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目前“特需”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培养平台及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专业研究生为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新的培养模式更能够符合“特需”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
  关键词:特需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64-02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培养特定领域应用导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而“特需”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依据“择需、择优、择急、择重”的原则,在2011年10月提出的[1]。淮阴工学院作为第一批“特需”专业[1]获批培养的单位,从2011年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作为一所新兴的硕士单位,培养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了适合于应用型高校“特需”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队伍逐渐壮大,有些高校为了创建研究生院,极力地增加研究生招生的数量,从而导致研究生队伍逐年在壮大。因此,研究生的教育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淮阴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增的硕士点学校,在突如其来的扩招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越来也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生源方面 由于受到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躲避就业压力而被迫考研,然而其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知识并不够牢靠,另外,很多优秀的学生大都报考一些“985”、“211”等重点大学。诸如淮阴工学院这种普通学校来说,鲜有学生报名,最后录取的考生基本都是靠调剂进来的,不仅仅分数低,并且很多都是专业不对口的,导致生源质量差[2,3]。
  研究生导师方面 对于刚带研究生不久的高校导师来讲,其经验不足,并且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太多的工程实践经验。很多硕士导师所带研究生仅仅局限于理论的研究,背离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4]。
  教学资源方面 研究生的招生及规模的扩大,培养所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逐年增加,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供锻炼机会,使得学生们的论文脱离实践,不能满足“特需”项目的需求,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狭窄,宏观把握不准,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5]。
  研究生论文评价标准方面,“特需”专业由于全国还没有多少蓝本可参考,再加上各个区域的需求不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及要求不同,至今还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导致很多高校之间互相模仿,严重地脱离了研究生培养的实际。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特需”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重理论相比,“特需”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实践,其课程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以地方需求为核心,淮阴工学院对“特需”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梳理与规划,制定了一套更加符合地方需求的课程培养体系。例如对于化学工程专业而言,分别划分了五个不同的方向,为了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在专业课设置方面明确了各方向工程领域应用课程选修学分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形式上,鼓励教师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同时加强案例库建设。例如专门为化工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研究生开设了“化工过程装备”课程,另外一方面,对于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例如英语、数学等也进行改革,实行分层分类教学,鼓励五个方向的教师依据本方向特点开设相关的英语、数学课程等。
  2.以校企合作为导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工学院作为首批“特需”专业研究生招生单位,导师队伍建设还不健全。很多新晋升的导师以前没有做过导师,对于如何带研究生没有多少经验,再加上这些导师很多都是从高校直接到高校,没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带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偏重理论,与我们的培养宗旨相背离。因此,需要完善导师队伍。通过分析其他一些经验丰富的高校调研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提出了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联合指导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实践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另外一方面,通过鼓励校内导师积极申报横向课题、联合企业申报纵向课题等形式,加强跟企业导师的联合,并将这些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课题。
  3.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平台。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特需”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为此学校采取了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校企平台改造的措施,第一,借助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申报的机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地申报。并把研究生放到研究生工作站里进行工程实践,尤其是结合学生所做的毕业课题进行工程实践;第二,借助跟企业产学研合作机会,积极申报各类纵向、横向课题,并安排研究生参与到整个课题的申报、研究及结题中去。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生产工艺制定及产品生产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改变过去纸上谈兵的现象,让“特需”专业研究生进行真枪实弹的练习,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4.建立健全“特需”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特需”专业研究生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注重其应用性,为此,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同类型的高校,结合淮阴工学院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特需”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改变了之前只看学位论文的情况。最后的毕业要求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第二是企业合作课题完成情况,主要是包括考核学生所承担的项目完成情況,考核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专利、企业标准、应用报告、调查报告等;第三是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新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特需”专业学生的应用性、社会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特需”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的“特需”专业研究生,其中化工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是从2014年开始招生的,如今已经是第四届招生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实践的培养要求,已经有三家企业成为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分别是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洪泽东俊机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几位研究生的课题全部来自这三家企业,并且在第一年学习完学校的课程后,从第二年开始就在企业里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的题目大部分是来自企业的生产一线,几位学生都是带着课题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的。2017年3月第一届三名研究生毕业,论文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并且三位毕业生在企业所做的课题都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其中有一位研究生还被企业直接录用,成为公司的一员。目前,此培养模式已经在接下来的培养中继续采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海玉,李厚杰.“特需”专业学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3):14-17.
  [2]张翔,蒋军成,巩建鸣.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7):13-15.
  [3]王立东,王晓宇,陈雪波,曲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03):319-322 328.
  [4]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14-17.
  [5]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曹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2,(01):103-10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成果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步骤及教学实施过程,并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说明如何围绕着专业预期学习成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并进一步探讨了成果为本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和保障,以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为本教育;课程体系;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089-03  一
[摘 要]高校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人才有效输出,很多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面对媒体实际需求有明显差距。如何衔接专业教学与有效就业的链条,其中毕业实训是至关重要一环。实训侧重要符合时代传播特征的“技能训练为核心,应用实践为目标”。优化提质是每位从教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实训;教学实践;优化创新  [基金项目]2019年12月钱江学院第七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维资源拓展—打通播音与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资源也愈加丰富。及时准确地将世界新技术、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新学科发展反映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极为重要。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借助计算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研究生对相关医学知识的更高要求,在教学中发挥极大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惯用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使用,是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一直以来日语教学中惯用语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惯用语中占比最大的是身体词惯用语,且使用频率很高。文章以“目”类惯用语为例,探讨惯用语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日语惯用语的语义和语义扩展模式,结合与汉语惯用语语义扩展的对比,提示一些惯用语教学思路,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惯用语。  关键词:惯用语;教学;语义扩展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
摘要:当代广告设计或广告设计的相关课程中,无论教学形式或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都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这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对策。传媒广告设计专业要谋求特色,就必须打破现行理论知识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设置框架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拓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本,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清楚所学知识及自身所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思维多一些意识与责任。本文以小学品德、语文学科为例论述教学目标指向元认知的必要性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元认识;教学目标;小学品德;小学语文  
摘要: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问题的思考:首先,通过对高校社会责任的分析强调了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现代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给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精心教书,潜心育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人格魅力成长的必要性。最后,总结和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人格魅力成长之“爱”、“德”、“志”、“学”、“识”、“品”要素,呼应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摘 要]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该文作者在“制药过程检测与控制”这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紧紧把握“立德树人”这一宗旨,从课程引入、课程讲授、再到课下实践,牢牢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 课程思政;新工科;制药过程;自动控制;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基于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中药制药工程
摘要:由于当前我国电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将志愿服务作为电大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切入点开展实践研究,提出一些可行路径,以期对当前电大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电大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51-02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高校
[摘 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加强我国中小学生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保障问题研究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小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法律;保障  [作者简介] 汪 阳(1987-),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级警官,主要从事道路安全和校园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