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语言是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大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数学语言高度抽象,要重视数学阅读,增强阅读能力。指导同学课前的预习课本,把重要的或不太懂的语言做标记,课中再次阅读课本,课后的复习课本,学生逐渐明确数学概念、符号、术语精确的含义。
  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是这样阐述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教材考虑到“推导”的需要,结合把罐头盒的商标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的具体展开图,只“得到一个长方形”。事实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展开后还还可能是其他平面图形:如斜着剪展开后是平行四邊形、不沿一条直线剪展开后是不规则的图形等。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忽视了这一点,会根据具体的展开图只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这是不严密的。所以数学阅读要认真细致,同时勤思多想,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到落实。
  数学阅读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学会阅读数学术语和符号,厘清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通过阅读感悟本真理解。
  二、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精练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儿童模仿力很强,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教学乘法简便运算44×25=?先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即根据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接着问:“还有其他解法吗?”既让学生巩固算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较完整语言表述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 4)×25。
  三、多种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的常用方式。小组中有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可发言,也听别人说,更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较为放松,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学生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是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新授课时,学生对新知刚有了认识,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掌握方法。如长度单位转化: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不太理解的同学在交流中有新的认识,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知识理解好的同学在交流中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举手发言,在教师的肯定下,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目的明确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手脑协同的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是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的有机地结合,是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多种不同的份,一共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用怎样的分数表示;说:请你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空间排斥色谱法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柱分级分离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柱中溶解的聚合物分子按其大小被分离。空间排斥色谱法在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医学、临床
责任制计划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高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制护理核心问题的体现是要全面执行护理程序.我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遭到淘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 “互联网 ”时代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  “互联网 ”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教学观念以及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主要突出在两个环节中,一是课前预备,一是课堂学习。课前预备中,教师会提前发送相关的学习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动手实验为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科学实验是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打破了这种限制,它可以很好地揭示实验现象内部的发展变化,使一些不易观察到的事物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教学
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来到中小学课堂。将Arduino引进课堂,让“开放、创新、体验、探究”的创客教育理念更好地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将Arduino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动手实践、学习思考、自由分享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以Arduino开源软/硬件学习为课程载体的《Mixly创意电子》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Mi
医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研究以医院科室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将焦点小组访谈记录整理成的质性资料进行内容分析,采用编码技术,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
随着对“探究—研讨”教学法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非常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然而,有时他们被过度纠正,他们强调自律,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会有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或盲目探索。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产生的矛盾,引起了我们的困惑。怎样的科学探究对学生是适合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有效的科学探究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恰好此时,世纪之交,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机遇和灵感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