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是国家培养中小学教师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尤其是目前在国家提出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立足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同时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造升级,并将其与课程思政进行系统的有机融合,达到1+1>2的教学和育人效果,结合周口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首先对仪器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同时在课程建设方面无缝嵌入了思政内容,利用思政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思政教学内容中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增强同学们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课程教学中嵌入更多的创新型实验,借助思政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課程思政    融合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同时又面临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目标,如何才能既“立德”,又“树人”,如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师范型人才,对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世纪初期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目前国家之间科技实力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还面临着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像芯片、半导体、高精尖仪器等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些领域涉及的技术都与仪器分析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何将仪器分析课程与国家战略、民族情怀、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做到“三全育人”,成为仪器分析实验思政课程重要的改革任务[2]。
  一、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钩现象严重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化学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的大型仪器较多,仪器分析方法复杂,应用性强,使用范围广泛,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看”,然后写实验报告,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学生无法理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无法真正从思想上理解具体仪器分析方法的含义,学生在实验室看到这么多“国外”牌子的大型仪器和昂贵的价格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惊讶感,还无法理解这些大型仪器背后的含义,尤其是并不理解我们国家目前在大型仪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无法理解为了研制某些大型仪器,老一辈科学家所具有的大无畏的科学献身精神和他们所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无法将学习大型仪器知识与服务国家真正从思想上联系起来,转化为自己学习仪器分析课程的内生动力,长期以来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甚至有时候面临课程理解困难时会产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所以结合目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同时将其与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系统融合,充分发掘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涉及的思政内容,真正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实验思政课程的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效果[3]。
  1.2仪器分析实验传统教学模式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离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僵化的“教”和学生僵化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师德教育提升到较高地地位,大学生尤其是师范专业大学生在专业教学过程的师德教育缺失严重,“科学精神、科学情怀,科学道德”等问题在专业教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另外在长期“重基础,轻专业”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实验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作为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高校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也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出现学生理论较好但是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尤其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不足,同时由于经费问题和大型实验设备缺乏问题较为严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更新较慢,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有些差距,也导致某些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实验思政课程的改革措施
  2.1将思政实例放到线上,搬到实验室,做到课程的全过程育人
  在仪器分析实验思政课程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将传统的线下教育升级为线上线下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整体,达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目的(图1所示)。将与具体的实验项目相关联的实例放到线上,做实验,更要学精神,学课程,更要学品德。例如光谱光学仪器作为仪器分析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重要的仪器分析方法,而作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基础设备的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与光谱光学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付出了其全部心血,最终倒在了其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在光谱仪器分析中植入南仁东先生的光辉事迹,同学们通过在线上学习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图片2),伟大的爱国精神和科学情怀,通过了解南仁东先生淡泊名利,待人诚恳,胸怀全局,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更提升了自己的个人修养,在自己的心中树立了典范,提升了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也达到了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新时代师范生的专业培养目标[4]。
  在实验室中,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涉及的大型仪器较多,而其中大多数仪器均为国外生产的仪器,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感受到更多的是新奇,通过在线上平台植入更多的高新技术视频,例如生产芯片使用的极紫外光刻机、高端半导体、德国布鲁克生产的核磁共振光谱仪等相关内容,让同学们在线下开展实验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新奇感,更是强烈的责任感,如何解决我国目前在高新技术方面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在高新技术上实现突破,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是同学们通过仪器分析实验需要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2开设更多的创新型实验,鼓励同学们走进老师的研究室,开展创新型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属性,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相适应的,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僵硬化教学,开设了更多的创新型实验,例如原子吸收光谱的应用实验中,让同学们直接從学校的排水沟中取水,进行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分析测定,实验更加贴近实际,激发了学生上课学习的兴趣,另外,鼓励同学们走进老师的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上课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仪器的认识和操作,对其实际应用并没有很深的认识,所以通过走进研究室,进行系统的科研锻炼,加深了对仪器分析实验方法的认识,同时通过解决科研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另外在科研训练中,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学生也真正理解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意义[5,6]。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培养化学专业师范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将“线下”教学模式升级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同时将思政内容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科学情怀,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两个一百年.引领前行的时代号召.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09-0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16-12-09.
  [3]基于课程思政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探索,山东化工,2017,47,128-129
  [4]南仁东主要成就和贡献----深切缅怀南仁东先生,中国科学院,2017-09-19。
  [5]胡万群,张万群,邵伟,杨凯平,李维维,孙晴,朱平平,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2021,36(3),2011003.
  [6]楚清脆,田阳,鲜跃仲,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仪器分析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大 学 化 学 2021,36(X),2009071.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学尤其是高校课程教学的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型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正被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课程教育中。本研究旨在探索“一体两面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感悟,提升了教学质量。本研究为深化《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园艺学专业学生的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临近,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发综合化,更加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恰巧弥补了教学硬件上的空缺,教师不再拘泥于固有的以课本发挥的模式,而是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但由于许多教师受限于经验或思想,现阶段的信息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为相
【摘要】 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合理优化人员配置,对其工作行为进行科学规范,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岗位职责。此时,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确保能够对企业各级工作人员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技术影响的主要方向,然后综合探究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策
【摘要】 文章介绍了运用ADS仿真软件对一款国产可变增益放大器M1005在低频段进行了仿真和实际电路设计。通过网络分析仪采集到M1005的S参数信息,在ADS里面利用S参数信息,对其输入和输出阻抗进行匹配和优化仿真。最终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实际电路,使该款可变增益放大器工作在低频段,且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ADS M1005 匹配电路 S参数 回波损耗  在科学和工程实践中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力系统资金入账的形式越來越多样化,这对传统的收费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二次销根系统,以达到提高二次销根的目的。通过规范电力到款业务流程,自动核对营销系统和银行系统的帐务关系,自动进行二次销根,达到准确、及时、高效的银电对帐目标。  【关键词】 资金 二次销根  一、概述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会计学发展迅速
【摘要】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结合推动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以德宏职业学院高职会计实训课程为切入点,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针对会计实训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立足于企业需求、重新定位会计实训教学目标,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重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实施流程和强化校企合作等措施,为全面实现会计实训信息化教学创造条件。  【关键词】 会计实训 信息化 教学模式 研究  引言:  互联网
【摘要】 为了适应传感检测学科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更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开展了传感检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成绩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进而满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感检测 虚拟实验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
【摘要】 在“互联网+产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电力企业之中,在保护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提高电力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病毒、垃圾信息、外部侵害等安全威胁带进了信息网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者关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弥补安全漏洞。本文将结合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情况,分析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
【摘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呈现出越来越普及的状态,这不仅意味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意味着课程教学的整体状态和技术先进性得到了提升,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基于“课程思政”要求下的教学改革工作,意在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研究分析可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背景的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良好的思政教育认知基础,并且掌握
【摘要】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手段进行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不同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程度不一样,强调教师对课件制作的相关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整合学生的情况展开,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善于总结,更好的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有效使用 整合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发布,开启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