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对话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成功与否,与教师有无把握对话的心理机制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善于运用对话的心理机制,发挥心理机制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能有效优化对话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对话必须实施真正的民主,要在角色置换上动脑筋。
  民主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要在对话中真正实施民主,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甘当自己学生的“学生”,引导学生“将心比心”,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角色置换。
  心理学研究发现,“角色置换”的作用是很大的。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在对话教学中,依据文本特点,运用师生角色置换的心理机制,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充分释放,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话”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
  如教学《太阳》这篇内容比较浅显的说明文时,课前,我尝试让学生做“老师”。教师首先提供一些常用的教学资料,然后,让同学们分工合作,找图片、查资料、做教具、写“教案”,最后,推荐其中一人上课。正式上课时,我坐在学生座位上,当起“学生”。“小老师”王杰上场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太阳》一课,谁想知道太阳有哪些特点?”王杰的声音响亮,教态从容。课堂上小手如林。接着“小老师”根据同学的需要,讲起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台上的“小老师”绘声绘色,台下的同学兴致勃勃、热情高涨。质疑问难时,有个同学似乎想难倒“小老师”:“太阳的年龄是多少?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的保护神是谁?”“小老师”终于遇到了“拦路虎”,但她狡黠地一笑,矛头指向了我:“袁老师,请您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在我课前查阅了许多有关太阳的资料,我胸有成竹地说:“我在网上查到,通过核子宇宙年代学测定,太阳的年龄大约为50亿年。另外,在希腊神话中,太阳的保护神是阿波罗。”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看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表达方法的火候已到,就顺势说:“我也来考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吗?”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可不是单纯的“学生”,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思维的前提下,适时引导、适当点拨、恰当讲评、适度拓展,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师生角色置换,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营造出真正民主、平等的环境,学生在教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从“教者”角度出发,更主动地与同学、老师对话,从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对话应是互动的,要在心理交融上想办法。
  对话应当是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既要启发、引导,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说,要师情生达、生情师达。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双方必须接近,尤其心理上必须接近,彼此敞开心扉、推心置腹,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交融。只有师生在心理上融洽无间,学生才会把教师看成自己人、贴心人、信得过的人,才会把心窝子里的话说出来。
  请看《清澈的湖水》的教学片断:教师出示句子:“瞧,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然后说:“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段话,听老师把这段话朗读一遍,好吗?”老师故意读得吞吞吐吐、毫无感情,但还炫耀地说:“同学们、老师读得好吧?”学生却没有买老师的帐,齐答:“不好!”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老师怎么读得不好?谁来说说为什么不好?”有个学生说:“您读起来,就像外国人在学说中国话。”另一个学生说:“您读得结结巴巴,又没有感情。”还有一个学生说:“您刚才的朗读就像老人家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多缺点呀!好没面子,看来我这个老师真没法当下去了。”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活跃。老师难为情地说:“老师也想读好这段话。谁来帮帮我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您把里面的小鱼读成了一条死鱼!”老师恳切地说:“哦,那好,谁帮我把这条小鱼读活?”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跃跃欲试。老师又说:“别急,谁来告诉老师,这段话该怎么读?”一个学生说:“这段话应该读得很高兴,因为那里的景色很美。”又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应该把小鱼读得活泼可爱。”这时,老师高兴地说:“你们说得好,比老师更能干啊!你们先自己练练再来读,好吗?”学生听了,都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然后通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学生个个兴趣高涨,读得有滋有味。
  以往在指导朗读时,有些教师常居高临下,硬“灌”一些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方法”。对于学生朗读的优劣,教师像一个判官,一锤定音。这种刻板呆滞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而这位老师有意将范读读得平淡无味、毫无感情,从而激起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的兴趣,然后启发他们思考该怎么朗读。而且教师的态度亲切和蔼,语言诙谐幽默。在这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心与心的距离缩短了,隔阂消融了,这时的学生不再把老师当成权威,而是当做挚友,倾吐衷肠,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对话要立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上下工夫。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说,大家都这样认为,于是自己也这么认为;别人都这么做,于是自己也这么做。“入乡随俗”、“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等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从众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学中的对话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对话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别人的发言要有思考、有分析,有自己的主见。正如列宁所说:“为了能够分析各个不同情况,应该有自己的头脑。”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上下工夫。要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对话教学呈现生成性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一位优秀教师教学《丑小鸭》,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一个同学突然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的‘他’字用错了,应该是表示动物的‘它’。”老师颇有兴趣地问:“嗯,有自己的见解。那你说说为什么呢?”“因为课文里写的是鸭子呀!”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许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这时,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说:“我觉得虹虹同学很勇敢,能清楚地讲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而且有自己的道理!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稍等片刻,学生依然沉默。老师又启发说:“同学们再默读课文一遍,看能不能找到不同答案。”不一会儿,便有学生举手。有的说:“我明白了,课文里用‘他’,是因为作者把这些‘鸭子’都当做人写。”有的说:“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是可以想象的,作者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在作者心里,他们跟人是一样的。”有的说:“大家看,作者还在书里写着: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嘲笑等,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把动物当做人写的。如果把‘他’改成‘它’,就矛盾了,我们看着也别扭。”老师高兴地说:“从刚才同学们精彩的对话中,我学到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像虹虹同学那样勇于怀疑,也要像这几位同学那样善于思考。”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一些学生的盲从不是呵斥,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的从众心理,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gen,HBO)对于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静脉内膜增生(venous neointimal hyperplasia,VNH)的影响。  方法:  36只健康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语文,作为一门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相融合的学科,更加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语文课就是一次次“旅程”,在旅行中,学生将领略世界的无穷奥秘、感受社会的进步、体悟人性的伟大……语文课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学生能有尊严地学习。一句温馨的鼓励,一次真情的赞美,一次成功
作者阐述了江南9省煤层形成后,历经地质构造的变动,致使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更为复杂。另一方面指出形势的要求,进行开采的必要性。 After elaborating the formation of coal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1.1组织辩论会、朗诵会、新闻报道会、口头作文会、集锦会、非常6﹢1、快乐大本营及才艺展示会等。通过这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快乐思考,主动思考,有效思考;语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生成的新认识和看法更多,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1.2编演课本剧。语文教材为了适应学生情感和认知的需
摘 要: 传统聋校语文课堂看上去枯燥沉闷又死板,强调严格的教学基本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语文课堂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唤醒聋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愫,打造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以此提高聋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本文用四种符号诠释理想的聋校语文课堂。  关键词: 理想 聋校 语文课堂 符号  传统聋校语文课堂看上去枯燥沉闷死板,强调严格的教学基本过程。教学模式较
目的:研究科罗索酸对胰岛素抵抗3T3-1脂肪细胞和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探。方法:采用高糖高胰岛素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24小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科罗索酸处理该模型细胞24小时,并设置正常对照、胰岛素抵抗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来判断该药的疗效,提取细胞RNA进行RT-PCR实验,观察科罗索酸对脂肪细胞葡萄
摘 要: 信息时代,计算机和多媒体已经走进了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多媒体的灵活和新颖,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而且给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让语文课有声有色。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
目的:研究中重度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表达及其与肺功能(FEV1%)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免疫球蛋白E(IgE)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
特异棉花新种质春矮早①王家典房卫平孙玉堂马会平夏爱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4500021选育经过1984年以〔(豫棉1号×中31)F1×辐矮816〕F1×〔(河南69×中31)F1×M03〕F1进行复交。1987年在复交F3株行中选择矮秆、早熟、抗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那么,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