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家属意愿,术后应用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72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压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66例(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时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术后2周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的预后。

结果

退出研究者7例(其中对照组3例、治疗组4例),2组患者中途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131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63例、治疗组68例。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术后头皮渗液、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11.88±1.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76.5%)较对照组(54.0%)明显提高,死亡率(5.9%)较对照组(17.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优化脑灌注,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能降低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阻断方案的改进及推广,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慢性HBV感染率大幅下降,但仍未能达到完全阻断。目前,HBV母婴阻断仍有一些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比如HBV母婴阻断失败的因素、宫内感染的因素、母乳喂养问题、隐匿性HBV感染问题等;另外,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HBV高流行区域育龄期女性HBV感染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引起广泛关注。时间过去不到1个月,专家组已经获得明确病原体,系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有效防止新发传染病传播赢得了"黄金窗口期"。这次中国研究人员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及时应对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这也反映了我国鉴定新发病原体的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但我国当前感染病学科的力量相对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感染性疾病挑战而言,尚待进一步加强。面对
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规范化的外科治疗是早中期恶性黑色素瘤获得治愈的关键,也有助于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专家根据中国国情,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为蓝本,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网络皮肤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澳洲和新西兰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以及相关国内
目的探讨TAGLN2基因在人低级别胶质瘤(LGG)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Oncomine和TCGA数据库中TAGLN2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TAGLN2相关蛋白-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并对网络中涉及的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功能富集。根据TAGLN2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2组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疾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技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区与正常脑组织的鉴别价值以及其对患者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并将120例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组至训练数据集(n=90)和测试数据集(n=30)。应用影像组学分析软件Mazda分别在训练数据集及测试数据集患者的最佳CT图像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放射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胶质瘤U8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Ⅲ型突变体(EGFRvⅢ)细胞及其移植瘤的影响。方法(1)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U87-EGFRvⅢ细胞,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替莫唑胺对U87-EGFRvⅢ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替莫唑胺的半抑制浓度(IC50);将细胞分为对照组、6 Gy放射治疗组、12 Gy放射治疗组,分别以0、6、12 Gy边缘剂量照射后应用We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脑出血或脑梗死/水肿)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44例。根据患者术后CT或MRI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继发脑损伤组(n=11)和未继发脑损伤组(n=33)。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胶质瘤尤其是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模式没有显著改变胶质瘤的生存期。浸润性生长、高度异质性以及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存在是肿瘤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此外,胶质瘤微环境中各种免疫细胞和由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其激活状态等是影响胶质瘤进展和各种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基因家族的成员,近年来研究证实部分脑胶质瘤组织中
目的观察LVIS支架栓塞术后即刻未能达到完全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访期间的动脉瘤的影像学变化,分析影响动脉瘤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LVIS支架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61例(总计193个动脉瘤),患者术后即刻行DSA检查,根据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对比患者术后8个月随访时及术后即刻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统计动脉瘤
儿童期垂体的功能和相关疾病均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以往针对儿童垂体正常生理的了解较浅显,相关疾病的诊疗也大多直接套用成人的经验,缺乏对其特殊性的深入了解。本文从影像学角度围绕儿童正常垂体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释其与成人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