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细胞及动物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致盲性疾病,是研究线粒体异常的经典疾病模型,其主要突变位点为m11778G.A、m.3460G.A和m.14484T.C. LHON细胞模型主要通过淋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杂种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产生,LHON动物模型主要通过鱼藤酮和ND4突变体诱导小鼠产生。尽管对于LHON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不错成果,但构建理想的实验模型仍存在较多困难,严重限制了对LHON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探索。详尽了解现有模型在LHON中的应用及特征,有助于完善实验设计和构建新模型。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调查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饮食及血糖管理状况,评价结构化教育对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血糖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从参与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登记的成人T1DM患者中,纳入120例截至2019年12月已完整连续随访满5年的患者进行调查。对纳入患者进行最近3个月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ASCVD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并被列为可纠正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传统的血脂指标被视为ASCVD血脂干预的首要靶标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随机对照和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将LDL-C水平控制在当今指南的理想范围内仍存在心血管残余风险。据此,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尚存新的血脂指标亦与心血管残余风险相关。
初步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预防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双导丝技术联合胰管支架,对照组采用传统胆管选择性插管,对比分析两组插管时
2014年《中华眼科杂志》发布了第1版《中国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时隔7年,视神经炎治疗方面积累了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迫切需要更新共识或制定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联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依据循证指南制定的方法和步骤,制定了第1部《中国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循证指南(2021年)》,以期提高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临床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母系遗传性线粒体遗传病,以双眼无痛性视力丧失为主要表现,患者视力预后一般较差。近年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提供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人们对LHON的认识,其干预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深入了解LHON自然病程及治疗后OCT和OCTA下的视网膜、脉络膜结构改变,对揭示其发病机制、预测发病时间、鉴别诊断、治疗效果随访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视神经疾病,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相对清楚。随着艾地苯醌等新型药物的产生以及基因治疗LHON的可能性,为患者复明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国内尚未普遍开展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将LHON误诊为视神经炎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如何对LHON进行及时的鉴别和正确的诊断,对于我国眼科医生来说,尚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外,在治疗方面,LHON发病前期(基因
海波先生的小说和随笔读了不少,诗真没有读过。突然有一天,他在朋友圈开始发以“即兴怀乡”为题的文字,粗看类似打油,细看韵味十足,再看魅力四射。“即兴怀乡”系列仿佛藏在深山的农家女子,以其质朴自然、清秀内敛,一下子就抓住我的眼睛,越看越耐看,越耐看越觉得厚重朴实有余,灵巧细腻到位,以至于每天一节读得不过瘾,愈发期待次日更新的内容。忽一日,这个系列定名为《万韵怀乡》,近万行,全文在《延安文学》202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