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里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想活在枕头里。
  我特别爱午休,这话写出来我自己都有点儿心虚。心虚地摸摸鼻尖,心里却无比笃定,因为平时四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里,我一般只能睡上二十分钟,有那么点儿言行不一的意思。但午休时间永远是我心里最软的棉花糖,它可以被作业或其他什么事情咬去一口,但竹签上仍会剩下丝丝缕缕,带着我喜欢的甜。

  午休前二十分鐘,我一般用来写作业,好像趴下前一定要写几个字才踏实。窝在从窗户透进的光里,然后认认真真地、安安静静地写字,也算是享受了。我轻轻地拉开笔袋,轻轻地翻卷子,轻轻地涂修正液———最后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往往越写越困,耳边又传来阵阵轻轻的呼吸声,于是我的眼睛也不住地往挂在桌边的枕头上瞟了,眨眼的速度也渐渐慢下来。
  睡觉前,要有个小仪式。笔要戴上笔帽躺在笔袋里,书本也应该整齐地躺好,然后才拿出枕头,戴上帽子,把脸埋进去,找个舒服的姿势,只侧着脸把鼻子和嘴露在外面,这时再动动肩,吸口气再吐出来时,整个人就沉在枕头里了。枕头软得不得了,里面有些睡久了团起来的老棉花,但不影响睡眠。我任由自己在枕头的世界里向下坠,只觉得放松,全身的骨头和关节都松弛下来,不用奋力向哪儿跃,也不用紧张着支撑自己,更不用有什么目的、有什么比较。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像只醉虾,于是在枕头里轻轻地笑。
  耳边传来同学轻微的鼾声、呼吸声,我听见窗外的风被玻璃隔绝的不甘。教室像酒心巧克力,外面黑而硬,里面却是醉人的浓香的味道,连空气都是香甜的。有时,耳朵靠在手表上,能听见小壳子里秒针转动的声音;有时,手放在旁边,一伸手就能捉住自己温润的鼻息。脑子里或许是上午的数学公式,或许是昨天背的语文诗词,或许是同学说的某句话……总之,一个普通高中生能想到的一切都在脑袋里过一遍。手上有奶茶粉的甜味儿或洗不掉的火腿肠香,都不重要了,我只管在枕头里陶醉着。
  意识越来越模糊,想的也越来越不着边际,从上午的课程拐个大弯儿不知去了哪里。这时往往该打铃了,钢琴曲传来,我没有睡着,却在那一刻醒来。
  我伏在枕头上不愿醒来,从帽子与枕头的小缝里眯着眼睛看外面的光。原来醒来之前并不一定需要熟睡,我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灯亮了,周围喧闹起来。
  我留恋枕头里的温柔世界,却又无可奈何,开了窗把同样不甘的风放进来,算是彻底回到现实。
  枕头里只有醉醺醺的甜,哪有我想品尝的酸甜苦辣?现实中冰凉的风把我塑造成一个人,也让我爱上将冷风一点点焐暖的感觉,不至于成为一只醉虾。
  佳作点评
  作者无疑是一位敏感的生活体验与发现者。几乎人人都睡午觉,她的笔下却真实再现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细节与感受。文中有几处比喻特别精彩:教室像酒心巧克力,“我”像醉虾,准确又传神地写出了午休时的教室氛围。结尾对生活有新认识、新思考,让文章不局限于狭小的世界。(杨蓉蓉)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看来,既要用“语言”又要用“行动”。  用文艺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的时代之声。文艺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巨大社会变迁下的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吴京的《战狼2》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让世界感受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铿锵誓言;《流浪
和冰冲撞的威士忌  翻腾着,骤雨溅起  落下,黯淡成墨滴  闪电,焦味  打开匿名信上的火漆印  似曾相识的字迹  驱散胸口的窒息  出去,出去找你  我永远为你着迷  寻你,寻你  沸腾的水汽铺天盖地  我的缪斯,我的缪斯  你是否遵循那信上的约定  或是我依然未曾懂你  喘息,喘息  濃郁的深绿沉默如谜  我的魂灵,我的魂灵  能否引渡我回溯时间的丛林  难道得到就注定失去  骤亮的火焰升腾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文思泉涌、才情斐然,他们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同时,也有人别出机杼、妙笔生花,写出了许多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评语。“而”字评语  明朝景泰年间,江南有个王家湾,村中有位以教书为业的王先生。这位王先生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用虚词。这一天,他给学生讲起了《论语》。  “子曰,”王先生拖长了腔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即训导尔辈,求学之道,而在乎温而习之,而只学而不诵
原文选段  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抵达。我们常为交通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几千年前,曾有一位思想家,乘坐着一辆简陋又缓慢的木车,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奔走在苍茫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这样描述孔子:在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只得到“天下皆乱,举
事件回放<<<<  河南某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2019年1月,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受此启发,该景区又面向游客推出了“寻亲通道”。一些网友认为,借门票寻亲成功率较低并有炒作之嫌。  时事鲜评  客观上看,“寻亲门票”的确存在炒作成分,但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此事,怎么也算得上是一种公益行为。失踪儿童是每个
近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慢慢地失去了“年味”,历史沉淀下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浮躁的喧嚣取代。不管是在生活层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年味似乎已慢慢消失。  何谓“年味”?年味其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敬意。无论是制作红白年糕、备足福橘,还是贴福字、挂春联,都是这种文化自信外化的表现,即人们挂在嘴邊的“年味”。  既然年味意义如此重大,为何其近年来
推荐人语  与同龄人相比,潘芸珂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似乎总是游离于嘈杂和喧嚣之外,  带着诗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她看来,文学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深切的观照。正因如此,周围喜悦也罢,愠怒也罢,烦扰也罢,琐屑也罢,她就在那里,看似不冷不热,却不离不弃。  潘芸珂的文字天然地带有女性的细腻,却又不乏一点儿超越年龄的冷静、犀利,甚至狡黠。在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看到她的自信和聪慧。写作是她的“希腊小
熏风四月到天涯,边城无处不着花。  莫谓塞外春来晚,转眼秋實满枝丫。
到了高三,愿意写记叙文的学生越来越少。原因何在?记叙文制胜在精巧的构思、具体生动的描写、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前两点是写作技巧方面的标准,第三点则是从选材上提出了要求。其实,大部分学生“拒绝”写记叙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那么,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选择触动心灵的素材呢?  一 有生活气息,熟悉又陌生,平凡中见新意  我们的生活是不竭的素材宝库,但我们总视而不见。脱离了现实生
母亲是家里的小女儿,生得羸弱,一小把,没骨头似的软软一团,许多人都说怕是养不活,她有一搭没一搭地竟然也活了下来。她人小,个子小,取名“细妹”。  外祖母在母亲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享年48岁。那天,母亲在水田里干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听到有人喊,告诉她,她娘走了,她就飞快地跑,瘦小的身体在田塍上摇来晃去,终于扑到娘的身上,可是那身体是冰冷的,她抱着娘的腿,眼泪在脸上哗啦啦地流,哭得身体一抖一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