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减轻术后炎性反应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在腹外疝修补术中减轻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建立18只家兔腹外切口疝模型,分为3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生物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为聚丙烯补片,空白组为单纯缝合;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 d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4周后检测局部补片粘连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3组兔术后均未出现死亡及感染等并发症.3组白细胞数术后均升高,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白细胞升高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62±0.367)×109/L<(11.785±0.452)×109/L,P<0.05],与空白组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及对照组TNF-α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实验组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4.33 ±8.17) μg/L< (94.67 ±13.02)μg/L,P<0.05],术后14 d时差异最大[(178.59 ±21.51) μg/L> (88.24±14.57) μg/L> (65.35±17.37) μg/L,P<0.05];3组中IL-1β的表达变化与TNF-α相同.大体标本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由生物补片形成的粘连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5 <17,P<0.05),实验组出现少量异物巨细胞反应.结论 新型生物补片植入后,仍可引起一定的全身及局部炎性反应,但远较传统聚丙烯补片轻,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聚丙烯补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A)抑制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3)中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的基因表达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it-1基因的siR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GH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经siRNA转染24 h后;Pit-1蛋白和Pit-1 mRNA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
目的 观察Scopadulciol(SDC)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腺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裸鼠膀胱癌的体内杀伤作用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生长至直径约为6mm或体积为100 mm3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组为Ad-hTERT-HSV/tk+ GCV+ SDC组:于第1、5、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阴茎勃起功能与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HR与对照组Wistar-Kyoto(WKY)大鼠各10只,14周龄,体质量250~ 300 g.麻醉后颈动脉和海绵体内插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海绵体内压(ICP),利用电刺激海绵体神经,记录ICP/MAP比值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ADMA浓度;免疫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结肠癌肝转移手术标本22例(A组),以结肠癌无肝转移手术标本20例(B组)为对照组.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TAC及CXCR3mRNA的表达:分别收集A和B组肿瘤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进行cDNA合成和PCR
期刊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视神经挤压伤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依托咪酯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析各组荧光金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RGCs再生轴突和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7、14d,依托咪酯治疗组存活RGCs密度[分别为(1825±96)/mm2和(924±6
目的 观察带血供脂肪筋膜瓣填塞对骨桥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3.5mm克氏针损伤兔一侧股骨远端中心骺板,另一侧作正常对照.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骨桥切除+脂肪筋膜瓣填塞);B组(骨桥切除+游离脂肪填塞);C组为(单纯损伤);D组(单纯骨桥切除).20周后,对4组手术侧股骨长度、外翻角与健侧的差值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运用筋膜脂肪瓣填塞骨桥切除后的缺损,可减轻股骨畸形的程度(P<0.0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
根据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
期刊
目的 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核因子(NF)-κB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脑损伤模型,术后1、6、12、24 h及3、7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含水量及NF-κB、IL-1β、IL-6、TNF-α、ICAM-1表达规律.结果 脑含水量6h时稍升高[(79
目的 观察肝癌缺失基因-1(DLC-1)和黏着斑激酶(FAK)对肿瘤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DLC-1表达载体、FAK特异性小发卡RNA(shRNA)载体和FAK-shRNA联合DLC-1表达载体,分别转染OVCAR-3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VCAR-3细胞中DLC-1和p-FAK(Y397)的表达,细胞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