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新《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来看,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地识字呢?为此,我们对执教新课程低段语文教师的课堂识字教学进行了调查、访谈。
一、 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目前,有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其二,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其结果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哪几个字的字义难以理解,需要怎样引导,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二、 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措施
对于当前识字教学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于是我们本着尝试探索的研究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探索课堂识字教学方法、自主识字能力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来提高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
1. 创情境,激兴趣。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何使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孩子们掌握呢?我们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识字情境,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时,课刚开始,我便运用自身的语言,激情导入:孩子们,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姑娘。同时挂图出示“春暖花开”的图片,加上舒缓美妙的音乐供孩子们欣赏,让孩子们通过画面和音乐进入课文情境。当孩子们汇报了春天的景、事物以后,我相机归纳并有意识地将孩子们引入到课文内容的情境中:“是啊,春天来了,溪水丁冬,冰雪融化,柳枝发芽,小草钻出地面,花儿竞相开放。还有好多好词就藏在课文里呢,赶快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朋友中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哪些朋友你还不认识,赶快和它打打招呼,亲切地叫一下新朋友的名字吧!”在这一环节中我正是借助生动的语言及音乐画面很好地实现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师的语言、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游戏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唤起孩子们参与的欲望,引起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2. 巧方法,训能力。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及平时的识字课中,要不断引导孩子们发现新的识字方法。掌握了识字方法,就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孩子们有了方法的金钥匙,就能自己去打开文字金库,探究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掌握识字方法,使孩子们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1)利用图像还原、联系事物熟记字形。记得唐兰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文化。”在象形字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形象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孩子们在对图画的感受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时,我就努力引导孩子们仔細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孩子们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孩子们面前活起来,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形式符合孩子们的兴趣,便于能力的迁移,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在学习会意字、象形字时,也能学着将字形、字义联系起记,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率。
(2)利用形声字巧记字形。汉字中相当一部分字的偏旁都有表意的功能,利用汉字的偏旁表意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3)利用创编儿歌、顺口溜、猜字谜巧记字形。孩子们入学前,脑子里已经储备了许多知识,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激励他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儿歌和谜语等方法,让孩子们在读读说说想想猜猜中巧记字形。
3. 优评价,促发展。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异比较大,导致识字速度和识字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能用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应该优化评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1)恰当定位识字目标。每节课的识字目标不能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重点培养孩子们有识字的欲望,快快乐乐地识字。在这样一个识字目标下展开的识字活动,识字是轻松的,孩子们是自由的,而取得的识字效果也远超出既定目标。
(2)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识字一定要重视孩子们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励”。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孩子们在识字中的独特方法,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3)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面对全班孩子,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识字情况是比较难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孩子们为“争当小老师”而不停地自主识字,在孩子们互相评价同位的识字方法时,孩子们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合作意识等也都得到发展,孩子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也能够增强识字的信心。
一、 一年级识字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目前,有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其二,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其结果教学任务完不成,认字的巩固率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字教学中,哪几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需要重点指导纠正;哪几个字的字形容易混淆,需要重点区分;哪几个字的字义难以理解,需要怎样引导,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教材的钻研不全面、缺乏深度。
二、 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措施
对于当前识字教学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于是我们本着尝试探索的研究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探索课堂识字教学方法、自主识字能力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来提高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
1. 创情境,激兴趣。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何使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孩子们掌握呢?我们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识字情境,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识字1》一课时,课刚开始,我便运用自身的语言,激情导入:孩子们,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姑娘。同时挂图出示“春暖花开”的图片,加上舒缓美妙的音乐供孩子们欣赏,让孩子们通过画面和音乐进入课文情境。当孩子们汇报了春天的景、事物以后,我相机归纳并有意识地将孩子们引入到课文内容的情境中:“是啊,春天来了,溪水丁冬,冰雪融化,柳枝发芽,小草钻出地面,花儿竞相开放。还有好多好词就藏在课文里呢,赶快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朋友中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哪些朋友你还不认识,赶快和它打打招呼,亲切地叫一下新朋友的名字吧!”在这一环节中我正是借助生动的语言及音乐画面很好地实现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师的语言、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游戏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唤起孩子们参与的欲望,引起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2. 巧方法,训能力。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及平时的识字课中,要不断引导孩子们发现新的识字方法。掌握了识字方法,就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孩子们有了方法的金钥匙,就能自己去打开文字金库,探究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掌握识字方法,使孩子们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1)利用图像还原、联系事物熟记字形。记得唐兰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文化。”在象形字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形象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孩子们在对图画的感受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时,我就努力引导孩子们仔細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孩子们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孩子们面前活起来,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形式符合孩子们的兴趣,便于能力的迁移,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在学习会意字、象形字时,也能学着将字形、字义联系起记,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效率。
(2)利用形声字巧记字形。汉字中相当一部分字的偏旁都有表意的功能,利用汉字的偏旁表意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3)利用创编儿歌、顺口溜、猜字谜巧记字形。孩子们入学前,脑子里已经储备了许多知识,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激励他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儿歌和谜语等方法,让孩子们在读读说说想想猜猜中巧记字形。
3. 优评价,促发展。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异比较大,导致识字速度和识字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能用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应该优化评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1)恰当定位识字目标。每节课的识字目标不能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重点培养孩子们有识字的欲望,快快乐乐地识字。在这样一个识字目标下展开的识字活动,识字是轻松的,孩子们是自由的,而取得的识字效果也远超出既定目标。
(2)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识字一定要重视孩子们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孩子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激励”。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孩子们在识字中的独特方法,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3)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面对全班孩子,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识字情况是比较难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孩子们为“争当小老师”而不停地自主识字,在孩子们互相评价同位的识字方法时,孩子们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合作意识等也都得到发展,孩子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也能够增强识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