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对食管癌放疗增敏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AG1024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AG1024(10μmol/L)加入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后48 h,与单放组细胞同时置于6 MV-X射线下照射0、1、2、4、6、8 Gy,细胞克隆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R下游蛋白表达。

结果

加入AG1024后,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较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6.1)%比(13.4±4.8)%,P< 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表达下降。

结论

IGF-1R抑制剂AG1024能增加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的放射敏感性,而促进细胞凋亡,下调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路径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我院7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3~ T4a期患者,其中34例患者直接行膀胱全切术,其余40例不愿直接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髂内动脉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化疗后膀胱镜活检,11例稳定或进展患者行膀胱全切,24例降级至T0~ T1期的患者继续接受3个疗程吉西他滨与顺铂全身化疗,之后进行经尿道电切,5例降级至T2~ T3期的患者接
目的观察抑制胃癌细胞中亲环素A(CypA)表达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并探讨CypA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p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合成针对CypA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eal-time PCR和We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尿源性脓毒血症家兔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组(US组)。采用肾盂内高压法制备家兔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 h检测血白细胞计数、肾功能、早期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肾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结果与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4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4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lusterin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 7%和87. 5%,前列腺癌组织中Clust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Clusterin阳性表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2(CCNG2)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CNG2和RCAS1在57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CNG2大肠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5.61%(26/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率(89.47%,5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比较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单极及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共为15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纤颤的患者术中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术,其中应用单极射频消融79例(单极组),双极射频消融72例(双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资料,术后随访3~ 6年,获得患者术后即刻、出院时、3、6个月、1年及随后每年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
目的观察下调胶质瘤细胞株LN229中微丝相关蛋白1L2(AFAP1L2)的表达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LN2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和AFAP1L2 siRNA转染组进行细胞培养,细胞转染siRNA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FAP1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L,n= 16)行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及生理盐水术前灌胃7 d;阿司匹林处理组(ASA,n= 16)于MCAO前7 d开始经胃管给予阿司匹林30 mg/(kg· d);另设立假手术组(Sham,n= 8)。脑缺血90 min后恢复血流,于MCAO后24 h处死大鼠,测定上述3组脑组
期刊
目的探讨低毫安电化学疗法(ECT)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阿霉素(ADR)细胞诱导凋亡及逆转多药耐药(MDR)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化学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6 h和24 h,用噻唑蓝(MTT)法、膜联蛋白V(Annexin V)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T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变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ADR的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Wester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