的深刻信念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伦理和道德法则,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必要和主导的要素。公平竞赛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公平竞赛,体育就不存在。国际大众传媒应推动公平竞赛原则的传播。
  4.报告4:双职业。针对此主题,3位演讲嘉宾从不同侧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罗马大学运动科学学院教授、欧洲学生运动员网主席Laura Capranica认为,天才和精英运动员有权将他们的运动训练和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以为他们在结束运动生涯后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大学生运动员有机会参加诸如世界大运会、世界大学生锦标赛、泛美大学生锦标赛、欧洲大运会等国际和洲际赛事,他们不仅应在相同的体育运动规则下竞争,而且应有相同的双职业机会和得到支持,即承认学生运动员的地位、确立双職业计划与服务的可行性和资格标准、建立全球双职业的国家路径、完善政策和个性化的计划。
  英国优秀运动员奖学金计划主任Andrew Guy Taylor在演讲中探讨了双职业的概念,双职业和双职业支持方面存在的主要误区,又介绍了英格兰学生运动员由双职业转向人才发展的道路。
  俄罗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2块奥运会金牌和9次世界冠军得主Svetlana Khorkina呼吁为退役后的运动员建立第二职业,以帮助其持续发展。
  五、来自国际奥委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的祝愿
  8月8日,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10周年庆。10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盛赞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时说:“北京奥运还没开幕,中国就拿到了第一块金牌:奥林匹克教育。”当时,全国建设命名的500多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地区200余所中小学校与205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159个国家或地区残奥委会结对联系,与对方的学校结为“同心结”友好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以校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编写的北京奥运会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读本,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所有这些,被人称之为奥林匹克教育中国模式,成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重要人文遗产。8月8日这天,中国代表团成员、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裴东光教授向参加论坛的Barry Maister介绍了正在实施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和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团队的工作。听完介绍后,Waister主席盛赞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其追求卓越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希望东西方文明要相互借鉴和学习,让青少年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Waister主席欣然提笔寄语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希望北京获得第二块奥林匹克教育金牌,并为世界留下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
  六、参加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会议
  8月4—5日,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会议在克拉斯诺亚斯尔斯克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钟秉枢作为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教育委员会主席Verena(GER)主持了会议。教育委员会副主席Leopold(SEN),委员Agita(LAT)、Renata(POL)、Samy(LIB),Elena(RUS)、Daniel(SUI)、Jordan (GBR)、以及国际大体联教育与发展部Lilia(RUS)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和确定了如下事宜。
  1.国际大体联论坛。会议听取了2019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际大体联论坛准备情况汇报,考察了会场和服务设施。会议认为,本次论坛交通准备较好,志愿者准备到位,开幕式场所理想,安保严密。承办方将此次论坛作为2019年大冬会的测试赛进行安排,全面检验接待、餐饮、交通、安排、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对教育委员会委员论坛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分工。会议通报,2020年国际大体联论坛8月2—6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主题为通过大学体育可持续计划体现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益处。2022年国际大体联论坛9月12—16日在乌克兰基辅举行,主题为大学体育:学生和校长的协同效应。
  2.大运会科学报告会。会议讨论通过了2017年27—30日台北大运会科报会纪要,认为台北大运会科报会承办学校与国际大体联合作愉快,大会主题明确,创新竞赛决赛具有新意,志愿者服务优良。会议确定,2019年3月5—7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世界大冬会科报会主题为大学体育: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分主题为体育中的人力资本创新、体育中的新技术和创新、大学遗产的创新。会议通报,2019年那不勒斯大运会科报会作为夏季大运会的组成部分,在2017年台北大运会期间那不勒斯组委会就与国际大体联签约承办,但到目前承办方还未确定相关信息。会议确定,2021年卢塞恩大冬会举办期间将举办大冬会科学报告会。   3.2019年那不勒斯夏季大运会期间的教育活动。会议通过2019年世界大运会期间举办领导力培训班,内容包括双职业、反兴奋剂教育、中医、社交媒体使用、从体育到就业的品牌传递、面对媒体。同时,举办大运会期间的青年记者项目,及针对新闻官的培训班和妇女委员会的圆桌会议。
  4.国际大学体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University Sport)。会议对2017年国际大学体育日活动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为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大学体育日的宣传,2018年6月11日国际大体联发出正式信件、国际大体联主席宣传录像、成功的案例指导给各国家大体协,已督促各国大体协加强对此活动的宣传推广,同时国际大体联网站进行倒计时专页宣传,希望各国大体协在2018年9月20日国际大学体育日组织一些活动,制作一些活动视频通过国际大体联网站宣传。
  5.国际反兴奋剂组织计划。会上,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介绍了国际反兴奋剂组织2015年光州大运会后全面推出的对大学生进行反兴奋剂教育计划的进展情况,包括:体育领域与兴奋剂的斗争、科学与医学、兴奋剂的后果、反兴奋剂存在的不足与标志。会议同意,教育委员会与国际反兴奋剂组织进一步合作,通过建立与大学的联系、反兴奋剂组织文件的多语言支持、学生大使的作用等进一步推广此项计划。
  6.奖学金。通过国际大体联提供的2018年汉城大学硕士奖学金颁发给了中国的Yuhan Chen和科索沃的Daulina Osmani。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奖学金颁发给黎巴嫩的Mohammad Baghdadi。会议希望,广泛传播通过国际大体联提供的奖学金信息,鼓励更多大学提供这样的奖学金。
  7.与其他组织的联系和其他活动。会议听取了国际大体联教育与发展处以及联合国教科文、欧盟组织、国际体育教育科学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参与活动情况汇报。
  8.其他与教育相关活动。国际大体联决定成立由来自五大洲大学校长代表组成的国际大体联学术顾问委员会,加强国际大体联的学术活动指导。国际大体联与世界健康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合作推出“健康营地”活动计划,关心全体学生健康,帮助学生开发健康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国际大体联推出“国际大体联大使”计划,2018年6月在喀山举办了志愿者领导人培训,由来自国际大体联、2018世界杯组委会、西伯利亚奥委会、欧洲大体协、2019大冬会的人员授课,92个国家协会及4个大洲协会的112人参加,参加者获得国际大体联大使称号。
  9.其他。会议通过了国际大体联官方网站对教育部分内容的更新方案,增加了新的教育服务网页。会议通报由教育等委员会参与研制的国际大体联2017—2027年全球战略和包含8个方面的3年行动计划已获国际大体联执委会通过。国际大体联周年纪念书(FISU Anniversary Book)将于2019年11月国际大体联代表大会期间发行。全书380页,英语,12章,包括序言、编者介绍、组织贺信、大学体育的双职业、早期发展、1959-2019年、大运会、教育活动、未来发展、遗产和知识转移、结论、荣誉委员的贺词等部分。国际大体联各个委员会参与编写,其中教育委员会成员参编了有关教育的40頁。
  通过参加此次教育委员会的会议,使人感受到,国际大体联正通过其国际大体联大使计划、国际大学体育日活动、健康营地项目等,创新驱动,加强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
  七、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1.论坛组织和主持。作为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委员,代表团团长钟秉枢参加了论坛的组织工作和场地设施的检查工作。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安排其担任全体大会分主题发言、问答的主持和向嘉宾赠送礼品。会议14∶00开始,为了消除上午会议13∶00才结束带来的疲劳,钟秉枢带领全体参会者进行“鸭子舞”动作模仿活动,迅速活跃了现场气氛,提振了参会情绪。
  2.创意项目设计大赛获奖。在来自世界各国学生自愿组成的8个小组,围绕世界大学生体育、大学生志愿者、冬季大学生运动会3个主题的创意项目设计大赛中,中国代表团的朱津阳、朱泽玉分别赢得冬季大运会、大学生志愿者2个主题的创意项目设计大赛奖。
  3.《青花瓷》的轰动。在论坛展示会的才艺展示环节,中国代表团的3名学生以二胡演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的方式完美演绎了中国音乐舞蹈作品《青花瓷》,将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了各国与会者,现场观众反应热烈,掌声雷鸣。
  4.积极提问。论坛期间,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李琳老师就如何使不同专业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展开提问,朱泽玉同学就如何用创新的领导方法激励团队提出疑问,王永双同学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和困惑对不同演讲嘉宾发问,朱津阳同学就体育运动中的男女平等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会议中的接连发问引起与会者的关注。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会下与各国教师和学生展开了更多的交流,充分融入到会议各个环节中。
  5.接受采访。论坛期间,代表团成员均分别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西伯利亚电视台、当地电视台,以及国际大体联等媒体的采访。
  6.传递信息。论坛期间,Barry Maister对中国代表团格外重视,不仅在论坛展览会期间第1个到中国代表团展台前祝贺,还在8月8日北京奥运会10周年庆这天寄语北京冬奥会:“希望北京获得第二块奥林匹克教育金牌,并为世界留下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这些信息,代表团第一时间发回了国内,中国学校体育公众号等当天就予以了报道。
  八、致谢
  感谢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及首都体育学院能够给代表团机会参加这样的国际交流。能够参加此次论坛,对代表团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宣传了中国大学生体育,了解了不同国家及地区大学生体育情况,扩大了中国大学体育影响,增进了国际交流,拓宽了视野,使每位代表都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5月22日,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厚街镇宣传教育文体局、厚街镇竹溪小学承办,东莞市中小学体育艺术联合会、中小学体育卫生研究会协办的东莞市第五届运动能力展示活动(全市展示阶段)在厚街镇竹溪小学举行,东莞市33所学校的1056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东莞市小学生运动能力展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战略部署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强国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为全国各省市学校体育改革指明方向,也为各地夺取改革新胜利鼓足信心。北京市抓住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目标,一以贯之地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将体育工作放在首都发展战略定位的高度,以强化体
一、可借鉴之处  执教教师教学热情饱满、语言简练、技能精湛,师生交流和諧,互动频繁。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以篮球运球贯穿于课堂始终,将篮球运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较好地结合在一起,配合游戏,融入音乐,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在开始部分中,简短的课堂常规后,执教教师带领学生绕场内事先布置好的“篮球阵”慢跑,行进间做步伐练习(侧滑步、弓箭步等),再随音乐做自编篮球操。教师合
在《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教研组的9名教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教研组团队来说,是一次笔耕的历练,更是一次自我成長的驱动。感谢大赛组委会给予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勉励,更是鞭策。  一、植根课堂,定方向  教研组能在本届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离不开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分享。首先,笔者在2017年10月中旬看到案例评比活动通知和规程时,就第一时间把信息分享
一、“自评说感受、互评谈问题”的主要起因  (一)自评说说感受  关于体育课中学生针对个人学习情况的“自评”,笔者认为是“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層面进行的自我评定”,其中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通常也是学生感受层面的自我认识。  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难以看清甚至无法看到自己的具体动作,而自评“我做得怎么样”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个人
一、整合训练的主要缘由与分析  (一)学生与体育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路径区别较大  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培养有较大的区别[1],从运动选材来看,专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且需要进行较为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指标的测试,而学生主要基于学生主观需求和带训教师的客观经验;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运动员突出专项竞技水平,而学生突出文化和体育综合发展;从培养过程来看,专业运动员训练时间有保障,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相对独立
皮克马利翁效应,是指人在潜意识作用下,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可实现的期待,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努力地朝着期待的方向去发展。  一、期待是目标,把爱植根在学生心里  今年教师节,一群姑娘、小伙子来看笔者,不知道谁先提起,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是笔者最喜欢的人。这句话像一把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瞬间拉开学生们美好记忆的闸门,反应快的学生接口兴奋地说:“我也
一、重视“第一阶段”  案例:在1节体育课上,学生跑步结束后全身起了红点,皮肤发痒,脸上伴有痛苦的表情,教师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运动性过敏;1名学生跑步结束后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教师及时将学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运动性哮喘。此类突发伤害事件的频发,令人担忧,体育课堂安全问题成了困扰体育教师较大的问题。  剖析:运动性过敏、运动性哮喘等病状,都是因运动而引发的。以上案例都说明了是因为体育教
中老年体育教师如何克服教学中的“示范困难”?在此,笔者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角度,根据自我的认识、理解与经验,作如下介绍与大家交流。  一、熟悉教材丰富教学经验  中老年体育教师,教学经验是其优势,示范困难是其劣势。而在体育教学中,用优势弥补劣势,可以克服与减小劣势造成的影响。如,中老年体育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认识到位,就会形成自己独到的、丰富的、体验性经验。进而讲解与指导就给力,就会一语道破天机,
国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学生活动和国学诵读有趣融合,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锤炼思想品德,规范行为习惯,达到“强身健体,育德促智”的目的。  一、以队列练习为手段,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抓住队列这个易于渗透德育教育的项目,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场音乐《红领巾进行曲》响起,各班齐诵班级锻炼口号步入操场,振奋人心,育人于无形(见图1)。  二、精彩韵律操,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