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之歌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创造性的马列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经济建设的行动过程中,集中地表现为以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近30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也是未来制定全面小康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因此,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核心理论和思想。同时,它又在回答科学社会主义在现实运动中如何获得经济发展战略成功的问题时,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实践的蓝本。我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发展者和创新者,为创建这一改革开放的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 知识经济 新科技产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036-02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100多年前的科学预言,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的历史现实,并将继续激励改革开放在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前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起首就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同时又指出,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下,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地进步。
  社会制度的更新,是促进生产力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动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期,党中央制定了全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2年的远景发展计划,要求大力推动传统技术及新兴技术的开创。1961年国家科技委员会又制定了关于科技领导工作的“十四条”。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岁月里,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掌握原子武器的先进国防体系,万吨巨轮、水压机、红旗轿车等等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新技术產品,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远景升起了万道霞光,中国人民不但在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在经济上开始走上了自强自立之路。不幸,这一发展道路被文革中断了。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科学的春天。”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喜欢这样说:改革是中国又一次新的革命。还在改革初期,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全新的理论观点,制定了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发展纲要。“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成为几十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纲要的核心指导思想,即被称之为建成小康水平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著名典范:一个中心任务,二个基本点。并且对战略方案中的具体步骤和实施程序作了深化论述:“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道路。”将中国新一轮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定位在现代化的高起点上。他在鞍钢视察高炉改造时说,中国的钢铁产业要走这样的道路:要想办法从发达国家引进,不要搞改良,要搞高起点,要现代化,要作全面的改革。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家们的代表性的关于新经济起飞的高瞻远瞩的科学发展观,远见卓识地闪亮着马列主义理论思维的创新方式,使我党的思想路线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与此同时,他又非常缜密地提出了我们要反对急躁,反对冒进,要脚踏实地地把我们的目标植根在中国的沃土上:我们的概念不是像西方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国民收入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样,改革的战略模式就具有了完全充分的科学发展形态,即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一次性地高屋建瓴地定位在摆脱贫困,追赶世界潮流的胆略和宏伟气势上,但同时又以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中国的现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之后展开的伟大的改革实践铺就了科学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使我国人民迅速摆脱落后状况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进程的最为重要的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邓小平同志如是而论:“实现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高潮是以承包制的发明创造和广泛推广而成就的。其中,以新技术引领农业整体进步是发展中的一根最强有力的支柱,科技推动取得的农业经济的成果成为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壮举,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的运用,迅速地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和农林牧副鱼的产量、品种、质量;自动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鸡、鸭、鱼、肉、牛、羊等肉制品的生产,解决了肉制品、蛋制品、禽制品的市场供应品长期匮乏的状况。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到处是鲜花盛开;丰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在充足的市场上第一次由于内心所需的物质的满足而绽开了欢快的笑容,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第一次摆脱了饥饿经济的折磨,永远告别了票证购物、排队挤兑买肉买鱼的窘迫日子;杂交种植技术、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成功最终解决了农业的自给自足问题,而且有了出口。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摆脱了农业的落后面貌。
  改革的新一代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宇航空间技术和新材料科学的应用为领先开发的新产业结构,整体替换了50~60年代的老工业体系,使之在实现小康经济建设的目标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新的钢铁工业体系,汽车工业,地铁,立交公路,家电,计算机,建筑业等等,将一个崭新的中国贡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矗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先进城市的工业产业体系,从此昂首阔步地挤进了世界经济先进行列,尽管我们还只是置位于小康,但从GDP绝对值,及年均增长速度几十年保持世界前列的现实,可以预期,未来中国不只是进入,而是要在世界先进序列中稳稳地占有一个位置,让全面小康、中等发达的目标如期实现,让未来的中国在长期的奋斗中建成富裕、发达的国家,让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将祖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强盛之国的期盼成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科技工作在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早在1956年就制定了全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2年发展远景计划,大力推动了传统技术与迅速发展了新兴技术,突破了原子能等尖端科学领域的研究,建设了世界型的现代化国防体系和自主的原子能生产体系。1961年国家科技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根据“双百”方针,制定了发展科技工作“十四条”,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不幸的是被文革中断了十年。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果敢地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的战略思想,他指出这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接着,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实施了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取得了一批科研成就,奠定了我国科技长期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在科技发展上的独特的远见是将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产业进步的促进力,很快地就创建起我国的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空间技术,高分子化学,宇航,飞船,两弹,半导体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成就等等,组成了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雏型。在许多场合,他意味深长地论道,“不要眼光短浅计较代价太高,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
  邓小平同志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忠实朋友,他是我党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作为党的口号的创导者,是我党在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的伟大的理论思想家和践行者。今天,我们在回忆和总结改革开放那段已过去的、令人激动的不平凡日子,不由思绪万分,心潮如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经济上受灾受难的日子不堪回首,人民和领袖靠吃糠咽菜才能勉强共渡难关,面临国际经济的四面封堵,旧日债务的追逼索要,以及文革时期打倒科技、知识文化、知识分子的错误,令我们这一代人感慨万千。抚今思昔,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进步的战略,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使中国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建设问题上的突破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告别“短缺”经济的路径,以及在理论、方针、路线、方法上的科学答案。科学社会主义在现实世界翻开了胜利的一页,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贫困的缠绕,过上了舒心的日子。邓小平同志总是谦虚地说,他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而我们却将永远在心里深深地怀念他——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民富裕之路的开拓者和英明领袖。
  
  二、知识经济时代
  
  我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在他的著作《论科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进步,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他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及时地提出了“知识经济是时代的特点,要开拓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并部署了知识经济战略变化的新举措:充分重视政府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大学在基础科研中的生力军作用。这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创新体系的合力机制,国家的科技开发与教育科研部门的科研发展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方针,使社会生产力的开发转化为R&D(研究与发展)的新模式。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社会实践与行动进入了与以科技推动经济进步的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同一趋势和同一思想路径、运作轨道。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加快科技推动生产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知识经济时代的观点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合二为一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知识创新。力求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科技研究上获得突破,有新知识的发明。(2)技术创新系统。追求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探究高新产品的技术要素。(3)知识应用系统。将竭尽全力地快速将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转化为可投入生产的新产品,及时组织市场营销。(4)知识传播系统。通过教育,各种途径的人才培养,将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生产技术迅速地在全国企业系统传播,以缩短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状况与世界强国之间的距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历史上又一次提出的新思想: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引进资金、引进技术的科技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为要对引进技术进行知识技术上的消化、领会,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和应用,尽快地扩大使用范围和争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样,改革的小康目标的实现又一次增添了新的动力,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应。一系列新的产品发明上市:如高精数模的机械,微电子半导体,电视机,全新换代的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为核心的新产业体系的构建,使激光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遥控技术为核心的新工业产业群体、信息服务产业群体、信息国际交流网络等等相继涌现,使我国的现代化经济进程又跨出了坚实的步伐,使我国在追赶和缩短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时升起了希望。我国现时正在大力发展和研究的信息产业的各种新技术、精密成形技术、金属材料热成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等,都是从那个年代就开始组织攻克,而今正在不断地获取成功,它必将促使我国知识经济的产业水平发展到新的更高层次的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要特别重视知识、教育、科技及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在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要特别尊重知识劳动、知识产权,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明权和专利权,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社会观念与思想意识,继续巩固和加强创新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创导和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良好的社會环境,放手让一切资金、劳动、科学、技术、管理的能量、活力和才智在社会主义市场上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喷涌而出,造福于人民。
  
  三、新科技产业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又一次唱响了改革的进行曲,清晰、流畅、有力,而又现实。将产品、产业,市场、技术研究作为主攻目标,力图在短时期内迅速实现市场的翻新换代,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迅速提高,扩大市场总需求量,使市场紧缩的状况得以缓解。它也预示我们将把“科学技术进步”型的国民经济增长观念,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发展模式,使有效劳动、有效资本的技术进步的观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用理论,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的增长,并为向“内生增长”发展模式的转化创造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技术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新生产力转化。”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党将采用科技生产力结合型的新的科技发展观的新的现实运作路径,以及深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新政策思想观点,将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研究能力,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基础科技研究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使得老产业在新技术产品的支持下,生产、技术、管理、营销、分配等各方面都转化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这里,姑且先暂称之为“新世纪技术产业模式”),它将使服装、汽车、电子信息、交通、饮食等产业以全新的方式出现于改革开放的新发展阶段。可以预期,中国的经济将会有一个新的理想机会,把握住了这一机遇,我们将有了又一次使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推入新的、全面高涨的高经济效益阶段。将在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艰难地、努力不舍地追赶世界产业技术前进的发展步伐。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技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而又全面的论述:科技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开放是在新时期条件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将改革的思想、理论、政策、措施建立在实践的科学性上。即要用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市场理论、企业理论、金融理论等指导经济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寻求对策。在现代市场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价格、利率、货币、证券、汇率等经济工具和影子价格,时间函数,机会成本等现代经济科学原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相结合。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冲破一切束缚科技发展的社会桎梏,打碎一切与现代科学思想相对抗的因循守旧的枷锁,要尊重知识、知识分子以及他们在科技园中的辛勤耕耘,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他们的工作、研究的正常进行;要统筹兼顾地在时间、地域和发展的广度、深度上科学地布局,将新科技成果合理地推广传播;统领全局,接受发展中的风险考验,及时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使稳步增长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富有生机,富有活力,朝气勃勃地走向胜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08.12.1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人民出版社,1993
  4.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 上海 200444)(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难点问题,有助于开拓思路,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 难点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04-02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
期刊
摘要: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在职培训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其他任何一种投资一样,它具备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特点。也具有相应的风险。如何规避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对培训风险的规避要考虑培训的全过程,并针对培训的每个阶段,逐一分析可能造成投资风险的各种原因,并
期刊
摘要:文章以杭州区域为例,阐述了中小房地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指出目前中小房地产企业建立和实施战略联盟是大势,是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突破自身极限,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首先方式之一。  关键词:中小房地产企 业战略联盟 资源互补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31-02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
期刊
摘要:文章以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为着眼点,以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为范例,论述企业文化对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关键作用,旨在说明发展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员工忠诚 企业文化 关键作用  中图分类号:17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34-02    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的确,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了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基本原理,以黑龙江省1995~2005年的农业数据为样本,以农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为研究视角,计算并得出结论是:黑龙江省2000年开始的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其中,畜牧业改革效果最为明显,畜牧业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种植业改革效果不明显,且内部结构仍处于不均衡状态。  关键词:农业 产业 结构 竞争力 动态偏离 份额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虚拟归属环境VHE和开放体系结构OSA是3G移动系统中的业务开发模式和业务生成中的重要概念。文章详细介绍了3G移动系统中的业务开发模式和业务生成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3G业务新模式所引起的业务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VHE OSA业务开发模式业务生成  中图分类号:F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75-02    随着移动通信网从基于电路交换的第二代移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DEA模型。设计四种投入产出方案,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较为合理可信的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个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DEA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效率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74-02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自2002年入行以来,李英一直在农行临海白水洋支行担任临柜员工,“树农行服务,要从我做起”是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为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服务理念和服务知识,苦练业务技能,追求更佳,其优质服务深受客户的好评,多次被支行评为“服务明星”,荣获“台州市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2002年至2004年底,李莫做了三年的临拒储蓄工作。在日
期刊
编者按: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我国的管理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通过这场管理变革,我国发生了巨变。在短短的30年改革中,我国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历史的总量,而且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大好形势,举世瞩目。世界关注中国,世界在研究中国。如何总结、评价我国30年的管理改革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不久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
期刊
摘要:文章是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课题的部分成果,从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升级趋势明显、各市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呈现地方特色等几方面对安徽省2007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工业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63-03    一、工业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