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后,也逐渐提高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音乐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音乐这一素质体现也得到广泛关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其运用方式,旨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20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音乐教学是一门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通过音乐教学能在音乐鉴赏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性、鉴赏能力,在培养音乐感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学要针对学生特点,合理利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积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将内心的情感及体验表达,加深学生音乐体验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主要是分为声势和律动,通过身体发出声音,随着音乐晃动,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及审美价值观,在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热情,通过肢体语言体现自身音乐素质。声势是指通过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音乐体验表达形式,而声势律动则加入了肢体动作内容,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人肢体跟着摇摆晃动,以肢体与音乐进行对话,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深化音乐体验感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能通过后天训练,在协调学生肢体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艺术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可以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快速成长性,通过一些简单的肢体节奏训练,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及协调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形体。且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能不断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及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使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表达欲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随音乐节奏而进行肢体语言表达,重视其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想象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应用
  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音乐课堂多为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整体感受枯燥单一,缺乏生气,难以体现音乐魅力且教学氛围低沉。初中生正是好奇心爆棚、敢于探索的年级,因此在音教学中加入声势律动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以声势律动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触发学生音乐感知,提高音乐教学情感及艺术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音乐才华。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小小乐队,通过组织一场场表演,让学生体验乐队中各成员的表演内容,或是伴奏、或是演唱、舞蹈,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欲望,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音乐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表达,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声势律动演绎。
  2. 重视音乐技能知识教学,增强学生乐感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更为重视对音乐音色、旋律等教学,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知识的掌握,增强乐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更要让学生能够熟读乐谱,理解其中音高变化、发音等,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音乐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学唱而已,要重视学生音乐基础培养,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及技能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谱、识谱教学时,应融入相应的音乐听觉训练,在音乐起承转合之间,深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个,教师应融入声势律动元素,在识谱时通过指间的跳动、晃动加深学生对乐谱音节变化、音高等印象;在听觉训练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的自然组合,形成一组与音乐配套的肢体语言,强化学生乐感;在演唱环节中,学生可以跟着音乐随心起舞,感受音乐的节奏,发挥自身想象力,表达情感体验。例如:在进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越剧片段,让学生直觀感受越剧中肢体动作与音乐配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参照越剧动作让学生纵情演绎,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音乐艺术性,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 营造符合音乐特性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尽量营造符合音乐特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作品内涵,体验其中思想及情感。教师应重视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借助音乐中意境深远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增添学生灵气。如:教师在进行《高山流水》音乐赏析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在高山流水间强化音乐意境,在符合音乐特性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进行《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赏析时,加入敬礼、军姿等动作,让学生清楚把握歌曲风格及节奏变化,添加军队元素,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初中音乐教学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能凭借其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协调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直接对话,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音乐技术知识的整体培养、符合音乐特性的氛围营造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让学生更有想象力地展示音乐才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艳迪.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7(83).
  [2] 唐燕青.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下),2017(8).
  [3] 陈黎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7(9).
  [4] 刘 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滨海学校 325025)
其他文献
在常压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简写为SC-CO)条件下,用耐热碱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后对苎麻脱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SC-CO条件下酶脱胶机理.对脱胶率,酶解液pH,还原总糖,单
基于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研究,融入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会展旅游消费者行为决策及会展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构建不同视角的会展旅游动力系统,并以成都为例进行实证研
摘要:在父母离家的情况下,家庭结构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容乐观。孩子的家长由于长时间与孩子分离,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造成父母教育的缺位。如何改善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19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第
本研究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为目的树种,在其林下种植著名抗癌药用植物长春花,进行人工配置形成乔灌草群落。研究人工复合群落与纯种种植的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目的活性物质含量、气象因子对人工复合群落目的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人为调控遮荫条件对紫杉醇和长春碱含量影响,并对人工复合群落生活史型以及人工复合群落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最佳的喜树人工复合群落定
本论文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白蜡属树种的花粉,通过提高花粉生命力促进白蜡属种间杂交亲和性和杂种生活力。为了揭示其分子机理,以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和对照的水曲柳花粉为研究对象
干旱是影响植物优良遗传特性充分表达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大部分中国棉花种植区域水资源紧缺,建立稳定有效的耐旱评价及鉴定标准,开展棉花耐旱性研究,选育和培育耐旱品种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分别选用8个陆地棉、2个海岛棉、2个亚洲棉品种作为材料进行耐旱水平试验,建立了采用PEG鉴定的快速棉花幼苗耐旱性评价体系:3~6片真叶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在PEG6000溶液浓度为17%(W/V)时,12 h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