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购房结婚理财方案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明今年33岁,单身,大学毕业后留学澳大利亚,回国后在广州工作。两年前跳槽,工作地点也转到了深圳。目前,袁明的收入和储蓄均达到可观水平,希望在深圳成家立业。其税后收入约1.7万元/月,年终奖约5万元。不想依靠父母资助的他至今没有购房,现在房租为2300元/月,饮食花费需1400元/月,闲暇时间袁明基本“宅”在家里看书、上网、看电视、听音乐,或是在小区内运动。交通费、通讯费、服装费、娱乐费等花费约5000元/月。每年过年,他都会给父母一笔5000元的孝养费,送礼红包等花费约4000元。袁明把大部分结余转入了基金乖股票账户,留有银行存款2万元。如今,他的基金市值约50万元,个人股票账户市值10万元,2009年获得了10万元的投资收益。他希望通过“工资积累+证券投资”的方式赚得人生第一个100万元后再购房。
  
  理财需求
  
  需求一:何时买房挺为难
  近期房贷新政不断出台,袁明觉得,房价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跌,趁此机会买房当然可降低成本,但基金和股票账户的资金离预期仍有不小的距离,且近期较难快速增长,如果急于买房,投资收益会很少甚至亏损。这一矛盾让他有些为难,到底是继续观望,还是将购房提上日程呢?
  
  需求二:决定两年内成家
  当初由于留学、工作变动,生活并不稳定,而立之年的袁明打算在深圳定居,建立家庭。要组建家庭自然需要准备资金,虽然还没有可谈婚论嫁的女友,但袁明决定未雨绸缪,提前筹集婚庆所需资金。
  
  需求三:保险是否要增加
  袁明有社保,父母在他21岁时为其购买了一份保额10万元的终身型重疾险,保费缴纳期10年,保费已缴完。
  需求四:理财产品如何配
  袁明的资产基本投资基金和股票,动荡的投资市场,让本想通过投资挖掘第一桶金的袁明感到担忧。究竟该如何配置,或是有哪些更适宜的投资理财产品?另外,袁明的父母已60多岁,有30万元的银行存款,退休后每人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生活花费基本不愁,但万一生病,经济压力肯定会很大,所以他考虑说服父母把存款改为稍微积极的投资。
  


  
  理财规划
  
  表1为袁明的资产负债表。表2为其收支简表。对于高学历的他来说,收入高支出少,年度结余28.5万元,资本的累积速度快,在现有62万元资产的基础上,只要作好理财规划,要达到100万元的理财目标2年内即可实现。
  
  两年内购房结婚
  国家调控政策出台,房价出现小幅下跌,但仍处于供需双方的僵持阶段,2010年下半年以及20l1年会出现买房的机会,可关注降价促销力度大的新楼盘,或在二手房中寻找机会。可考虑100万~150万元的大两居或小三居,由于单身,工作繁忙,可购买带装修直接入住的住房,首付款及购买家具的费用在50万元以内;袁明月收入和结余较高,月供能力较强,可贷款70万~100万元(月供5000~6000元),不超过收入的30%用于支付房贷较适宜。
  对于袁明来说,首先应满足刚性的住房需求,虽然首付会导致金融资产减少,但每年有20余万元的工作收入,在2年内仍可达到30万~50万元的金融资产,满足结婚费用的需求。现阶段可对自己拟购房的地段、楼盘、周围环境、交通、园林配套等进行考察,了解现在房产市场状况,设置一个购房的心理价位,参考国家房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在1年内购房,用于购房的资金建议购买债券型基金,剩余的用于投资。
  
  建立家庭保险保障
  袁明有基本的社保,但重疾保障只有10万元,可适当增加购买返还型医疗保险和定期寿险,防范还贷风险。在成家立业、孩子出生后再增加寿险保额,保额以满足家庭未来10年的生活需求为标准,缴纳的保费一般为年收入的10%,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保费可增加红利型养老产品的投资。在完成购房结婚的目标后,根据资产收入状况,袁明可考虑增加配置分红型养老保险产品。表3为现阶段保险配置调整方案。
  
  傻瓜型理财配置法则
  1年内需动用的资金宜配置安全性高、流动性较强的产品,如购房款40万元购买债券型基金,2年内需积攒的结婚费用可投资10万元增强型债券和配置型基金。剩余资产可按“532”的比例配置:50%配置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如股票、股票型基金和投连险;30%配置中风险中收益的理财产品,如配置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非保本收益的理财产品;20%配置低风险理财产品,如万能险、存款、保本收益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表4为现阶段产品配置建议。
  


  每月结余款中采用定投方式投资5000元,推荐产品为易方达100、嘉实主题等。
  购房后,袁明有相当大比例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流动性资产中有一部分要作为结婚费用。如想获得100万元的金融性资产,一是结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共同所有,女方有资产的积累;二是婚后每年结余15万元,剩余的启动资金3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达到15%,3年即可实现,但前提是注意本金的安全性,获得稳健的保本收益。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袁明,婚后可筹划5年内部分提前还贷,减少贷款额,降低贷款压力。
  袁明父母已60多岁,投资应以保本收益,抵御通胀为目的,产品可选择存款、国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可配置一些债券型基金。有社会保障的父母,发生疾病时社保会支付大部分,但仍需筹备一些医疗及老年的护理等费用,保障老年无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