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代发生了席卷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学生、工人抗议浪潮,其以美国加州柏克利学生运动为滥觞,至法国“五月风暴”和意大利“热秋”达于极致,延宕效应广及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五月风暴”被史家称为“一场真正的法国革命”,标志了资本主义的无边能力已经在它的发源之地显露出疲惫之态。30年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五月”留给我们的疑难和悖论,而现在,我们又正在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那“现代化”的喧闹进程当中。置身于“历史的终结”、“科学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后现代戏仿”、“数字化生存”以及“后殖民”语境当中的中国大陆本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正在遭遇和面对着空前复杂和乖谬的文化现实,而“五月”后在西方左翼知识界兴起的“文化研究”方法论,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介入文化现实空间和切近当下历史维度的可能。在以下的访谈录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家和文化研究学者戴锦华教授阐述了她对“五月”及其效应、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现实、发展主义以及现代性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