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保留子宫的术式临床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保留子宫的术式。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而实验组患者则实施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子宫切除4例,占比20.0%,低于60.0%(12例)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作用突出,可减少出血量,预防子宫切除,值得学习。
  【关键词】 凶险型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剖宫产手术逐渐增加,间接导致再次剖宫产率上涨。调查报告显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随着再次剖宫产率的增加而增加,需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及时,将危害患者生命[1]。因此,临床需探究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下面,本文将我院收治患者的资料进行汇总,旨在探究有效术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组,对照组20例,年龄段22-34岁,平均(28.7±1.7)岁;孕周27-35周,平均(31.2±0.2)周;实验组20例,年龄段23-35岁,平均(28.8±1.8)岁;孕周27-36周,平均(31.3±0.3)周。40例患者均存在剖宫产手术史,B超检查结果显示胎盘异常,有胎盘植入可能,且患者的临床资料(孕周、年龄段等)无区别,P>0.05,可给予评估。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实施剖宫产手术,术前均做好充分的准备性工作,并根据患者血型准备充足血液。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于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欣母沛,药物剂量分别为20.0U、250.0μg,胎盘娩出后借助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切口、止血,若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大,无法控制,需行子宫切除处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但需适当向上移动子宫切口,避开胎盘附着面,减少出血量。该术中尽量手取胎盘,尽量反折腹膜。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欣母沛药物,剂量分别为20.0U、250.0μg。若患者胎盘粘连的面积相对较小,且胎盘和子宫壁之间存在间隙,可剥离胎盘,然后反折腹膜,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下段,便于减少出血量。若胎盘剥离过程中难度较大,需借助医用钳夹住胎盘表面,将胎盘组织切除后缝合。如上述处理后仍大量出血,需切除子宫。最后于子宫下段放置导管,注入生理盐水,缝合手术切口。
  1.3 评定项目
  临床手术结束后评定患者的子宫切除情况,并统计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版本是SPSS16.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用x±s、%,并分别完成t、X2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100.56±432.89)ml,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为(6600.96±721.89)ml,两者术中出血量有区别,t=18.598,P=0.000。从子宫切除情况上来看,实验组患者子宫切除4例,占比20.0%,其中,2例完全性的前置胎盘患者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2例部分前置胎盘患者合并植入性的前置胎盘,其余16例患者均保留子宫,术后未异常现象出现;对照组患者子宫切除12例,占比60.0%。两者的临床子宫切除率有区别,X2=6.667,P<=0.010。
  3 讨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临床产妇的危险性病症,均给予手术处理,然由于子宫下段相对薄弱,收缩力度差,且患者均伴有剖宫产史,间接增加临床出血量,危害患者生命。并且,该病症通常合并胎盘植入症状,一旦出血将难以控制。因此,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将切口定位于高处,避开胎盘附着部位,便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胎儿娩出后快速、准确的缝合子宫下段,可实现最终的止血目的。调查报告显示,于子宫下段行压迫性止血,可减少出血量,保留子宫。另外,改良式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势,可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中获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植入性胎盘患者来说,该术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子宫切除者,其中2例完全性的前置胎盘患者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均切除子宫。周欣等[2]报告表明,患者临床治疗前期准备好子宫动脉内支架,做好介入性治疗准备工作,可减少胎儿娩出后的出血量,甚至可保护患者子宫[3]。但该术式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住院费用高。此外,临床诸多研究学者也尝试保留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胎盘,行局部甲氨蝶呤处理,促使其自然脱落,或者于日后借助宫腔镜切除处理,尽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子宫。但该术式仅适用于完全性植入的胎盘患者,保守治疗可加大宫腔感染发生率。甚至还有部分学者借助宫腔内填塞纱布的方式来保留患者子宫。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对20例患者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子宫切除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凶险型前置胎盘是临床的危险性病症,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害患者生命。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以制定针对、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子宫,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利娟,巩军.3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112-113.
  [2]周欣,张国英,孙丽洲,等.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综合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7):516-518.
  [3]王艳虹,王秀琴.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保留子宫的术式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844-84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检测Notch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和增生性中的表达,探讨Notch1、JAG1与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癌组织(50例)和得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RP-PCR方法对Notch信号中的Notch1和JAG1在乳腺癌和增生性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LN分期和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TNM分期中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的
【摘 要】 目的:分析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1月,选择我院60例痔疮手术患者,应用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加行弧形切口皮桥游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水肿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略高于对照组90.0%(P>0.05);术后1d及7d,观察组水肿症状
【摘 要】 目的:分析自拟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开闭饮合鼓膜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6%,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拟开
【摘 要】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产妇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4例晚期妊娠需促宫颈成熟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催产素,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结论:晚期妊娠产妇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药物促宫颈成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剂量米索 促宫颈成熟 晚期妊娠引产  晚期妊娠引产主要是指因
【摘 要】 目的:探究抗生素治疗晚期先兆流产保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妊娠中期发生先兆流产的孕妇14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连续使用3天抗生素安胎治疗,对照组,未使用抗生素安胎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3天后两组孕妇血中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一方面,组内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对比WBC,差异
【摘 要】 目的:评估开放性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腘窝囊肿病例均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随访膝关节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92.1%病例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开放性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目前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开放性手术治疗  Open surgery to treat popliteal cys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
【摘 要】 目的:对比DHS和PFNA固定治疗疗效,评价两种方法优劣。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骨外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治疗方法PFNA组、DHS组各入选患者40例,对比相关指标。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并发褥疮1例、髋内翻2例、固定失败1例,PFNA组出现DVT
【摘 要】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伴随异常反应的患者病历资料,进一步探究异常反应时间、症状表现和应对措施。结果:患者有着不同的异常反应时间和症状表现,男性患者乙肝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以年龄小于一个月,和接种第二针的乙肝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异常反应大都发生于接种24小时之内。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可能伴随异常反应,应该采取合理措施及时控制。 
【摘 要】 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价值。方法:对25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措施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254例患者均有偏瘫,瘫肢肌力增加Ⅲ级的66例,增加Ⅱ级以上的132例,增加Ⅰ级的56例。109例患者失语,其中能说出整句子49例,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无变化8例。未见因早期康复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例,避免了各种继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