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手术指证及时机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

结果

277例患儿中,男34例,女243例。闭合复位后18个月残留AI异常(髋臼发育不良)相关风险因素为:闭合时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统计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前、后不同时间点AI,其在逐渐减小,且在闭合复位1年内下降最快,2~4年后AI下降基本稳定。手术干预组(22例)术后1年AI为(18.8±1.1)度,与术前(30.6±0.9)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255例)复位后3年平均AI为(26.7±4.5)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1年平均AI(18.2±1.6)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复位后4年平均AI为(24.9±5.3)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2年平均AI(14.8±2.3)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为闭合复位时的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手术干预的近期效果较保守治疗好。在DDH在闭合复位2~4年后,如仍存在髋臼发育不良,AI>23度,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比较3种干预方式(蛙式抱、Pavlik挽具,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Graf Ⅱ型患儿的疗效,探讨超声随访与X线随访的关系。方法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7个城市7家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409例Graf Ⅱ型DDH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干预方式、诊治经过、影像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评估3种不同干预方式对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