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与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体育;兴趣;体育教学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在对体育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第二,体育课堂结构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的增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几种方法
第一,开展健康思想教育。在教学中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为目的,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是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第二,创造优美的体育环境。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保证,也是激发兴趣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从心理角度出发,良好的场地器材布置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提高学习与锻炼的欲望。平坦整齐、布置得体、清洁卫生的体育环境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生的锻炼热情。第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体育课中应该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全面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综合提高体育理论水平,并学会应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练习,避免因缺乏体育知识而对体育不感兴趣。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若体育课的教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快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和设备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如:采用幻灯、录像等进行观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练习教学中,可采用先分解练习、后完整练习的方法,教学内容难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他们苦中有乐,更加做到“以苦为乐”而喜欢学和乐于练,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产生兴趣。第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和体育基础的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因而在体育课中,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对待,不要冷落差生,更不能把他们当反面教材,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针对身体素质差异,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训练标准,加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不断提高体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积累“实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第五,注重成功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就是学生在练习时通过努力,发挥潜力完成动作。使他们在完成运动后产生愉快喜悦的感受。
三、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第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意义。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西方体育教学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宽.推动“阳光体育工程”开展,培养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J].中国市场,2008
关键词: 体育;兴趣;体育教学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在对体育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第二,体育课堂结构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的增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几种方法
第一,开展健康思想教育。在教学中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为目的,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是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第二,创造优美的体育环境。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保证,也是激发兴趣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从心理角度出发,良好的场地器材布置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提高学习与锻炼的欲望。平坦整齐、布置得体、清洁卫生的体育环境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生的锻炼热情。第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体育课中应该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全面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综合提高体育理论水平,并学会应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练习,避免因缺乏体育知识而对体育不感兴趣。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若体育课的教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快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和设备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如:采用幻灯、录像等进行观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练习教学中,可采用先分解练习、后完整练习的方法,教学内容难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他们苦中有乐,更加做到“以苦为乐”而喜欢学和乐于练,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产生兴趣。第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和体育基础的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因而在体育课中,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对待,不要冷落差生,更不能把他们当反面教材,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针对身体素质差异,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训练标准,加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不断提高体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积累“实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第五,注重成功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就是学生在练习时通过努力,发挥潜力完成动作。使他们在完成运动后产生愉快喜悦的感受。
三、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第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意义。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西方体育教学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
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宽.推动“阳光体育工程”开展,培养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J].中国市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