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有幸听了两节“燃烧与灭火”的同课异构公开课,其中一位老师在设计“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时,是这样设计的:取质量相等的红磷、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试管口分别套上气球,再将这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温度约为80℃的水中,观察现象.实验中,当白磷在试管中燃烧起来时,我听到学生发出了“哇”、“咦”的惊叹声……我不禁想到以前也有教师设计了这个实验,用多媒体播放,当时学生反应平常,一点也不激动.同样的实验,为何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而且现象清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今年用了,存在电脑里,以后每年都可以拿来播放,与做演示实验相比省事多了,可以说一劳永逸.而演示实验在课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准备,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药品,实验时还有可能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课后还要洗涤、归还仪器,这些工作很烦琐.有些教师觉得麻烦,演示实验就能省则省,或干脆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多媒体播放实验真的能代替演示实验吗?不能,那节公开课就是最好的证明.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学生看得多了,就感觉在看电视,失去了新鲜感,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难以集中精力.而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一、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根源,是思维的动力.演示实验能体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绪言课上,教师可以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自制葡萄酒”,“巧点蜡烛”,等等.学生看了老师做的一个个演示实验,觉得新奇有趣,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演示实验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试剂方面出现较大错误,教师首先进行部分实验演示,并在演示中讲清要领,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其次,实验操作程序必须规范化.实验装置的组装应严格按照“三先三后”的顺序,(既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物品放置井然有序,保持台面整洁,这些都对学生都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化学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熟练、规范、现象明显准确,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的形成.
三、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在做“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我都让学生摸一下试管,感觉该反应是放热的)、“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启发他们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和归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五、演示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华盛顿少儿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同样的实验,教师做与学生做的效果不同.教师会做,学生并不奇怪,如果换成学生做,其他学生就感到惊奇,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实验中蕴涵的知识也变得更加亲切,学生能积极地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而且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实验“事故”,通过这些“事故”可以强化学生的防范危险意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成功的演示实验是展现化学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绝不能让多媒体播放实验取代演示实验.
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而且现象清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今年用了,存在电脑里,以后每年都可以拿来播放,与做演示实验相比省事多了,可以说一劳永逸.而演示实验在课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准备,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药品,实验时还有可能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课后还要洗涤、归还仪器,这些工作很烦琐.有些教师觉得麻烦,演示实验就能省则省,或干脆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多媒体播放实验真的能代替演示实验吗?不能,那节公开课就是最好的证明.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学生看得多了,就感觉在看电视,失去了新鲜感,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难以集中精力.而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一、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根源,是思维的动力.演示实验能体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绪言课上,教师可以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自制葡萄酒”,“巧点蜡烛”,等等.学生看了老师做的一个个演示实验,觉得新奇有趣,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演示实验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试剂方面出现较大错误,教师首先进行部分实验演示,并在演示中讲清要领,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其次,实验操作程序必须规范化.实验装置的组装应严格按照“三先三后”的顺序,(既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物品放置井然有序,保持台面整洁,这些都对学生都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化学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熟练、规范、现象明显准确,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的形成.
三、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在做“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我都让学生摸一下试管,感觉该反应是放热的)、“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启发他们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和归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五、演示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华盛顿少儿博物馆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同样的实验,教师做与学生做的效果不同.教师会做,学生并不奇怪,如果换成学生做,其他学生就感到惊奇,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实验中蕴涵的知识也变得更加亲切,学生能积极地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而且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演示实验能增强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实验“事故”,通过这些“事故”可以强化学生的防范危险意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成功的演示实验是展现化学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绝不能让多媒体播放实验取代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