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对颞叶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拮抗剂G15对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1处理组、G15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PER1特异激动剂G1(10 μg)、拮抗剂G15(40 μg),连续注射12 d。3组大鼠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1 h内的行为学表现,每隔5分钟采用Racine分级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比较3组大鼠癫痫发作(Racine分级Ⅳ级)的潜伏期和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使用脑电监测系统监测大鼠脑电图,记录匹罗卡品注射前10 min到注射后2 h的脑电数据,采用傅立叶变换(FFT)进行脑电的时频分析。比较3组大鼠脑电能量值的分布和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的变化。

结果

(1)与对照组、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 min、20 min,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35 min,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脑电波幅较小,而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早,且脑电波幅大、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的脑电能量值变化不明显,而G15处理组大鼠在2 h内呈现出更高的脑电能量值。与对照组和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PER1的活性水平与癫痫发作易感性有关,特异性抑制GPER1活性可增强癫痫易感性,增大癫痫过程中特定频率波段的能量值。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的13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2例)、胃镜组(行单纯胃镜下治疗,77例)和双镜联合组(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镜下治疗,46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发现,双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干预,电针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疗法,选择低频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则辅以电针(同电针组)及rTMS治疗,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
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法治愈。现报道一例复发型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经多学科讨论诊治后好转,旨在为临床医师避免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为RUC和急性重症RUC提供参考。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针对ALS的临床管理较复杂,需要多学科合作,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是重要干预手段。运动训练能防止ALS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心血管系统健康,被认为是ALS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阐述运动训练治疗ALS的机制、临床应用及对ALS的影响,以期为运动训练治疗ALS患者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期刊
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04-2018年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后HIV/AIDS贫血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基于德宏州HIV/AIDS的ART数据库,纳入分析2004-2018年启动ART的HIV/AID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启动ART后HIV/AIDS贫血和中重度贫血新发及其影响因素,用分段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拟合基线不同贫血状况随访血红蛋白的变化
目的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36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236例,女130例,年龄50~78(59±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每年完成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测。根据静息状态下超
肝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系统治疗备受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对晚期肝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单药治疗总体疗效较差。本文综述了晚期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以及联合治疗的进展。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120只,采用改良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慢性脑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0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52只,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输出电流1 mA,频率15 Hz,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7次后休息2 d。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按照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大鼠再细分为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体组织检查术(EUS-FNA/B)已成为消化道和邻近器官病变诊治的重要手段,其广泛化开展亟待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指南精简版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更新,针对EUS-FNA/B的临床指征、操作技术、标本处理、围手术期管理、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了21个临床关注的问题和37条推荐意见,以期指导EUS-FNA/B的规范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