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比其他动物更高明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人还在进化吗
  文/鲍尔吉·原野
  如果把蜜蜂放大100倍,人所看到的蜜蜂根本不是蜜蜂,而是一辆卡车。卡车也不对,是金绒毛坦克。但坦克没有装翅膀,它应该是一架武装直升机,或会飞的卡车,装六只钳子的坦克。蜜蜂被放大之后,人们看到的是科技产品。它的复眼如LED屏幕,明晃晃的又像100×100只灯。它的嘴——姑且叫嘴,实际是采集器。人嘴如果换成这样一个采集器,道德将明显提升。人的道德下降(或道德有可能下降)与口部采集器的结构有关,其舌的感受怂恿其主人食肉以及杀生。人之唇催生一个产业叫口红业,人与人接吻是相互间的唇的吸引。人嘴又是善言与恶语的产地,也可叫做播放器。人生有多少烦恼是说出或听到语言造成的?人生可以节食、节酒、节欲,有多少人学会了节语?但有多少人掌握了缄默的功夫而享受到平静?但人跟蜜蜂没有传承关系,人只跟蜂蜜有关系。好多人说,人跟蜂蜜也没太多关系了。一方面,由于农药的使用,蜜蜂数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不管蜜蜂的数量减不减少,人在制造假蜂蜜,比如用白糖熬制假蜂蜜。制假蜜也不是体恤蜜蜂,造假蜜只为赢利。
  人说人从动物进化而来,比如从猴类改良过来。如果真的如此,进化可能一直在进行中,不会无由地停下来。这就像打开一个名叫“进化”的开关,却没人能关上它一样。而且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开关在哪里,不知怎么去关,只好随波逐流。如果人继续进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人真是从猴里进化来的,那么所谓进化只是“去猴化”,越不像猴越成功。我上大街观望,有时觉得人已经完全不像猴了,尤其是冬天,穿貂皮的既不像貂,也不像猴,不穿貂皮的只是一些身穿各式服装的移动者,与猴无关。夏天,人好像开始像猴了,但脑袋比猴头好看,无毛,直立行走。如果人开口说话,没一个人像猴。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与人比脑子,与人的身份、品格、思想相配的称号只有——人。人现在也出现一些小问题。我说的不是思想,而是结构。一些人出现颈椎和腰椎的问题,这就是结构的问题。他们的骨骼偏离了进化的框架,离猴的源头愈发遥远。从这个意义说,人越来越不像猴。在四川的山上我见过猴捡烟头吧嗒,它爪子拿烟的姿势,口鼻喷烟的样子让我感到很亲切,再一次相信达尔文说的可能是对的——人是猴变的。但另一些人的变化让达尔文的猜测差不多要落空了,即人越来越胖。胖,不光是吃的,还有内在的机制规定。羊怎么吃也吃不成牛那么胖。蛐蛐再吃也吃不成蝈蝈。人的胖,好像不是从猴变的,是啥变的,我也不敢乱说。头几天,报纸上说一个德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对比,说所谓人类是猴和猪杂交而成的新物种。对这个推测,我听了很气愤。我觉得这个来源还不如单纯以猴当祖宗更光彩。但我到了澡堂子,会立刻想起这个假说。洗澡的人们大肚子、短脖子,细胳膊细腿,怎么能是猴变的呢?是有点像猪。但如果有人领小孩进入澡堂子,感觉小孩还是像猴子。或者说,人的童年像猴,成年就不像了。然而,一些热爱体育锻炼的人仍然保持着童年的体态,仍然具有猴的灵巧、敏捷,而另外的胖人则彻底完成了“去猴化”进程。有人从科学上分析,说人体器官(比如说肝),血管构成以及血脂的成分与猪有许多相近性,更相近的就是无节制地进食以及发胖。
  然而,人从哪来似乎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以后会变成什么,这件事人人都关心。
  [赏析]
  此文短短一千来字,亦庄亦谐,处处将人与动物进行比对,指出了人在进化过程中的得与失。人,自诩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但事实上我们除了拥有一个富有思想的大脑(我不清楚人类的大脑是否真的就比其他动物高端)之外,我们实在找不到足以与其他动物相抗衡的器官。比如我们的嘴巴、我们的眼睛甚至还比不了一只昆虫——蜜蜂。即便我们拥
  有着足以“傲视群兽”的大脑,可惜这大脑偏偏并非都在指挥着我们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君不见那些因为某些罪恶的念头的引导而一步步坠入深渊的万劫不复者,他们的大脑实在是促使他们走上不归路的推进器。动物的本能驱使着它们趋利避害,可人类的大脑却常常在导演着自我戕害的悲剧——包括精神上的、品德上的和肉体上的。你说,人类到底是在进化还是在退化?人类实在没有必要自诩为“万物之灵长”了,还是虚心一点,好好向其他动物学习吧,我们瞧不上眼的飞禽走兽,没准儿比我们进化得更科学,更充分。
  (作者:王淦生,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选用散文和小说。就2016年高考看,选考小说的试卷有6套(其中全国Ⅱ卷选择了外国小说)。小说文本的设题,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1)人物形象以及特征。(2)故事情节以及主题。(3)表现手法以及作用。(4)语言理解以及赏析。(5)题目含意解析以及探究。  一、关于“小说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
[素材聚焦]  今年初,一款“佛系”游戏风靡了朋友圈——《旅行青蛙》。该款游戏操作简单,甚至不需要你随时挂机,偶尔上线采摘四叶草,通过四叶草换取青蛙旅行的装备,再等待青蛙传回明信片、回家即可。近日,《旅行青蛙》中文版也正式上线。相比日文版,中文版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如屋内的装潢、中国特产等道具。这让众多牵挂蛙儿子命运的老母亲见到更多具有国人共鸣的景点。  [素材解读]  解读1:养“儿”方知父母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但从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还普遍偏低。为使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对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病句考查题作如下“三维透视”:  一、2015年考题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15套卷中有12套卷,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老人拿出一只在20世纪80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斟茶相待,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左手托稳,一口饮尽清茶,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以杯贵,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Ⅰ. 单项填空  1. Green represents life, growth, pea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d is a symbol of good luck in many cultures.  A.thoughB. since  C. whileD. before  2. You have given up on that project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事实上,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
根据以下材料,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袭。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而也有人认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写作方向]  材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孔子的“行藏观”。行,就是施展抱负,积极入世。藏,就是独善其身,退隐江湖。个人被任用,与外部世界调和,孔子就会施展抱负;个人不
Unit 1  I. 词汇  1. occasion n. 课文原句:That is an occasion when model planes and model rockets are flown over the second grounds. (L28P9)  【点拨】 occasion ①[C]时刻,时节;②[C]重要的庆祝活动;③[U]场合,时机;④原因,根源  常见的用法有:  on
历年高考数学应用题,创意新颖,背景熟悉,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能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热点题型之一.从每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同学们的错误还是形形色色,层出不穷.本文对应用题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归类总结,探寻错误形成的原因,找出易错点,并提出纠错策略,希望对大家解决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