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咨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咨询技巧;搭桥咨询;得觉相牌;心理投射
  在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遇到心理困惑的学生或者老师,由于自我保护、焦虑、紧张等原因,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语言简明地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和情感,导致咨询关系难以建立、咨询周期长或者咨询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用“搭桥咨询”突破这一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所谓“搭桥咨询”,是指把某一种辅导工具,例如布偶等作为媒介引进辅导过程,借题说话,有效减轻来访者的阻抗情绪,迅速建立咨访关系、切入主题和深入话题。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探索,我们发现,用做“搭桥”的媒介中,得觉相牌是迄今为止最便捷有效的工具,在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使用得觉相牌常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咨询效果。
  得觉相牌是由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格桑泽仁教授和他的团队历时5年研发成功并由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监制的一套心理投射工具,共有128张,文字卡和图画卡各64张。文字的内容是格桑泽仁教授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催眠治疗过程中搜集的出现概率最高的、可以直接与人的无意识状态相连的词语或暗示语。图画是由几名七八岁的儿童凭本能意识画出大人口中描述的场景,再由格桑泽仁团队中学习过绘画的学生整理出来。
  众所周知,文字和图画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投射人的情绪情感、内心状态以及无意识思维习惯。在心理咨询和辅导过程中,我们以相牌为媒介,让来访者自行选牌并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对文字、画面作出自己的解读,心理老师据此掌握来访者的讯息,为他们作出心理分析,提供生活建议。目前,我们以得觉相牌“搭桥”,已经在考试辅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潜能开发、团队沟通等多个领域作了积极的尝试。
  案例一:小鸣,二年级男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考试成绩差。情绪不稳定,常常因为小事跟同学打架,同学关系紧张,在班里受到孤立。小鸣的班主任是学校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她带的班级具有健康的班级舆论,小鸣因为种种“不良行为”受到全班同学的谴责,她既感到欣慰又为小鸣担心。她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仇视的目光,她意识到在这个孩子偏差行为的背后,一定隐藏着秘密。所以她一直想打开小鸣的心锁。一个大课间,小鸣前排的两个同学在座位上聊天、游戏,小鸣突然爆发,他用力敲打着桌子,用脚猛踹前面同学的凳子。因为他的反常举动,被班干部以“破坏公物”为由送到班主任老师面前。班主任意识到这是一个发现问题根源的契机,于是,老师一改以前在办公室里跟小鸣谈话的做法,而是在接下来的体育时间,把小鸣带到学校的“阳光小屋”。老师不愠不火、态度和蔼地掏出相牌,跟小鸣说:“我们来玩一个纸牌游戏吧!”小鸣一听玩游戏,先前像斗鸡似的态度顿时缓和了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小鸣开始抽牌讲故事。
  小鸣抽到的第一张牌是两个人面对面坐在圆桌前(图1)。
  图1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
  “小鸣,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老师问。
  “我妈妈在跟我亲爸讨要生活费。”小鸣恨恨地说。原来,小鸣的父母离婚了,他跟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支付小鸣生活费。但是,小鸣的父亲跟母亲积怨甚深,每月的生活费都要拖欠,小鸣的母亲总为讨要生活费跟小鸣父亲发生冲突,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受到母亲的影响,小鸣对生父也充满了怨恨。在老师的引导下,小鸣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鸣又抽了一张牌。这张牌上一男一女面对面站立(图2)。
  图2 一男一女面对面站立
  一看到这张牌,小鸣就气冲冲地说:“这是妈妈在跟继父打架。”小鸣继续讲他的故事。妈妈改嫁后,生了一个小弟弟。妈妈跟继父关系不好,常常在孩子们面前吵来吵去。继父对小鸣也不好,小鸣常常感觉自己在这个新家是多余的,亲生父亲那边又指望不上……话题就这样打开了。
  分析:一个在家庭里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异样的举动。小鸣的班主任从接过新班开始,就发现了小鸣的不同寻常。在小鸣跟同学打架、弄坏班级公物等问题行为发生后,班主任一开始采取了“头疼医头”的办法,但发现好不了几天的他又会继续闹出新的状况。于是,老师转变工作思路,利用相牌搭桥,有效减轻了小鸣的阻抗情绪,了解了他的生活故事,挖掘出小鸣偏差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相牌,唤醒了小鸣潜意识中对父亲的恨、对新家的不满和无奈。老师通过相牌引导小鸣发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处理一部分情绪,并通过家校联系、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进而构建了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为小鸣的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
  案例二:小伟,八年级男生,学习成绩居班级中游。自七年级下学期开始成绩下滑,老师一直抓他学习但是效果不明显。据小伟妈妈反映,小伟在家很少说话,总是闷闷不乐,妈妈很着急,托人找心理老师做小伟的工作。因为小伟所在的学校只在七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现在上八年级的小伟已经半年没有上过心理辅导课了,心理老师很担心突然找小伟谈话会引起他的怀疑,所以,就在午休时间以“帮老师打扫心理咨询室卫生”为由,将小伟和他的好朋友小隆“骗”到了咨询室。打扫完卫生后,心理老师说:“我这里有一套心理扑克,你们想不想玩啊?”一听玩扑克,小伟和小隆眼睛一亮,齐声应许。
  心理老师拿出相牌,让小伟从中抽取字卡、画卡各三张,组成三对。小伟抽的第一对牌,字是“母”,画是“厨房”(图3)。
  图3 “母”和“厨房”
  “这对牌跟你有关系吗?”老师问。“有关系。”小伟说。“这是我帮妈妈在厨房里做饭。”“感觉怎么样?”老师又问。“感觉很好,很温馨。”心理老师据此判断,小伟跟母亲的关系不错,事后跟班主任的谈话证实了这一点。
  接着,小伟打开了他抽的第二对牌,字是“停”,画是“一男一女拥抱”(图4)。
  图4 “停”和“拥抱”
  小伟的脸突然变红了,他低下头,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心理老师观察小伟的反应,给他足够的空间允许他沉默。在一旁的小隆突然笑了,老师问:“小隆,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笑吗?”小隆用眼神征求小伟的意见,小伟没有反对。于是,小隆告诉老师,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有个女孩就喜欢小伟,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处在半忧半喜的状态。看到心理老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他俩同时舒了一口气。   继续打开第三对牌,字是“定”,画是“一个男孩在画画”(图5)。小伟已经恢复了常态,开始自己解读这对牌,他说自己很喜欢画画,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这个时候,小伟开始变得轻松,他完全信任他的老师和朋友,在这个相对私密而安全的空间里,开始讲述他自己的故事。
  分析:“早恋”的小伟有个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爸爸和爱唠叨的妈妈,所以,小伟的心事在家里是不敢说的。而学校有严格的规定,中学生不允许早恋。家规、校纪给小伟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习缺乏动力也是正常的事情。以相牌作为“搭桥咨询”的工具,以“玩牌”作为谈话的开始,大大降低了小伟的防御和阻抗,心理老师很巧妙地运用尊重、同感的技巧,创设安全的氛围,小伟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第一次咨询即切入了主题,小伟在离开咨询室的时候问老师:“我以后遇到不开心的事,还可以来玩牌吗?”可见,咨询关系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
  案例三:小妮,10岁,小学四年级女孩。考试前几天,出现不稳定情绪。身为心理老师的妈妈发现了女儿的反常,于是,在晚上睡觉前,妈妈提出玩牌的建议,女儿高兴地答应。以下是母女玩牌的过程。
  小妮欢呼雀跃地抽出三对牌。第一对牌,字是“烦”,画是“一座房子”(图6)。
  图6 “烦”和“一座房子”
  “看到这对牌,你想到了什么?”妈妈小心翼翼地问。
  “在这个小房子里,我很烦!”小妮脱口而出。
  “嗯,这房子太小了,的确让人有些烦躁。”妈妈听出女儿的话语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东西,但当看到女儿的眼光已经迫不及待地移到了第二对牌时,就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第二对牌,字是“嫉”,画是“一张惊悚的脸”(图7)。
  图7 “嫉”和“惊悚的脸”
  “这对牌让你想到了什么?”妈妈指着牌试探道。小妮没吭声。
  “看到他的瞬间,你感觉他像谁?”妈妈继续提问。
  “爸爸。”小妮说。近几天小妮爸爸因为女儿学习上出现的错误,的确批评很多。
  “他张着大嘴在说什么?”妈妈继续问。
  “为什么老是做错?!”小妮很形象地模仿着。
  “让你觉得……”妈妈继续用提问引导。
  “我很笨。”小妮有些沮丧。
  “爸爸经常这个样子吗?”妈妈知道爸爸平日性格温和,所以问这个问题,帮助小妮树立正确的认识。
  “也不是,也有我的原因,我做题有些不认真。”看来小妮有很好的认识。
  第三对牌,字是“满”,画是“太阳”(图8)。
  “咦?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给你什么感觉?”妈妈惊喜地问。
  “早晨的太阳,新鲜的、充满朝气的。”小妮的表情也跟着多云转晴。
  “是啊,你看它的颜色多么艳丽!”母女两个沉浸在画中……
  “这个‘满’字怎么解释?”
  “满意,我很满意。”
  “嗯,这三对牌,第一对代表你的过去,第二对是现在,第三对代表将来。过去你很烦闷,就像是呆在这间小屋子里;现在爸爸对你的不满意让你感觉不舒服,其实这里面也有你的原因,是吗?但现在天黑了,今天马上就要过去了。看到了吗?这是你的明天,新鲜的、充满朝气的、令人满意的明天!”
  “现在看看这幅画,再看看这个字,记住它们给你带来的感觉,睡吧,做个好梦……”妈妈吻了吻女儿的额头,女儿满意地闭上了眼睛。
  分析:小妮爸爸因为女儿做题出错对女儿不满意,他的责备给女儿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于是,小妮的情绪出现了波动。学习情绪直接会影响到学习效率。小妮的妈妈出于职业的敏感和对女儿的爱,及时发现了女儿情绪的变化,并利用玩牌,巧妙地帮助女儿释放了心理压力,调整了女儿的认知,并借相牌给女儿积极的自我暗示。小妮安安心心地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相牌作为一种投射载体,画面直观,携带方便,可以拿着这套工具随时随地进行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日益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青岛,266000)
  编辑 / 于 洪 任玉丹〓终校 / 何 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