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致急性听力下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影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所致的急性听力下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50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所致急性听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2~37个月,平均30个月。于末次随访时评定听力恢复情况,将听力完全改善和部分改善患者归为听力改善组,将听力无改善患者归为听力无改善组。

结果

听力改善组32例,听力无改善组18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发病至治疗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伴眩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无改善组≥ 2种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听力改善组[17/18比65.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所致的急性听力下降预后较好,但有多种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听力恢复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对比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正近视散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FS-LASIK及T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共267例(453眼),其中FS-LASIK组137例(228眼),TPRK组130例(225眼)。分别收集术前及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恶性肿瘤患者904例(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200例(健康对照组)。90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滴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62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31例(试验组),围手术期未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31例(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前1 h,主动脉开放后2、6、24和72 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