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心理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随社会阶层的提高,体育消费态度趋强。影响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五位因素是强健身体;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治疗、预防疾病和休闲娱乐、提高生活品味,但各社会阶层居民驱动动因排序有所不同。
关键词 城镇居民 社会阶层 体育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分层常用于社会阶层结构方面的研究,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常使用的名词,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①社会学家将其引入到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当中,用以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平等和社会资源等差异。在消费领域,社会阶层的消费特征也成为社会学家的研究热点。体育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日益增长的消费形式,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愈发作用显著。本文以驱动体育消费的心理驱动因素为视角,探讨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特征及引导体育消费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省行政区划分为长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通化、白山、辽源和延边8市1州。在各市州按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采取分层与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20岁以上1200名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86份,有效问卷1172份,有效率97.67%。
本课题研究参考“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对中国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从收入、教育、职业三个方面对1172名居民按社会阶层地位进行划分和评价,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五个社会阶层,②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展开研究。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消费心理”、“体育消费心理”、“社会分层”为查询词,查询自200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2)问卷调查法:为研究城镇居民不同阶层体育消费态度,选用了申亮、肖焕禹编制的《体育消费态度》量表。③该问卷Alpha = 0.7889,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编制了《体育消费动机》调查问卷。请教相关专家进行效度评价,认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3)数理统计法:所获得的数据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态度
态度是以主体对特定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为特征的心理反应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④消费态度是人们对待某一商品或服务,或从事某项消费活动前的心理倾向性,它影响着消费决策和行为的方向。体育消费者对体育产品功能有深刻认知,发自内心的喜爱、愿意投资,就会产生消费行为。因此调查消费者体育消费态度,对于引导消费增长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运用《体育消费态度量表》对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态度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处理。结果显示:(1)社会较低的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意愿相对较弱,体育消费态度分歧较大。(2)较高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较强,体育消费态度认识趋于一致。(3)随社会阶层的提高,体育消费态度趋强,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更加强烈。
2.2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人们买体育产品去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驱动力。研究社会各阶层居民不同的体育消费动机可以使我们了解驱动产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为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需求而制定有效的措施,引导体育消费发展。从对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动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统计处理。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驱动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五位因素是强健身体;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治疗、预防疾病和休闲娱乐、提高生活品味,但各社会阶层居民驱动动因排序有所不同。(2)社会下层中,强健身体、治疗与预防疾病是驱动他们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两位动因,其次是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休闲娱乐。(3)社会上层中,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强健身体是驱动他们参加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两位动因,其次是结识朋友、治疗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品味。(4)横向比较,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追求体育锻炼对心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成为体育消费投资的主要动因。
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因此对体育锻炼存在不同的追求。较高的社会阶层,由于工作环境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想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身心疲劳,同时也想通过体育健身活动增加彼此交往的机会,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社会下层,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与教育程度低,缺乏医疗保障,减少医疗费用可能是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了。
3 引导吉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措施
3.1 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投资意识,促进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的增长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与投资健康意识的增强。因此,开辟多种渠道广泛地向人们群众宣讲健康与科学体育健身知识,用大量鲜活的实例启发人民群众,树立新的健康新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激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使人民群众摒弃病后治病的被动行为,主动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花钱买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3.2 发展不同消费类别的体育消费产品满足各层次需求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心理调查表明,各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态度与动机不同。因此,体育主管机构及体育产业应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的体育消费市场和产品。
3.3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体育消费市场
调查访谈发现,社会上体育场馆、设施匮乏,无法满足人民群眾的要求。当地政府财力无法解决基层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到社区之中兴建体育健身场馆设施,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需要。
注释
① 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7.
② 申亮,肖焕禹.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6).
③ 申亮,肖焕禹.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决策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④ 马先明,姜丽红.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6(3).
关键词 城镇居民 社会阶层 体育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分层常用于社会阶层结构方面的研究,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结构时常使用的名词,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①社会学家将其引入到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当中,用以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平等和社会资源等差异。在消费领域,社会阶层的消费特征也成为社会学家的研究热点。体育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日益增长的消费形式,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愈发作用显著。本文以驱动体育消费的心理驱动因素为视角,探讨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特征及引导体育消费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省行政区划分为长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通化、白山、辽源和延边8市1州。在各市州按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采取分层与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20岁以上1200名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86份,有效问卷1172份,有效率97.67%。
本课题研究参考“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对中国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从收入、教育、职业三个方面对1172名居民按社会阶层地位进行划分和评价,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五个社会阶层,②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展开研究。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消费心理”、“体育消费心理”、“社会分层”为查询词,查询自200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2)问卷调查法:为研究城镇居民不同阶层体育消费态度,选用了申亮、肖焕禹编制的《体育消费态度》量表。③该问卷Alpha = 0.7889,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编制了《体育消费动机》调查问卷。请教相关专家进行效度评价,认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3)数理统计法:所获得的数据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态度
态度是以主体对特定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为特征的心理反应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④消费态度是人们对待某一商品或服务,或从事某项消费活动前的心理倾向性,它影响着消费决策和行为的方向。体育消费者对体育产品功能有深刻认知,发自内心的喜爱、愿意投资,就会产生消费行为。因此调查消费者体育消费态度,对于引导消费增长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运用《体育消费态度量表》对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态度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处理。结果显示:(1)社会较低的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意愿相对较弱,体育消费态度分歧较大。(2)较高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较强,体育消费态度认识趋于一致。(3)随社会阶层的提高,体育消费态度趋强,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更加强烈。
2.2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人们买体育产品去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驱动力。研究社会各阶层居民不同的体育消费动机可以使我们了解驱动产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为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需求而制定有效的措施,引导体育消费发展。从对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动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统计处理。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驱动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五位因素是强健身体;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治疗、预防疾病和休闲娱乐、提高生活品味,但各社会阶层居民驱动动因排序有所不同。(2)社会下层中,强健身体、治疗与预防疾病是驱动他们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两位动因,其次是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休闲娱乐。(3)社会上层中,缓解身心紧张与消除疲劳、强健身体是驱动他们参加体育消费投资的前两位动因,其次是结识朋友、治疗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品味。(4)横向比较,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追求体育锻炼对心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成为体育消费投资的主要动因。
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因此对体育锻炼存在不同的追求。较高的社会阶层,由于工作环境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想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身心疲劳,同时也想通过体育健身活动增加彼此交往的机会,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社会下层,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与教育程度低,缺乏医疗保障,减少医疗费用可能是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了。
3 引导吉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措施
3.1 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投资意识,促进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的增长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与投资健康意识的增强。因此,开辟多种渠道广泛地向人们群众宣讲健康与科学体育健身知识,用大量鲜活的实例启发人民群众,树立新的健康新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激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使人民群众摒弃病后治病的被动行为,主动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花钱买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3.2 发展不同消费类别的体育消费产品满足各层次需求
吉林省城镇居民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心理调查表明,各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态度与动机不同。因此,体育主管机构及体育产业应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的体育消费市场和产品。
3.3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体育消费市场
调查访谈发现,社会上体育场馆、设施匮乏,无法满足人民群眾的要求。当地政府财力无法解决基层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下,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到社区之中兴建体育健身场馆设施,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需要。
注释
① 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7.
② 申亮,肖焕禹.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6).
③ 申亮,肖焕禹.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决策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④ 马先明,姜丽红.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