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个人健康——社会价值》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书给医学社会学这个还未完全确定对象和概念体系的知识领域注入了独特的内容。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状况的多面性,是由于缺乏对社会学的深入研究。今天,哲学家、经济学家,临床医师、社会卫生学专家对健康的社会方面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兴趣,于是大大地扩展了问题的研究领域。依据各门学科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这部专著就确立新知识领域的方法论地位进行了尝试,而且作者们就一系列广泛的问题进行了
其他文献
<正> 有位读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花那么大的代价,到世界各地,甚至边远地区采访20世纪的思想家,不是一种让人难以理解和无意义的举动?实际上,我们只需阅读他们的论著并对这些论著加以概述就足矣。”然而,经验表明:这些谈话向我们提供了一些超出著作之外的东西,而我试图向读者介绍的正是这些思想家的人性这一补充部分。从波佩尔到普利戈津,从明斯基到吉拉尔和贝特尔海姆,这是在一座由(我们有幸是同代人的)活人组成的图书馆中游览。我今天向你们介绍的这位人物,在这座图书馆中,占有特
<正>本书是由苏联政治学协会编纂的反映当代苏联科学与政治状况,包括政治学和法律学历史的文汇。收入该年鉴的著作,包括战争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政治传统和文化,民主和政治参与等类广泛的问题,并论述各个历史时代本身(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20世纪最近十年的社、会思想的发展。
<正> 据南斯拉夫《辩证法》杂志1988年第314期报道,1988年5月5日至7日在南斯拉夫的黑尔切诺夫举行了首届南斯拉夫哲学家代表大会,大会由南斯拉夫哲学协会理事会组织。会议的主题是今日南斯拉夫哲学。南斯拉夫哲学协会理事会主席、黑山共和国哲学协会主席沙沃·拉马塞维奇主持大会,加约·佩特洛维奇致开幕词。大会分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两种形式。在全体会议上,佩特洛维奇和米拉丁·日沃迪奇就南斯拉夫国内的哲学活动和处于危机时代的哲学问题发了言。他们的发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争论。分组会议的分组
<正> 据南朝鲜《东亚日报》报道,1988年南朝鲜各种学术机构大力开展对苏联东欧的研究。在汉城奥运会前后,南朝鲜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加强了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的交流。学术交流也十分频繁。延世大学东西问题研究院在1988年年初与匈牙利科学院达成了开展双边学术交流的协议,匈牙利于1988年4月末在布达佩斯首次举行由南朝鲜和匈牙利学者共同参加的双边学术会议。南朝鲜派出12名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匈牙利有20多名学者参加。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南朝鲜及匈牙利的经济合作”。廷世大学东西问题研究所
<正> 据《苏联民族学》杂志1988年第6期报道,第10次苏芬两国学者的社会经济问题研讨会于1988年5月4—7日在芬兰的土尔库举行,议题有两个:前工业时期的传统经济及其实质,迂移及其研究方法。会上共宣读报告11篇,内容涉及:自然界对13—16世纪爱沙尼亚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和芬兰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态因素和19世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传统经济活动,16—18世纪俄罗斯北方地区自然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芬兰在前工业时期对自然能源的利用;1868—1915年从拉脱维亚迁移的作用,在美国的芬兰移民,研究芬
<正> 该书所研讨的问题饶有兴味,首先是因为它把认识论和范畴学说极抽象的领域同当代物理的具体方法论问题联系在一起。В.И.库兹涅佐夫的出发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相当墨守成规的共相观点,即用“一般一特殊一个别”这个范畴的构成来说明共相问题。因此看来,这个哲学教科书里用相当陈旧的例子便能说明的三分结构,当它被用在或者更确切地说,显示在实际科学知识中时,便有可能获得新颖的内容。物理认识的历史和现状表明,无论怎样
<正> 据苏联《科学院通报》杂志1989年第1期报道,为表彰Б.А.雷巴科夫院士对发展苏联历史科学的贡献和诞辰8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88年6月2日发布命令,授予他各族人民友谊勋章一枚。雷巴科夫生于1908年。他是苏联杰出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科学组织者,历任苏联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苏联史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部院士秘书等职。他撰写的《古罗斯手
<正> 1988年10月6日是苏联著名汉学家E.A.谢列布里亚科夫教授的60岁寿辰。《列宁格勒大学学报(历史、语言、文学类)》于1988年第4期发表文章祝贺。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并留系任教。1954年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论文为《8世纪伟大的中国诗人杜甫的爱国主义与人民性》;1973年获语文学博士学位,论文为《陆游生平与创作》。现任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汉语教研室主任。
<正> 一、哲学为了便于专门论述有关文化概括、民族性格和民族哲学的问题,现在我得就什么是哲学谈点看法。对哲学的不同见解有许许多多,几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见解,而且最深刻、最难根除的哲学分歧往往在于对哲学方法和哲学目的的不同见解。我想尽力避开这种纷争,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个一般问题略述一二。首先,哲学的含义中包括某种个人的东西,如同威廉·詹姆斯所描写的一样,“哲学——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并非是个技术问题;它是我们对人生所深深并实
<正> 军事成为社会学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对象始于本世纪,确切地讲,是本世纪4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形势(许多国家和部分社会生活的军国主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紧张的国际形势、由于军事技术及工艺的发展和完善而导致的军事超越民事的状况,在60、70年代促使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社会学学科——军事社会学。社会学把军事作为专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军事的科学解释(从过去社会学著作把战争和军事看成是投机行为转为具体的经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