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如何跨好“门槛”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不跨“门槛”,思路偏离轨道,是中考作文的又一误区。中考作文设题降低“门槛”是发展趋势,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无视“门槛”,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方面常见的失误是:
  1.误解概念。例如“风景线”理应指美好、高雅、感人的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但有位考生竟然把唐家山堰塞湖航拍图当作“一道风景线”细加描画,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凶险事物当作“风景线”,实在是匪夷所思。
  2.忽略限制。明明是“一道风景线”,有人偏写三道;明明是《这一天,让我铭记》(南充市),有人偏写几天;明明是《滴水之恩》(福州市),有人却偏偏写舍身救人的大恩大德,等等。
  3.不看虚词。前两年作文命题出现“最”“也”“又”“其实”“更”等词较多,如《其实门开着》《这也是风景》《最美丽的____》《也是一种享受》《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____,我的最爱》等,不少考生不知“虚词不‘虚’”的道理,吃了亏,今年此类失误仍然较多。例如淄博市作文题为《____其实很快乐》,不少考生把“其实”一词看成可有可无,实际上写成了《这事很快乐》之类的文章,例如下列情节:参加演讲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大家都很快乐。看后人们自然要问:你在训练过程中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显示,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何“其实”之有?今年无锡市考《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副词“最”和代词“你”规定了所写人物只能是现实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有的考生却写了历史人物,或是写了“群体”。
  上述失误提醒我们,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把题目中的文字一个个地“扫描”过去,明确其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磨刀不误砍柴工”,为此花几分钟是值得的。
  [升格示例](2008年无锡市全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加“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您,我亲爱的母亲[加“,依靠的不是您的金钱与物质,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
  您常说我长大了,要自立自强,万不可做“啃老族”、“月光族”,一辈子依靠爸妈。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不屑地昂起头,撇撇嘴,骄傲地说:“我才不靠你们呢!”而心里却总是一阵阵不舒服,是心口不一的感觉。[本段全部删去]
  小时候,您踩着脚踏车带我上幼儿园,您爱教我背唐诗,《静夜思》便是那时学会的。犹记得您将我抱下车,听完我背诗。温柔满足的目光便落在我的身上,如网般将我围裹,无知的我尚不明白目光里透着赞赏与鼓励,只觉得像得到了最爱的糖果,会高兴激动一整天,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上小学。您拿起筷子第一次打了我。从小到大,只此一回,我记忆犹新:“出去打两瓶开水,妈妈给你泡茶喝!”为了奶茶我飞一般打来开水,谁知您却泡了杯难喝的绿茶,我一肚子委屈、愤怒,全都迁怒于刚打来的水,“哗啦啦”一下倒进了下水道。您紧握着一根筷子,拉着我的手,一下一下抽打,我的手心泛起条条红痕。“叫你脾气臭,叫你任性,就是要教训你!”一顿痛打,一场痛哭,终于收敛了我的任性脾气。
  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您,我亲爱的奶奶。[本段全部删去]
  还记得吗?以前在学校,有再多的烦恼,只要在家门口驻足,闻闻令人垂涎的饭菜香,就什么都忘了。我总是冲进家门,甩下书包,冲你喊上一声:“奶奶,我回来!”我清楚地记得。厨房里,轰隆的抽油烟机下,你回过头来看我。笑呵呵她把我推出厨房,那滑腻的触感,至今还留在我的皮肤上。
  还记得吗?虚弱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每次都让你认真点,仔细点,怎么又只考这么点啊?”每当妈妈的责备声响起,只要我听到你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我就不再害怕了。推开房门,你紧蹙着眉教训妈妈:“孩子都巴经说她尽力了,再说她已经这么优秀了,上升的空间是很小的嘛……”一句话化解矛盾,润物无声。
  无论飞鸟何去何从。无论果实是否落她,蓝天白云下,人生道路中,亲爱的妈妈和奶奶,她们永远是我最想依靠的人!
  [上面斜体部分改写为:“上初中。竞选班干部,自幼做惯了班长的我没选上,心中有丝丝失落,再加上一些话语的催化,好强的我军训第二天回家便泪流满面。了解我的您猜到其中原因,生气地对我说:“不当就不当,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就拿成绩去争回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班长需要过硬的成绩,不服输的我在连考三次第一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职位。
  我怕是离不开您了,母亲。您的目光赐予我勇气、动力;您的“体罚”教会我乖巧、收敛;您的话语带给我警醒、方向。
  无论飞鸟何去何从,无论果实是否落地,蓝天白云下,人生道路中,我最想依靠的就是您——母亲!”]
  
  评析
  
  文章选材真实生动,有生活气息,所写事件能体现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力,突出题目中“最想依靠”的缘由。主要失误是写了妈妈和奶奶两个人,尽管对奶奶的描写真实感人,但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判为三类卷。修改的方法是“忍痛割爱”,删去一人,专写妈妈或奶奶。如能增加场面描写和点题文字更好。
  升格文有两大改动,一是集中笔墨写妈妈,以“依靠的不是您的金钱与物质,是您的目光,您的举止,您的话语”这一句话为线索,分3层进行叙写。完全符合题目要求;二是结尾处增加了点题文字,由“您的……”开头的排比句抒发真情,升华主题,给人启示。升格文可进入一类卷。
其他文献
弥漫全球的新冠疫情,封闭限行的隔离措施,给了我一个岁月静好的读书机会。写于约四百年前的《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英国玄学派大诗人约翰·多恩的文笔虽艰涩生僻、深邃隐晦,但仍让今人阅读时感受到罹染瘟疫、深陷病痛中作者的思考、自勉和祈祷。美国资深医生杰里米·布朗的《致命流感:百年治療史》,给世人揭开了1918大流感那段比“一战”更残酷、死亡人数有史以来最多的全球性瘟疫的面纱。而让我读之尤其悦目
读完巴金的《家》,一种压抑的心情、愤懑的情绪压迫着我的神经。  这是一个封建制度腐蚀下的大家庭。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有着不可避免的家庭纷争、勾心斗角、压迫与不公。然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抉择铸就了不同的命运。  可以说,故事中的觉新始终是个让人同情又恨得咬牙的角色。父亲去世后,他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努力撑起这个家,于是,他的青春被剥夺,他必须要面对大家族里的尔虞我诈。“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箭便开始
语言  有三个标准估量语言的生命力。首先是持续的科学、思想和哲学的创造,其次是激动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涌现,然后是日常交流的應用普及程度。能够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的语言无疑是蓬勃扩展中的语言,反过来则是衰落的语言。语言的衰落是如何发生的呢?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当然是从科学、思想和哲学的创造力的枯竭开始的,从出色的文学创作的枯竭开始的。科学、思想、哲学和文学都是用语言表述的,这些藏在语言里面的文化
一  1941年8月,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上海仍处于“孤岛”时期,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藏版”之名印行《孤本元明杂剧》,初版四百部,除馆方“坚持勿售”之手工纸本五十部外,其他机制纸本三百五十部于数月内即销售一空。  《孤本元明杂剧》依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校订而成,“择其久未行世者,刻本六种,钞本一百三十八种,一律以聚珍铅字排印”。自1938年郑振铎于坊间书肆发现沉埋已久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
时常在《世界日报》副刊上读到王士跃的散文,这本名为《生命的浪漫与质感》集子中收入了三十八篇散文。散文大家梁实秋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作者从个人生活或人生经验出发,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琐事,抒发人生理趣。有时谈人物,写风俗,记故园旧事,或笑或恼,依然不失书生气度,
一、一篇读书札记引发的争议  1933年1月,任教于无锡国传的钱基博开始在《青鹤》杂志连载读书札记《后东塾读书杂志》,仿清人陈澧“东塾”之说,名其斋曰“后东塾”。其时,他刚回到无锡半年左右,被聘为上海《青鹤》杂志的特约撰述。关于这份读书札记,他自作解题云:“发微抉奥,不屑屑于考证,观其会通,究其流别。”其中第一篇,即为论“范当世范伯子文集十二卷”一文。文中涉及对范氏诗文的批评,在当时的旧式文人圈子
有的女生每逢月经要来时,两腿膝关节就会疼痛,如遇上体育课,疼痛更是厉害,还伴有腹胀感觉。而等到月经干净后,这些现象又会渐渐地消失。遇到此类情况的女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怪病,又不好意思上医院看医生,心里既紧张又害怕。  其实,这些女孩子患的是经期关节痛。这是月经期比较常见的“相伴症”,其发病特点是:患者在经期前一周左右出现关节痛,以膝关节为多见,走路或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关节可有轻度肿胀。关节痛多
公共卫生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既是近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时下学术界的重要关切。公共卫生涉及面很广,现今公共卫生史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文化史、医疗史、城市史的视角,而对公共卫生制度本身的研究较为缺乏。公共卫生是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范畴,所以较早有关公共卫生史的研究多是从医学角度入手。以往的研究或关注公共卫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或关注一些具体卫生问题、疾病防治以及各地公共卫生体系的创建,侧重分
“阳光照耀在屋子上,就像一只艺术花瓶上的金色油漆,四处的斑驳阴影只是增强了光线的力量。在一大片沉闷的树林后面,巴特華斯和拉金家的侧墙赫然在目;只有海珀家的房子完全暴露在阳光里,以一种心平气和的冷静态度整日面对着尘土飞扬的街道。这里是佐治亚州最南端的塔里腾市,时间是九月里的一天下午。”  这是短篇小说《冰宫》的开头,美国南部映入眼帘。《冰宫》是一篇写给南方的小说,主人公莎莉·卡罗尔·海珀出生于佐治亚
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两大学术流派之一,共同构成了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复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王阳明更是集思想与事功于一身,被视为真“三不朽”之人,与儒家创派祖师孔子并称“两个半人”之一。再不济,也有孔(孔丘)孟(孟轲)朱(朱熹)王(王阳明)“四圣人”之誉。可是,无论后世给予王阳明或阳明心学的评价有多高,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却是:阳明心学从来没有成为官方学说!何以如此?一、不可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