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新颜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Force 680i SLI芯片组于两年前问世,凭借其招牌的SLI多显卡并联技术,以及对英特尔处理器良好的支持,牢牢的抓住了高端游戏用户的心。以大型3D游戏为主的家庭应用模式,除了对处理器部分提出很高的要求,更需要显卡子系统的默契配合——对于发烧友来说,单独一块显卡很难满足他们苛刻的游戏性能需求,所以nVidia的SLI技术在游戏用户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也正是由于680i SLI芯片组在高端市场出色的表现,使得稍后跟进的680i LT SLI和650i SLI芯片组在主流市场也赢得了叫好声阵阵。不过,相对于频繁更新的高端英特尔处理器而言,已经服役近一年多的680i SLI芯片组的确显得有些落伍。于是,我们迎来了新一代的nVidia针对英特尔平台的高端芯片组:nForce 780i SLI。
  本月,《个人电脑》实验室接收到的这款ASUS Striker Ⅱ Formula是华硕玩家国度系列的一款主板新品,基于nForce780i SLI芯片组。780i SLI可以为45纳米英特尔处理器提供良好支持,但其前端总线频率依然标称为1333M HZ——也就是说,拥有1600MH z前端总线频率的Core2 Duo QX9770只能通过对780i SLI的总线进行超频才能与之契合。此外,尽管780i SLI的内存控制器只标称支持DDR2-800,但它却能正确识别EPP内存,且内存频率也可以达到1200MH z,换言之,1200MH z的EPP内存无需B10S额外设置,便可以正常工作在780i SLI主板上。
  与680i SLI芯片组相比,780i SLI芯片组引入了多项新技术,其中包括全新的3路SLI设计和已经在其他高端芯片组上得到应用的PCIE 2.0接口规范。我们在过去的内容中已经多次为大家介绍过PCIE2.0的技术细节,在此就不作赘述,3路SLI设计是nVidia在多显卡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支持三块相同规格的显卡同时并联工作在PCIE 16X模式下,其中两条PCIE 16X通道由一颗独立的nForce 200芯片提供,第三条PCIE 16X通道则来自南桥芯片组,从下面的图例中你可以了解到3路SLI的显卡桥接方式。不过,由于G92核心的新一代nVidia显卡并没有提供两个SLI桥接接口,因此只能使用老一代G80核心的高端显卡才能实现3路SLI。从这一点来看,3路SLI完全是为发烧友设计(8800Ultra和8800GTX显卡的价格不菲),但G80核心高端显卡落后的制造工艺(90纳米)又让3路SLI巨大的发热量和功耗成为发烧友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此外,780i SLI芯片组依旧采用了在590i SLI和680i SLI芯片组上沿用两年的nForce 570 SLI MCP南桥芯片,而nForce 200芯片组的从天而降也让我们对780i SLI的SPP北桥芯片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根据nVidia官方的信息,780i SLISPP是“一款经过改良后的老芯片组”,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780i SLI SPPIt是被“重新包装”后的680i SLI SPP。从这一点来看,780i SLI芯片组中真正的核心是nForce 200芯片组。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款Striker ⅡFormula的具体配置吧。作为一款面向高端游戏用户的玩家国度主板,ASUSStriker Ⅱ Formula给人的第一感觉依然是豪华。大规模的铜质热管散热系统完全覆盖了包括北桥、南桥和nForce 200在内的所有芯片组和CPU供电模块,北桥散热片上安置的玩家国度Log0会随着主板通电而闪闪发光,非常美观。配备全固态插件电容和封闭式电感的8相供电设计在一向不吝用料的玩家国度主板上已是司空见惯,为了保证系统在超频状态下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Striker Ⅱ Formula还提供了独立的两相内存供电。整块主板板面布局有条不紊,走线和元件安置干净利落,功能模块也是一应俱全。当然,作为玩家国度产品的标志性设计,背光按键式的BIOS清空按钮和开关机按钮、智能控制CPU供电模块的EPU芯片和用于指示CPU、南北桥和内存超频电压强度的LED指示灯等同样在这款主板上得到了继承。
  ASUS Striker Ⅱ Formula的附件盒中提供了丰富的主板配件,其中包括用于PCIE 1X接口的SupremeFX Ⅱ独立声卡、显示系统Debug状态的独立LCD显示屏,方便用户连接机箱连线的Q-Connector模块以及协助CPU供电模块散热的静音风扇等。这些配件进一步体现了ASUS StrikerⅡ Formula的高端产品价值,并最大限度发挥它在功能设计和性能水平上的实力。不过,我们也发现配件盒中并未提供3路SLI专用的SLI桥接器,而只提供了普通的双路SLI桥接器。考虑到目前3路SLI的驱动程序也不尽完善,无法将三卡互联的性能优势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这款主板对于高端游戏用户的价值还有待被进一步发掘。
其他文献
“少花钱,多办事”,这几乎是所有个人或小型企业在选购外设产品时所遵循的不二法则,也正是因此多功能一体机已经成为了很多预算有限用户的首选产品。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不少喷墨一体机的购买成本已达到了十分合理的价位区间。不过,当你知道如今只需要花费不到900元就能够买到一台彩色多功能一体机(具备打印、扫描和复印三项主要功能)时,相信你依然会感到一些意外,而来自爱普生的Stylus CX5500则正是这样一
期刊
斯巴达克黑潮BA-260    这款主板基于AMID 790GX+SB750芯片组搭配,采用ATX标准板型,五相供电模块搭配固态电容和封闭式电感,处理器供电部分和南北桥芯片组均分别搭配了独立散热片。这款主板提供4条DIMM插槽,其中两条DDR2插槽支持最大4GB DDR2-800内存,两条DDR3插槽支持最大4GB DDR3-1066内存,CPU插座为AM2规格。由于AMD处理器使用集成内存控制器
期刊
凭借宽阔的屏幕、高分辨率,22英寸宽屏LCD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三星最近推出了22英寸新品2253BW,我们发现它通过一些细微之处的改善提高让使用者获得了更好的使用感受。  2253BW的外观采用了时下流行的黑色烤漆风格,而底部边框的透明有机玻璃装饰条更增添了时尚感,内藏的电源指示灯在有机玻璃中扩散形成的蓝色光晕很是漂亮。2253BW的操作按键都隐藏在了这个装饰条后面的边框下端面上,黑色的按键名称
期刊
前不久,我们刚刚完成宽屏商务投影机专题评测。虽然参测的产品不算多,但是投影机宽屏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桌面电脑的显示器都已经宽屏化,投影机不会等多久了。这不,我们刚刚收到了来自富可视(InFocus)的In65W,它是一款可以满足高端商务和教育需求的宽屏投影机。  In65W和我们曾经测试过的In系列产品外形一脉相承,你可以一眼认出这是富可视的产品,但是从外观上看可猜不到它有一
期刊
LG的显示器产品在工艺设计上总是能给人新鲜感和美的享受,L1960TR也是这样一款产品,其倒锥型的机身底边与正锥形的底座相呼应,配合镜面漆的光泽,把钻石的尊贵气质带给了用户。  LG L1960TR是一款19英寸普屏产品,分辨率为1280×1024,灰阶响应时间为2ms,而且通过了TCO’03认证。主流的DVI数字和模拟双接口设计,可以同时连接两台主机,单独的信号源切换按键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其菜单
期刊
佳能LV-7365是一台定位于五十人左右中型房间、教室的商教两用投影机。它采用3片LCD技术,分辨率为1024×768。它的重量为3.27公斤,随机附送了便携包,偶尔应付外出演示的需要也问题不大。  LV-7365的镜头广角性能不错,不用太远的距离就能投射出大尺寸的画面。它具备墙面颜色校正功能,将画面直接投射到黑板或者带有颜色的墙面上也不用担心画面颜色会发生变化。另外,它还支持自动垂直梯形校正功能
期刊
飞利浦的显示器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性能出色,但在外观等方面较为偏重商务风格,对家庭用户来讲不够时尚。不过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这款22英寸宽屏产品220XW8却不是这样,它不但在性能上保持了飞利浦一贯的出色品质,而且外观同样出众,易用性也非常好,十分适合家庭用户使用。  220XW8采用了时尚感十足的黑色钢琴漆边框加镜面屏的设计,显得非常优雅、华丽。不过在使用中要尽量避免有强光正对屏幕以防止反光现象的发生
期刊
在Vista发布后不久,服务器平台也终于迎来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64位计算、虚拟化已经逐步在服务器硬件平台成为主流,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WindowsServer 2003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新平台的所有特性。对于习惯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即将到来的WindowsServer 2008将是双核、四核服务器平台最好的伙伴。  从Windows NT、Wi
期刊
经过两年的市场历练,华硕玩家国度系列主板产品已经在高端用户群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品牌地位。作为一名硬件编辑,我十分佩服华硕的RD工程师们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想象力,同时也十分庆幸——如此昂贵的主板,还好不用我自己掏钱买来测试。相信大多数用户与我持有一样的观点:华硕玩家国度主板在设计和做工方面的确非常上乘,但豪华的配置造成的高昂价格,决定了它所针对的用户群过于狭窄。那么,对于那些预算有限、对主板扩展
期刊
两个月前,《个人电脑》曾为大家介绍过去年年底发布的AMD Spider平台的一些情况。作为业界首个集中央处理器、主板芯片组和独立3D显示核心于一体、且三大核心部件均由同一个芯片组厂商提供的桌面计算平台,AMD Spider平台的出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了移动计算领域的英特尔迅驰平台。尽管这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正面交锋(移动平台与桌面平台之间并没有可比性),但在长期价格战后,AMD终于在技术领域上向英特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