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下信用经济的要素、特征与基本问题辨析

来源 :征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广义信用的概念分析信用经济的内涵,以及行为、信息、数据、标准四大构成要素,提出信用经济具有主体可识别、组织边界弱化、个体才能发挥、智能高效运行的特征.信用经济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应区别信用经济与传统经济研究在研究对象、理性自私人假设、个体差异假设、信息对称性假设中存在的差异;由于信用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应用,信用经济活动不仅表现为“物物”交换,还表现为具有由“智力、道德”等人的自身因素所决定的更为复杂的活动特点;在信用经济中,经济、技术和制度紧密融合,信用、货币和价格体系将同时运行发挥作用,生产要素和产品从“物质”属性向“人的智慧”属性转变.
其他文献
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总结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以及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金融监管相融合,探索建立以监管部门为中心、以金融机构为节点、以数据为驱动的监管科技应用架构,在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穿透性监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监管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化体系不完善、软硬件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监管机构间合作不畅等问题,亟待关注.
随着中国股市快速发展,基金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得到迅速扩展.以2010-2020年在中国注册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为样本,从所获取调研信息文本切入,分析参与调研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调研后能达到“知行合一”的行为状态,治理水平、所管理投资组合涨幅、所有权性质、所处区域文化氛围以及基金经理个人特征是影响“知行合一”行为状态的重要因素.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乘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浪潮,尝试数字化变革.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如何紧跟前沿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找准数字金融高质量建设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成为摆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在此大背景下,发展数字金融具有更为突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日益加快,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不断强化,银行业传统骨干网在敏捷性、智能性和开放性等面临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银行业骨干网的现状及痛点,结合银行业多类型业务需求,提出基于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三层结构的银行业骨干网架构模型,并在银行生产环境划分网络区域、搭建模型环境,通过设备命令行输出、图表呈现、数据对比等方式验证模型,为银行业传统骨干网向S D-WA N架构转型,解决链路资源利用率低、网络软硬件功能单一、网络管理方式低效且运维难度大、无法适应业务智能调度等问题提供模型支撑及实证依据.
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完善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学者金融标准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广西田东县为例,分析了在农村金改“田东模式”形成过程中,田东县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田东县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金融科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创新脱贫攻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疫情精准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升普惠金融能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驱动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和效率.
自《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下分支机构机房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规范》《中国人民银行技术基础设施更新管理办法》以及机房值班管理等制度实施以来,机房运维过程中的关注指标大幅增加,对机房的日常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马鞍山市中心支行以提升机房运维管理精细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运用电子化、智能化手段辅助机房日常管理和能耗监控,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能耗水平.本文结合机房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建设实践,从建设目标、系统架构、实现效果等方面阐述机房智能化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变革,支持了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解决“数字鸿沟”等社会问题提供了可选方案.本文以曲靖市发展应用金融科技为例,梳理了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的困难和建议.
1921-1949年红色金融逐步从弱变强、从局部探索走向统一,并形成体系.在“为人民服务”的金融初心下,红色金融功能不断提升,金融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与红色金融一脉相承,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现阶段表现为服务实体经济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金融功能与效率的提升是实现金融初心的手段,改革开放与创新是金融初心的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