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it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须置疑的。”[1] 无疑,教育与幸福是与幸福密切关联的,教育以促进幸福为目的,“一种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 [2] 语文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重价值,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幸福的价值理念关照现实的课堂教学,使师生在亲密无间的交流与碰撞之中,共享语文教育的幸福真谛。
  语文教学不是板着面孔的冷冰冰说教,而是可以变成娓娓动人的迷人故事,促使师生之间亲切无比,共享共创、欣欣向荣。它是创造,是个性,是灵性的跳动。要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幸福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
  语文来源与生活世界。因此,语文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有助于缩短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生活毕竞是一件大事,儿童的生活就他的时代和生活的范围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下于成人的生活”。[3] 杜威充分肯定了儿童生活在人生中的价值。儿童幸福离不开快乐的学习。因为学习占去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他们获得他人尊重,体验成功,产生自尊的主要领域。热爱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学生幸福的前提。因此,幸福课堂在各教学单元乃至每一节课的教学上,追求以下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教学目标明确恰当,要求每单元乃至每课时所拟订的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把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教学内容要科学适量。教学内容科学适量要求教师的讲授必须揭示知识的本质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抓住如何指导学生学这个关键,突破重点难点,要使学生在求知欲和成功的欢乐的不断激励下,使其多方面的兴趣、才能得到展示与发挥,较好地把握知识,发展个性。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幸福课堂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为主,广泛地、充分地、灵活地、综合地运用直观、演示、情境、点拨、谈话、讲授、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愉悦氛围及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幸福的追求生活状态,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气氛。“人际和美与良善一方面是幸福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幸福的源泉。”[4]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被爱,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而绝不能把目光聚焦在仅有的“优秀学生”身上。因此,幸福课堂追求师生互动、教学合拍,追求融会贯通、和谐发展;幸福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平等合作,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才能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和谐发展。师生双方相互感应、不断激荡,能够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包容、弥补了因语言表达造成的意义缺乏,使教育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神效。
  三、教学设计要精益求精、注重启发
  既然幸福课堂,追求师生互动、主体参与、教学合拍、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视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策略。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人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人流连往返。如,新课导入要采取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一惊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励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情趣。如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让学生试唱《三国》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曲终罢,顺势而出:“奔腾的民江,千年的历史,无数的前代英雄,一轴壮阔雄伟的历史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即速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评价是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和不同的评价方法。不管什么类型课的评价,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优等生找薄弱点,进行挑战性评价;而对困难学生则找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精读课文应侧重从四个方面对学生给予及时评价:(1)阅读的速度、方法、习惯;(2)答问的广度、深度、创新性;(3)提问的角度、主次、难易;(4)课堂练习的正误、多少、快慢等。课外阅读课可以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评。活动课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活动学生的突出优点,课后个别指出不足。活动结束,当堂进行小组评议讨论,全班推选活动表现优秀者和进步最大者,最后有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其他文献
课标对阅读教学有很高的要求,在现实的繁重的学习环境很难实现,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的提高哪?  一、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是根本。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同样的,面对农村的孩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积极引导的重要责任。从教几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
期刊
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不光城镇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但农村小学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英语水平较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思想保守、走出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极不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我要让农村的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轻松愉快的学习并逐渐爱上英语。我要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
期刊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一、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要围绕教学重点,按照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在三年级第五册“笔算一位数除法”这一新课如何计才好?首先要学生进行操作,把准备好的69根小棒(其中10根为一捆的有6捆,单根的有9根)平均分成3份,并思考怎样分最合理?通过边操作,边思考归纳出最好的
期刊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还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語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例如:用创新的精神、先进的手段对教学方式加以倡导,推陈出新;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期刊
古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却又悄无声息,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去打开学生那扇封闭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  一、学生的心是细腻的  我们班有一个胆儿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姓李。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演讲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慌,学生们越是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是发展的灵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创新型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基础与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一种适应创新产生的情境和激发力量。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期刊
教学素材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信息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信息技术价值的重要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的教学内容组织了不同的教学素材,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截然不同!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从而打造一个简洁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紧扣教材,直面教学目标  引用教学素材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教材,而是为了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
期刊
摘要:现代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做首要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体验并运用数学的精妙与多彩。尤其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适合自己学好高中数学的学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已全面铺
期刊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借助数字化信息系统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为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相应的教学任务,所以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实验探究。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作用。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开展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本文中,将就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新课程实施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开展形式展开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