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q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核评价三方面实践食品添加剂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考试内容减少理论题目,增加无标准答案试题和开放性试题;考试方式上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期中撰写综述文章,期末实行实践+理论考试方式;考核评价增加过程性学习占比.初步实践改革后,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评更为科学、公正,另一方面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高职大规模扩招后所面临的复杂的教学工作,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思路以及”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较好.
分析了”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1+X”证书与”双证书”制度的关系和”1+X”证书推行的意义,介绍了”1+X”证书制度下,以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标准为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重组与实训任务重构,提出以理论支撑课程内容为辅,以主体实践课程内容为主的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途径,并指出标准对接及考核评价对职业能力素养的影响.
基于”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以及成本因素和贸易因素双重因素,国内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抓住这一现状,认识到纺织服装类高职教育”走出去”办学的必要性,针对越南纺织服装类高职教育现状引发的后果,与天虹纺织集团(越南)合作办学,校企资源共享共用,实施订单式培养越南籍留学生;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创新发展,共建海外纺织服装学院;面向国际,合作推进纺织服装类专业国际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共同”走出去”,提供了优秀的实践范本.
德育工作是五年制高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特点鲜明,优缺点明显,作为初任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因此需在实践中对常见问题做理性分析,并精准施策:班主任要主动融入学生中,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练好”读心术”,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注重生活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塑造正能量;多点巧联动,关注时事热点并转化成德育案例,注重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从而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亦师亦友、相互信任、良性互动前提下”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工作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推动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更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医疗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护理专业教育进行深入改革,关注护理专业教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没有帮助学生理清学科之间的关联,无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从而限制了学生对疾病与机体整体思维的认识,因此需要加强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才的需求上越来越严格,各个行业都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内部管理和发展上的改革,这就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研究.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在教学上也由理论向技术转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出台的”1+X”政策很好地推动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证书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网店运营推广证书为例,从”1+X”证书制度课程改革论述、课程革新主要内容、课程革新目标、促进课程革新的策略几个方面来开展对此项政策的阐述.
通过对2020年广东省首届健身健美锦标赛高校运动员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对广东省高校健身健美运动发展对策提出几点思考:重点发展健身先生、健身小姐和男女健身模特项目,突破男子古典健美项目,提升男子传统健美项目,加强科学训练与指导,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健身健美运动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得力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倾斜,职业教育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毫无疑问,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也就至关重要.
就业稳定性是衡量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东部某省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个体情况、专业匹配、综合测评成绩和就业教育是影响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施策促进高质量就业、全面提升专业认同、推动劳动教育、丰富就业指导方式等提升高职工科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为高职工科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