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鉴定结果比较及同源性分析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细菌生化鉴定两种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能力差异,评价两种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9年3-4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敏感菌株、大肠埃希菌敏感菌株各40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后,分别进行MALDI-TOF MS鉴定与细菌生化鉴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将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方法作为金标准,对MALDI-TOF MS和细菌生化鉴定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40株鲍曼不动杆菌经MALDI-TOF MS鉴定,鲍曼不动杆菌19株、皮特不动杆菌12株、医院不动杆菌3株、抗辐射不动杆菌2株,4株未鉴定出;经细菌生化鉴定鲍曼不动杆菌40株.40株大肠埃希菌经MALDI-TOF MS、细菌生化鉴定均是大肠埃希菌.16S rRNA基因测序与MALDI-TOF MS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的一致性为90.00%,与细菌生化鉴定的一致性为47.50%;16S rRNA基因测序与MALDI-TOF MS、生化鉴定对大肠埃希菌的一致性均为100.00%.结论 MALDI-TOF MS准确性较高,鉴定能力较强.细菌生化鉴定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分辨存在一定局限性,联合其他方法可提高鉴定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7(miR-107)、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西安高新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18例作为癌症组以及结直肠良性肿物患者100例作为良性组,同期收集西安高新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miR-107、SII、CA19-9水平,分析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症组患者m
目的 研究前凸折弯连接棒加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经皮椎弓根螺钉、直棒加压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前凸折弯连接棒加压固定治疗,连接棒前凸折弯8 ~1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以及VAS评分,记录矫正度丢失、内固定失效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究α-芋螺毒素GeXIVA[1,2]在炎性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建立足底切口痛、福尔马林炎性痛和完全弗氏佐剂(CFA)炎性痛模型,筛选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吗啡阳性对照组及GeXIVA[1,2]低(0.2 nmol)、中(1 nmol)、高(5 nmol)剂量组.对于CFA模型和足底切口模型,在给药前后测定小鼠机械性痛阈的变化;对于福尔马林模型,在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舔爪时间.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和CFA诱发炎性痛模型中,5和1 nmol GeXIVA[1,2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functional magnetic stimulation,FMS)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相关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94例SCI相关神经源性OA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FMS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排尿量、每日排尿次数等排尿情况,分析治疗前后残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或并发症开始表现出来,但与致命性的指标改变相比,神经系统方面的相关信息常常被忽略.该文简要回顾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神经系统方面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表现以及解剖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对现有的神经系统损伤机制进行了简要概括总结,希望有助于后续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融合+骨水泥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按骨密度分为A组(骨质疏松组)31例,B组(骨量减少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后路减压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A组术中采用骨水泥钉道强化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12个月期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目的 探讨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对急性腰痛(acute low back pain,ALB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A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真实rPMS组(true rPMS group,T组)和假刺激rPMS组(false stimulus rPMS group,F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塞来昔布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T组给予rPMS治疗,F组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53(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该院7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VEGF、CA153水平,不同TNM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ys-C、VEGF、CA153水平,比较血清Cys-C、VEGF、CA153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析血清Cys-C、VEGF、CA153水平和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Cys-C、V
目的 比较双侧双平面穿刺与单侧经横突基底部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收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OVCF患者,均为单椎体新鲜骨折.依据术中穿刺路径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单侧经横突基底部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32例,行双侧双平面穿刺椎体成形术.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期间的VAS评分及伤椎矫正情况进行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和半乳糖凝集素-1(Gal-1)水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97例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65例和体检健康者45例,分别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CL11、GPX3和Gal-1水平.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血清CCL11和Gal-1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