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中,投影机总是大个头的设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手机也能实现投影功能,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这并非天方夜谭,微型投影技术和相关器件的日渐成熟,已经可以让手机这样的小型数码设备具备投影机的功能了。
手机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十年前大家也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打电话、发短信。但是在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拍照、导航、看电视甚至辨别伪钞等多元化应用都已成为手机的新功能。其实,这就是摄影、导航等相关技术微型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结果。
4.更先进的反射投影—DLP
DLP反射微型投影技术的代表厂商是德州仪器(TI)公司,在2007年10月,德州仪器就推出了最新一代微型DLP投影机的原型机,它可内置于厚度为1cm的超薄手机中。目前与其合作的厂商包括三星、LG、奥图码、ALCO、美隆、NEC、明基、Dreamarcade、Sypro及扬明光学等,它同样采用红绿蓝三色色彩分时成像机制,在消除扫描影像缺陷的同时,继承了MEMS光扫描微型投影的高光效率特征,而光机系统较MEMS光扫描微型投影略为复杂。业界认为,配合红绿蓝三色LED光源是DLP微显示芯片的最佳组合,高速的DLP像素灰度调制结合LED光源三色分时,可以实现较高的光效率和成像效果。基于高速微机械电调制,DLP微显示芯片及其驱动芯片的功耗相比之下偏高,抵消了部分光利用率的优势,另外,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复杂和知识产权的约束,系统成本还有待于提高(图3)。
而手机大厂三星则规划第三季末推出内建投影机的手机,其采用的技术来自于德州仪器推广的DLP技术,其中的光机引擎则由台湾的扬明光所提供(图7)。
Microvision公司计划和摩托罗拉合作将基于宽角度MEMS扫描器技术的Pico投影机整合进手机,第一款装备投影模块的手机将在2009年面市(图8)。该公司面向PC和游戏机用的投影配件将于2008年底推出。集成投影模块的手机其成本的增加不会高于150美元,而PC和游戏机用的投影配件的价格大约在200美元左右(图9)。索尼爱立信公司也在日前亮相的一份专利资料中显示,其已经拥有足够的技巧和实力在手机产品中配置Pico投影元件,资料显示了投影元件处理并展示画面的原理和设计,以及其如何调节投影画面的色彩、亮度以及聚焦等方面,从而获得清晰出色的效果。目前预计能够实现产品量产的大约 时间为2010年。
LCD阵营的代表厂商是韩国的DjinDisplay公司。DjinDisplay采用液晶投影技术,仅需一个LCD面板就能进行三色输出,且面板本身只有0.24英寸,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手机里,该技术目前获得了韩国三星和LG的青睐。三星在3GSM 2008上就展出了基于该技术,外形尺寸约为70mm×70mm×21mm的LED投影仪。其影像投射距离为2m左右,内置电池可工作2~3小时(图10)。目前四大技术都取得了一些厂商的支持,但都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功耗与亮度之间的矛盾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展示的微型投影产品的亮度大多都在100流明左右,而其待机时间一般只有1.5小时~2.5小时。这与目前普通投影设备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假设其使用在手机上,待机时间还将大幅缩短,这将大大阻碍微型投影模块的应用。
对于微型投影技术的思考
其实上述内容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归纳出4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1.价格较高:目前在手机上实现投影功能的成本还较高,目前至少需要多花费200~400美元的价格。
2.手机电池容量不足:以目前手机的平均电池容量来计算,连续播放十分钟左右的影片就会耗光电量。
3.技术成熟度与投影质量还偏低:目前手机投影画面分辨率最高只能支持854×480,还不能满足一些专业要求(如PPT演示),只适合回放低质量的视频或图片。
4.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因为放映镜头和散热的条件限制,目前投影手机的体积还偏大,还难以真正实现微型便携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新兴技术呢?相比摄像头来说,投影功能是个高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功能,虽然部分厂商推出了投影手机的样机并宣称量产,但我们仍认为该类手机当前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需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大和续航时间的延长,使投影功能具备基本可接受的价格和初步的实用性,预计达到这个点至少应该到2009年,这是第一阶段。在此其间,手机投影功能的定位应该是非专业投影领域,主要满足消费者在特殊场合下的娱乐和分享要求(例如飞机和咖啡馆等不便使用电脑的场合);第二阶段,是在2010年以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估计该功能会在投影质量上不断提升,但我们认为手机投影还应该是一个个人化的以娱乐游戏为主的功能,只可能小部分渗入专业展示领域。我们也看到台北Computex大会上华硕推出的一款集成了投影功能的概念型笔记本电脑G1,这也许是一个信号和趋势,如果投影模块的成本足够低,那么在专业展示场合也许笔记本电脑是比手机更为适合的投影功能载体。
写在最后
从目前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情况来看,LCOS和DLP技术略为占优,非量产的样机已经推出,由于诺基亚、苹果等重要厂商都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个阵营,未来变数依然很大。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几种微型投影显示技术将继续在成本、功耗、微型化和光效率等四个关键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谁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胜算就会多出一筹。几年后,我们有望看到能够嵌入普通薄型手机中的产品,它们的成本将在200元左右,功耗约为1瓦,并能在普通环境亮度下可以产生20英寸~40英寸清晰投影画面。一旦达到这一技术和成本目标,微型投影技术就将快速占领手机和其它便携式设备的嵌入应用市场,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风景,那时如果你再遇到“手机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时,也许会脱口而出—“手机可以玩投影”!
手机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十年前大家也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打电话、发短信。但是在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拍照、导航、看电视甚至辨别伪钞等多元化应用都已成为手机的新功能。其实,这就是摄影、导航等相关技术微型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结果。

4.更先进的反射投影—DLP
DLP反射微型投影技术的代表厂商是德州仪器(TI)公司,在2007年10月,德州仪器就推出了最新一代微型DLP投影机的原型机,它可内置于厚度为1cm的超薄手机中。目前与其合作的厂商包括三星、LG、奥图码、ALCO、美隆、NEC、明基、Dreamarcade、Sypro及扬明光学等,它同样采用红绿蓝三色色彩分时成像机制,在消除扫描影像缺陷的同时,继承了MEMS光扫描微型投影的高光效率特征,而光机系统较MEMS光扫描微型投影略为复杂。业界认为,配合红绿蓝三色LED光源是DLP微显示芯片的最佳组合,高速的DLP像素灰度调制结合LED光源三色分时,可以实现较高的光效率和成像效果。基于高速微机械电调制,DLP微显示芯片及其驱动芯片的功耗相比之下偏高,抵消了部分光利用率的优势,另外,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复杂和知识产权的约束,系统成本还有待于提高(图3)。

而手机大厂三星则规划第三季末推出内建投影机的手机,其采用的技术来自于德州仪器推广的DLP技术,其中的光机引擎则由台湾的扬明光所提供(图7)。
Microvision公司计划和摩托罗拉合作将基于宽角度MEMS扫描器技术的Pico投影机整合进手机,第一款装备投影模块的手机将在2009年面市(图8)。该公司面向PC和游戏机用的投影配件将于2008年底推出。集成投影模块的手机其成本的增加不会高于150美元,而PC和游戏机用的投影配件的价格大约在200美元左右(图9)。索尼爱立信公司也在日前亮相的一份专利资料中显示,其已经拥有足够的技巧和实力在手机产品中配置Pico投影元件,资料显示了投影元件处理并展示画面的原理和设计,以及其如何调节投影画面的色彩、亮度以及聚焦等方面,从而获得清晰出色的效果。目前预计能够实现产品量产的大约 时间为2010年。
LCD阵营的代表厂商是韩国的DjinDisplay公司。DjinDisplay采用液晶投影技术,仅需一个LCD面板就能进行三色输出,且面板本身只有0.24英寸,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手机里,该技术目前获得了韩国三星和LG的青睐。三星在3GSM 2008上就展出了基于该技术,外形尺寸约为70mm×70mm×21mm的LED投影仪。其影像投射距离为2m左右,内置电池可工作2~3小时(图10)。目前四大技术都取得了一些厂商的支持,但都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特别是功耗与亮度之间的矛盾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展示的微型投影产品的亮度大多都在100流明左右,而其待机时间一般只有1.5小时~2.5小时。这与目前普通投影设备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假设其使用在手机上,待机时间还将大幅缩短,这将大大阻碍微型投影模块的应用。

对于微型投影技术的思考
其实上述内容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归纳出4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1.价格较高:目前在手机上实现投影功能的成本还较高,目前至少需要多花费200~400美元的价格。
2.手机电池容量不足:以目前手机的平均电池容量来计算,连续播放十分钟左右的影片就会耗光电量。
3.技术成熟度与投影质量还偏低:目前手机投影画面分辨率最高只能支持854×480,还不能满足一些专业要求(如PPT演示),只适合回放低质量的视频或图片。
4.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因为放映镜头和散热的条件限制,目前投影手机的体积还偏大,还难以真正实现微型便携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新兴技术呢?相比摄像头来说,投影功能是个高成本和相对复杂的功能,虽然部分厂商推出了投影手机的样机并宣称量产,但我们仍认为该类手机当前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需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大和续航时间的延长,使投影功能具备基本可接受的价格和初步的实用性,预计达到这个点至少应该到2009年,这是第一阶段。在此其间,手机投影功能的定位应该是非专业投影领域,主要满足消费者在特殊场合下的娱乐和分享要求(例如飞机和咖啡馆等不便使用电脑的场合);第二阶段,是在2010年以后,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估计该功能会在投影质量上不断提升,但我们认为手机投影还应该是一个个人化的以娱乐游戏为主的功能,只可能小部分渗入专业展示领域。我们也看到台北Computex大会上华硕推出的一款集成了投影功能的概念型笔记本电脑G1,这也许是一个信号和趋势,如果投影模块的成本足够低,那么在专业展示场合也许笔记本电脑是比手机更为适合的投影功能载体。
写在最后
从目前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情况来看,LCOS和DLP技术略为占优,非量产的样机已经推出,由于诺基亚、苹果等重要厂商都还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个阵营,未来变数依然很大。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几种微型投影显示技术将继续在成本、功耗、微型化和光效率等四个关键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谁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胜算就会多出一筹。几年后,我们有望看到能够嵌入普通薄型手机中的产品,它们的成本将在200元左右,功耗约为1瓦,并能在普通环境亮度下可以产生20英寸~40英寸清晰投影画面。一旦达到这一技术和成本目标,微型投影技术就将快速占领手机和其它便携式设备的嵌入应用市场,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风景,那时如果你再遇到“手机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时,也许会脱口而出—“手机可以玩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