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苏门答腊8.5级、8.3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8.5级地震,9月13日其西北边又发生了8.3级地震,震后在附近还发生了一系列6级以上强震。该文依次计算了苏门答腊8.5级地震后各次地震前其所在主破裂面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007年苏门答腊8.5级地震的后续强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显著增加区,其应力变化值均大于0.01 MPa,即后续强震可能都是被触发的。
其他文献
由于时间去相干、空间去相干和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当今新兴发展起来的CRInSAR、PSInSAR技术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尤其是在微量形变监测中的精度。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InSAR技术所存在的局限性;引入了CR、PS高相干性散射体基本概念,并介绍CRIn-SAR、PSInSAR技术在当前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情况
【正】 南京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传播心理学》。该书以新兴学科——信息传播学和现代心理学为视角,考察揭示人际信息沟通的心理规律。全书以美国学者拉斯韦尔
针对2000年姚安6.5级、2001年施甸5级、2001年永胜6.0级和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序列,分别采用多台法和固定台站方法计算了这些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由于采用的均是数字波形资料,
研究了热弹性波的一类反射问题,就热弹性波的两种基本形式求得一类直反射问题及一类斜反射问题的解。结果表明,热弹性波的反射系数、折射系数不仅依赖于介质的性质,还依赖于波的频率;热弹性波的复反射系数及复折射系数使其在界面两侧的相位和附加温度场都出现跃变。
对山东省泰安基准台固体潮形变观测各分量的曲线形态、潮汐参数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各分量观测中不同类型仪器之间有较好的同比性,相关性较高。结合仪器频响特征,对几次突出变
近年来,韩美两国贸易纷争不断.本文以两国间汽车贸易的争议为研究对象,对其所产生的背景及主要争论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方案.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自1999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8年多的观测资料,目前针对地震预测、观测对象和数据处理方法,广义地提出了"点、线、面"的分析方法。实际应用表明,利用"线"的分析方法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在恰当的空间范围内不但可降低噪声,而且可突出异态信息。在目前较低测控能力的基础上,可通过全空间扫描与现象分析发现:①距昆仑山口西地震震中最近的德令哈观测站相对于拉萨观测站在震前较早
2006年8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在第九次中日韩与东盟部长级套议上正式提出了“泛亚经济台作伙伴协定”的构想,本文主要基于日本提出这一构想的背景和动因分析当前制约该
利用几个典型全球板块相对运动模型的欧拉矢量,计算沿这些模型板块边界段的两两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据此进一步计算一定时间尺度内这些板块边界段的面积变化。并依据已有
利用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对2000-2006年首都圈地区小震月频次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符合正态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月频次累计次数与月频次之间的关系与G-R关系类似。对月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发生的4次ML≥5.0以上地震前,月频次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为利用地震活动性开展地震预测提供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