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卡通动画这一近代出现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与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其独特而形象的艺术特色及其娱乐性的本质息息相关,本文着重探讨卡通动画的技术、艺术与“娱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卡通动画 娱术
动画的英文是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那么动画的灵魂源自于艺术。然而若想完美呈现出艺术灵魂的魅力,则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技术。但仅仅是技术与艺术是不够的,动画片之所以被大众喜爱,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求,这种“娱乐大众之术”笔者估且称之为“娱术”。本文就技术、艺术与“娱术”之间的关系做出简单的探究和思考。
一卡通动画的技术
(一)动画技术概述
动画片的制作离不开技术,动画片技术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可以看出动画这一产业的发展历史。早在1962年的法国考古学者普度欧马(Prudhommeau的研究报告就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就画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些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最早证据。
被公认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是在1906年由美国的J.S.勃拉克顿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短片,将逐格拍摄的影片通过连续的方式放映出来,让人看到了会动的画面。因此可以说传统动画的技术绝大多数是摄影技术的延伸。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的出现,将动画的制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技术铸造出动画的躯壳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卡通动画的制作对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即使是传统形式的动画,在制作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等新技术。1994年迪斯尼公司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一部动画长片《狮子王》就是很好的例子。十多年来,美国生产的《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冰河世纪》(Ice Age)等片,不但都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还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动画产业的新主流。
一部动画的基础是技术,无论有多么理想的剧本,没有技术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话。我们通过对技术的不断探索,不断的去完善它、不断的用更多更新的技术塑造出一副完美的身体。
二、卡通动画的艺术
(一)动画艺术概述
动画艺术与一般电影艺术有着共性。它们的的共性是都属于视听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同时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起来,如“蒙太奇”表现手法,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通过画面合成剪辑等构思组接起来。它们也有区别,动画艺术主要是通过特有的夸张和渲染,更多的展现梦幻世界。因此动画需要艺术性思维。
当然,动画艺术也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首先它具有假定性,其中分为两点:1.技术上的假定性,如利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例如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这里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大面积的留白,虚实等表现了一种意境下的三维场景。这种场景是非现实、非时间的创造。2.思想上的假定性。这是来源于制作团队的想象力,如梦工厂2000年出品的动画大片《小鸡快跑》,作者把动物拟人化,包括动作、表情、造型、情节设计等多种因素。
其次,动画片具有制作性。这种制作性更多的是体现在“粘土动画、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等具有实体动画角色的动画制作上。例如国产经典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从人物角色到场景道具,无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的。
其三,动画片具有综合性。大部分的动画片中都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美术、音乐、文学等等。
最后,动画片具有抽象性。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种视觉艺术能像动画一样允许作者无比自由的表达创意和思想。无论是角色造型,抑或是情节设计。这种思想的天马行空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抽象。
(二)艺术为动画注入灵魂
因此如果说科学技术为动画塑造了一个躯体,那么艺术就为动画注入了灵魂。动画失去了艺术性,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躯壳。任何一部成功的动画片都具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是使动画真正的“动”了起来,使作用于其上的种种技术“使得其所”。
三、卡通动画的“娱术”
(一)产业化的动画
然而一部动画片单单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雅艺术性,就能说它是一部优秀的成功的动画片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今时代,动画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发展,更是整个产业的扩张。如何实现动画的产业化,动画片如何能够盈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在日本有动画的分级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减小了管理成本、削弱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受众,扩大了影响。从而使不论什么年龄、阶层都有可以欣赏的动画片。然后再扩展动画周边产业,例如手办、玩偶、模型等等。但是这种模式要有前提,那就是要娱乐大众,多设计增加娱乐元素,从而使人们喜欢看,爱看。国产动画片中唯一一个做得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应该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无论是从角色形象到剧情设计都饱含娱乐要素。由此笔者认为动画不应该成为说教的工具,而应该更多的提供娱乐,在娱乐里宣扬正义、善良等全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动画的使命——“娱术”
无论中外,大众所热衷的娱乐一定与和搞笑相关。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动画影视作品中,一定安排一个贯穿始终的搞笑人物。如《怪物史莱克》的驴子;《花木兰》中的蟋蟀;《狮子王》中的乌鸦;《冰河世纪》中的松鼠,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身上无不体现出创作者的娱乐精神。同样,我们提到的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幽默与搞笑。似乎幽默成为了动画片的一种特有的时尚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幽默与搞笑为代表的娱乐精神已经成为了动画的使命。
总之,动画作为新兴的电影产业的一部分,逐渐得到了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发展、艺术上的自我提高。“娱术”也应融入其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现今的动画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因为它不单单是少年儿童的教育工具,更是全民的娱乐形式。
参考文献
[1]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卡通动画 娱术
动画的英文是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那么动画的灵魂源自于艺术。然而若想完美呈现出艺术灵魂的魅力,则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技术。但仅仅是技术与艺术是不够的,动画片之所以被大众喜爱,是因为它的娱乐性,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求,这种“娱乐大众之术”笔者估且称之为“娱术”。本文就技术、艺术与“娱术”之间的关系做出简单的探究和思考。
一卡通动画的技术
(一)动画技术概述
动画片的制作离不开技术,动画片技术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可以看出动画这一产业的发展历史。早在1962年的法国考古学者普度欧马(Prudhommeau的研究报告就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就画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些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最早证据。
被公认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是在1906年由美国的J.S.勃拉克顿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短片,将逐格拍摄的影片通过连续的方式放映出来,让人看到了会动的画面。因此可以说传统动画的技术绝大多数是摄影技术的延伸。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的出现,将动画的制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技术铸造出动画的躯壳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卡通动画的制作对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即使是传统形式的动画,在制作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等新技术。1994年迪斯尼公司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一部动画长片《狮子王》就是很好的例子。十多年来,美国生产的《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冰河世纪》(Ice Age)等片,不但都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还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动画产业的新主流。
一部动画的基础是技术,无论有多么理想的剧本,没有技术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话。我们通过对技术的不断探索,不断的去完善它、不断的用更多更新的技术塑造出一副完美的身体。
二、卡通动画的艺术
(一)动画艺术概述
动画艺术与一般电影艺术有着共性。它们的的共性是都属于视听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同时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起来,如“蒙太奇”表现手法,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通过画面合成剪辑等构思组接起来。它们也有区别,动画艺术主要是通过特有的夸张和渲染,更多的展现梦幻世界。因此动画需要艺术性思维。
当然,动画艺术也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首先它具有假定性,其中分为两点:1.技术上的假定性,如利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例如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这里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大面积的留白,虚实等表现了一种意境下的三维场景。这种场景是非现实、非时间的创造。2.思想上的假定性。这是来源于制作团队的想象力,如梦工厂2000年出品的动画大片《小鸡快跑》,作者把动物拟人化,包括动作、表情、造型、情节设计等多种因素。
其次,动画片具有制作性。这种制作性更多的是体现在“粘土动画、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等具有实体动画角色的动画制作上。例如国产经典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从人物角色到场景道具,无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的。
其三,动画片具有综合性。大部分的动画片中都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美术、音乐、文学等等。
最后,动画片具有抽象性。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种视觉艺术能像动画一样允许作者无比自由的表达创意和思想。无论是角色造型,抑或是情节设计。这种思想的天马行空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抽象。
(二)艺术为动画注入灵魂
因此如果说科学技术为动画塑造了一个躯体,那么艺术就为动画注入了灵魂。动画失去了艺术性,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躯壳。任何一部成功的动画片都具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是使动画真正的“动”了起来,使作用于其上的种种技术“使得其所”。
三、卡通动画的“娱术”
(一)产业化的动画
然而一部动画片单单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雅艺术性,就能说它是一部优秀的成功的动画片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今时代,动画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发展,更是整个产业的扩张。如何实现动画的产业化,动画片如何能够盈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在日本有动画的分级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减小了管理成本、削弱了不良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受众,扩大了影响。从而使不论什么年龄、阶层都有可以欣赏的动画片。然后再扩展动画周边产业,例如手办、玩偶、模型等等。但是这种模式要有前提,那就是要娱乐大众,多设计增加娱乐元素,从而使人们喜欢看,爱看。国产动画片中唯一一个做得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应该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无论是从角色形象到剧情设计都饱含娱乐要素。由此笔者认为动画不应该成为说教的工具,而应该更多的提供娱乐,在娱乐里宣扬正义、善良等全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动画的使命——“娱术”
无论中外,大众所热衷的娱乐一定与和搞笑相关。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动画影视作品中,一定安排一个贯穿始终的搞笑人物。如《怪物史莱克》的驴子;《花木兰》中的蟋蟀;《狮子王》中的乌鸦;《冰河世纪》中的松鼠,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身上无不体现出创作者的娱乐精神。同样,我们提到的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幽默与搞笑。似乎幽默成为了动画片的一种特有的时尚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幽默与搞笑为代表的娱乐精神已经成为了动画的使命。
总之,动画作为新兴的电影产业的一部分,逐渐得到了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发展、艺术上的自我提高。“娱术”也应融入其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现今的动画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因为它不单单是少年儿童的教育工具,更是全民的娱乐形式。
参考文献
[1]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