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联系;社会现实;课外知识;背景资料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52—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历史教学与学生课外知识、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从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点个人浅见。
一、历史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
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恰当地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可使历史教学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如,教学《商鞅变法》一课时,首先,我要求学生通读本课课文,使其了解商鞅变法的整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再次,我则围绕课文中“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句话,详细讲述了商鞅变法后秦国在政治、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此让学生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为过渡到“联系现实”的教学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从商鞅变法的成果来看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作用”的主题讨论。讨论中,学生能够联系自身感受畅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完全是为了维护秦孝公的统治利益进行的;而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而展开的。这是两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目的、不同意义的改革。学生们通过认真的学习,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
二、历史教学要与学生课外知识相联系
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仅是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总结性叙述,而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是通过课外书籍、影视剧获得的。针对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的情况,教师要引导他们经常阅读与教学有关的历史书籍、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好历史课的积极性。
三、历史教学内容要与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
虽然初中各学科教学都有着各自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利用好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又要严格按照历史教学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如,历史课文《北京人》和思想政治课文《劳动创造了一切》的比较:前者介绍了北京人在劳动中创造了各种形状的石器,从事着非常艰苦的集体劳动,我们的祖先是在劳动中求生存的;后者讲述了劳动能创造一切财富,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人,以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要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的区别在于:讲授的要求不同,角度不同。相同之处在于:突出了劳动与人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把两者联系起来,从“为什么劳动最光荣”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人类在劳动中发展”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只有从事各种劳动,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四、历史教学内容要与历史背景资料相联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并与教学内容恰当联系,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雅克萨之战》一课的教学中,课文开头只提到“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乘清朝统治还没有巩固的机会,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霸占了雅克萨城”。对此,教师完全有必要结合《雅克萨之战》的形势示意图来特意交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自唐朝到清朝,我国都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行政机构,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都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这样,教学内容与历史背景资料建立起有机联系,既可揭露沙俄侵略我国的卑鄙行径,又能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军民为反对沙俄侵略而进行的“雅克萨之战”是正义的战争,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之,历史教师必须依“标”(课标)扣“本”(教材),充分发挥“联系”的作用,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1(A)—0052—0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历史教学与学生课外知识、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从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点个人浅见。
一、历史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
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恰当地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可使历史教学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如,教学《商鞅变法》一课时,首先,我要求学生通读本课课文,使其了解商鞅变法的整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再次,我则围绕课文中“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句话,详细讲述了商鞅变法后秦国在政治、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此让学生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为过渡到“联系现实”的教学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从商鞅变法的成果来看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作用”的主题讨论。讨论中,学生能够联系自身感受畅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完全是为了维护秦孝公的统治利益进行的;而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而展开的。这是两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目的、不同意义的改革。学生们通过认真的学习,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
二、历史教学要与学生课外知识相联系
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仅是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总结性叙述,而更多的历史知识,学生是通过课外书籍、影视剧获得的。针对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的情况,教师要引导他们经常阅读与教学有关的历史书籍、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好历史课的积极性。
三、历史教学内容要与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
虽然初中各学科教学都有着各自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利用好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又要严格按照历史教学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如,历史课文《北京人》和思想政治课文《劳动创造了一切》的比较:前者介绍了北京人在劳动中创造了各种形状的石器,从事着非常艰苦的集体劳动,我们的祖先是在劳动中求生存的;后者讲述了劳动能创造一切财富,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人,以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要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的区别在于:讲授的要求不同,角度不同。相同之处在于:突出了劳动与人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把两者联系起来,从“为什么劳动最光荣”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人类在劳动中发展”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只有从事各种劳动,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四、历史教学内容要与历史背景资料相联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并与教学内容恰当联系,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雅克萨之战》一课的教学中,课文开头只提到“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乘清朝统治还没有巩固的机会,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霸占了雅克萨城”。对此,教师完全有必要结合《雅克萨之战》的形势示意图来特意交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自唐朝到清朝,我国都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行政机构,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都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这样,教学内容与历史背景资料建立起有机联系,既可揭露沙俄侵略我国的卑鄙行径,又能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军民为反对沙俄侵略而进行的“雅克萨之战”是正义的战争,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之,历史教师必须依“标”(课标)扣“本”(教材),充分发挥“联系”的作用,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